《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9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一、角的度量: 平角、周角、画角 二、整理与复习: 锐角 钝角 请用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并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量一量,分别说一说它们是什么角。 135 75 120 180 出示以上各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三、拓展提高,促进发展(依次出示下面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3题。 教师:请同学们先在数学书上量出下面各图中每个角的度数,并填在表中。 学生自主动手测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集体汇报。 教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我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教师: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我们在今后的
2、学习中还要继续探索这个问题。 2、出示教科书第72页第14题。 学生审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分针刚好走一个平角,那分针后来指着哪个数字?那小玲是什么时候完成作业的? 3、出示第72页第15题。 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他们谁说得对?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两条边张得越开角越大,两条边合得越拢角越小。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
3、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
4、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
5、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
6、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二个就是,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7、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
8、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
9、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
10、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11、: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m-删除mr提取 5、计算机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 1、
1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认识算盘,了解 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 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 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让学 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理解1个上珠表示5。 教学具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1、在计数器上指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读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308、1000、256、760 3.介绍 算盘的历史: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一种计算工具-算
13、 盘,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 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 地区。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算盘。 【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算盘,了解算盘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课题:算盘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了解算盘的构成: 教师介绍算盘各部分名称。 学生结合课件记忆。 教师手指算盘的各部位。 学生说出名称。 介绍算盘珠子的作用。 教师:算盘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数数和计数,下面的一个珠子表示1,上面的一个珠子表示5。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研究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14、,及其算盘珠子的作用。 2教学用算盘计数的方法。 确定数位。 教师:用算盘表示数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档作为个位。 提问:请你看看这两个小朋友把哪个档作为个位?十位、百位在哪?请你指一指。 在算盘上表示一位数。 活 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5、6、9。 提问:怎样在算盘上拨出5?怎样拨出9? 在算盘上表示两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 提问:你是怎样表示的?个位 上为什么不拨珠子? 教师:个位是0 ,在算盘的个位上就不拨珠子。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27、30、65、99。 提问:你是怎样拨的? 在算盘上表示三位数。 活动:请你在算盘上拨出100。 提问:怎样表示? 活动:请你拨出25
15、4、180、309、600。 提问:1 80、309怎样表示? 教师小结:拨数要从高位起,哪一位上是几就拨几 ,如果这一位上是 0,就用空挡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在算盘上拨珠记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读出下面各数,并在算盘上表示出来。 364、620、805、700、951、519 2、把相同的数圈起来。 3、你知道吗? 比较中国和日本算盘有什么不同? (四)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是学习,你有哪些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
16、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围绕教学时侧重点让学生掌握含有几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不足之处: 一、运算顺序没掌握好 1、没有括号的运算,部分学生没有审题,直接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190-805+55 变成先算减再算除最后算加。 2、对于有括号的运算,如:6(6010+120)学生第一步先算括号里的除后直接把括号去掉,算660+120。 二、问题没解决好 学生往往会有粗枝大叶的毛病,有两个问题的题目做成一个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分步会做,列综合算式却做不好。 三、探其原因 本人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做不好的情况,可能与教材的编材体系有关。新教材将四则混合运算
17、与解决问题融合在一起,删掉了一部分例题,仅用了6个例题来编排。而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是分成两个部分一次循序渐进的,层次清晰,条理清楚,学生较易接受。 四、对策 今后教学应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并且弄清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并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将分步列式变成综合列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四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
18、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
19、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20、。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08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
21、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
22、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4、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班级 一(1)班 一(2)班 二(1)班 二(2)班 三(1)班 三(2)班 四(1)班 四(2)班 五(1)班 五(2)班 六(1)班 六(2)班 人数 48 47 5
23、0 49 52 53 56 55 50 52 48 50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
24、粒,这样数好数吗?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 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页例1、例2,第127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 1能在活动中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可能的,有些则是不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25、。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硬币、装乒乓球的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师:上课之前告诉同学们一个消息,我们班马上要转来一位新同学,请同学们猜一猜,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 2学生猜:可能是男同学,也可能是女同学,不能确定,都有可能。 3教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它的结果,有的事情则不能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
26、知 1?研究不确定现象。 (1)教师:大家喜欢玩游戏吗?我们来玩一个抛硬币游戏怎么样?抛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一猜硬币落地后,是 正面向上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注意记录和观察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 (3)活动后请学生用语言描述硬币落地后,是正面向上还是反面向上,得出这件事是不确定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板书:可能也可能)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5)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
27、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板书:结果不止一种?不确定)。 2?研究确定现象 (1)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白球。学生可分组摸球后,记录摸球后的结果。教师:当盒子里全是白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怎样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全是白球,都是白球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一定”这个词来说。 (板书:一定) 教师:这样放球可能从盒子里摸出黄球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不可能,不会 教师引导规范语言: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不可能”这个词来说。 (板书:不可能) 教师:(展示盒子里的球全是黄球)当盒子里全是黄球时,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结果又怎样
