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doc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案【优秀9篇】小学语文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 (3) 的精神。 (4) 学习课文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六段。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作者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1)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弹琴姑娘锲而不舍的精神。 (2)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 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四、 课时安排 2课时 五、 教学过程
2、 第一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
3、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
4、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
5、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
6、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小学语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2、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山区的小学生虽然身在山区,但是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难点: 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字。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7、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或者参加过升国旗吗?你们想看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是怎样升国旗的吗?请看录像。或者由教师或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 2、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你看,我们山村小学的同学们也升起了国旗。(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请学生给自己已经认识的字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小组交流,把自己认识的字告诉伙伴。(增强自信心) 2、请学生用“O”圈出自己还不认识的字,并去向自己的朋友求教。 3、听教师范读儿歌的录音,正音。 4、教师领读儿歌,学生跟读。 5、学生试读。 6、分小组读。 7、同桌互读。 8、抽学生读。 9、自由读 10、
8、齐读。(只要学生能看着书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学过的词语能连读,遇到句号停一停,读音清楚、声音响亮就可以了。) 三、朗读背诵,讨论解疑 你知道我国的的国旗、国歌和首都吗? (小组讨论后班级交流) 四、探究学习,养成习惯。 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 1、请学生用“ ”画出生字。 2、学生自己试读。 3、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4、师教读,正音。 注意三拼音“国”、“教”和“校”后鼻音“星”、“升”。 5、小老师教读。 6、猜字。 7、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8、扩词扩句。 三、自主积累词语
9、1、学生自己试读。 2、小组学习,把自己会读的告诉伙伴,把自己不会读的向别人请教。 3、师教读,正音。 4、用生字卡片开火车。 5、扩句。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新笔画“横折、竖弯的写法。 2、书空练习。 3、学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4、讨论怎样才能记住? 五、总结升华。 小学语文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
10、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
11、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
12、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
13、,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
14、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
15、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田老师谦虚。 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老师对“我”
16、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
17、!(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18、!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6个生字“雏、巢、蜜、蜂、航、封”。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3.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默读课文,默读时要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时标上小节号、圈出生字。 教学过程 一
19、、导入新课 1.谈话:在电脑没有发明之前,在电话没有普及