28、呢? 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摸球结果。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我们就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 三、猜想验证 1(教师将两种球混装)提问:现在盒子里装了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会是什么球呢?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来描述摸球结果。 2小组摸球,试验验证。 (1)试验要求。 教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里面有3个黄球和3个白球。请组长负责安排,小朋友按次序摸球。 要求: 每人可以摸两次,摸之前要先想想:会摸出什么球呢?然后再摸。 组内的记录员要将小朋友每次摸球的结果记录下来。 每次摸出的球要放回盒子里摇一摇,再继续摸。教师: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
29、小组活动开展得又快又好。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完成教科书127128页13题。 2讨论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 教师: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 教师举例,引导思考,如:“猜中指”、“石头、剪子、布”等游戏。教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些游戏?你能预测一下结果吗? 教师小结: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学生举例,分析游戏结果。 教师:想一想,平常你还玩过哪些游戏,或者你能不能自己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使它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是事先不能确定的。 要求:独立思考,同桌互玩,边玩边想:这个游戏的结果是确定的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小结:
30、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有趣的游戏,它可能出现的的结果不止一种,在玩之前是不能确定的,属于数学上的“不确定现象”。也正是因为结果的不确定,人们才可以反复玩,在可能出现的结果中去感受无穷的乐趣。 四、全课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六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线已经初步的认识,但学生一般会认为直的线都是直线,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学会用字母表示线。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3、从生活中找“线”的练习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
31、系,发展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并会用字母正确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引出线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现在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吗?(地球)那你们知道哪颗星球离地球最近吗?(月球)那你们知道地球离月球究竟有多近吗?(不知道)想知道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用什么办法测量出来的吧?(科学家用激光器测量出来的) 提问:假如我们将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束激光看成一条线,请同学们想想这束光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表示呢? 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画。对比自己和黑板上的线段,回忆线段有
32、哪些特点?并反问什么是端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的特点) 根据线段的特点对比这束光是否符合线段的所有特点,如果分别用大写字母AB表示两个端点,该怎样命名?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统一意见,规定线段的命名方法。 【设计意图:借助实物抽象出线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起线段的特点以及画法】 二、回到宇宙中,引出射线 1、假如这束光拥有无穷的能量,同时又没有月球和其他任何东西的阻挡,他会怎样运行。 2、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运行,无限延长,无法测量。 3、让学生讨论并试着画一画,然后引出射线的画法,观察射线有哪些特点,讨论射段的命名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射线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后
33、,再试着画一画,展示后,再统一强调画法和读法,学生印象深刻,在学习后修改自己的射线】 三、根据动画区分线段与射线,引出直线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直线的特点有哪些,怎样命名,最后线段射线直线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引出今天的课题线段射线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区分线段与射线的特点,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是直线】 四、进生活,区分三种线 导语: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咱们一起去生活中找找我们的新朋友们吧。 1、依据图片,独立观察,寻找抽象出三种线 2、学以致用,做练习 3、猜谜游戏 (1)线段:(有始有终) (2)射线:(有始无终
34、) (3)直线:(无始无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11页的第4题,教科书的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35、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课堂作业】 1、统计 画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出纵轴上的数据要准确,然后回答问题。 3、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画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4、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6、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36、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1、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2、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掌握复式条形
37、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统计 知识点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观反映各数据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简单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八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3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
38、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请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还需要对一些大数目进行比较。如:经调查我国面积最大的有六个省份,黑龙江454800平方千米,内蒙古1100000,青海720000平方千米,四川485000平方千米,西藏1210000平方千米,新疆1660000平方千米。你知道
39、哪个省份的面积大,哪个省份的面积小。 三、教学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例4:你会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吗? 720000和1100000,454800和485000 教师:这么大的数,同学们比较过吗?(没有)能不能用以前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大数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例4:两个数的数位相同时怎样比较大小?两个数的数位不同时怎样比较大小?教师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辅导。 讨论完后,每一组推荐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讨论的结果。老师结合学生的口述板书: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让学生重点说一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位数相同和位数不同两种情
40、况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教师结合学生的总结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学生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先比较大小,再说出比较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2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他们说一说排列的过程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通过学
41、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42、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用表格 学具准备: 三张圆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同学们家里有厨房吗?你们进过厨房吗?进去做什么?厨房里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2、我们来看看王华家厨房里的数学问题。(课件出示例1图)中午放学回家,王华发现妈妈正在厨房准备烙饼。(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师:“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观察、理解图中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教师提问:“妈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 “如果妈妈要烙2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烙?” 小结:我
43、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师:“爸爸、妈妈和小丽各吃一张饼,一共要烙几张饼呢?” “要烙3张饼,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方法。 让学生用发的圆片烙一烙,同桌说说用了几分钟,是怎样烙的。(圆片的正、反面上分别写着正、反两字来代表饼的正、反面。)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生演示烙饼法。 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黑板动手烙,边烙边说) 让大家来比较:“这些烙法,哪一种能让大家尽快地吃上饼?” 得出结论:9分钟是烙3张饼所用的时间最短的,我们就把(烙3张饼所需时间最短的)这种方法,叫快速烙饼法。(教师板书快速烙饼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烙三张饼的方法并小结:先把饼1、饼2同时放进锅里,先烙饼1、饼2的正面,3分钟后,取出饼1,放入饼3,再同时烙饼2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3分钟后,饼2烙好了,取出饼2,再放入饼1,再同时烙饼1和饼3的反面,又过了3分钟,饼1和饼3烙好了,这样烙3张饼就用了9分钟。 师: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烙的?(也是用快速烙饼法) 师:使用这种方法时,你发现了什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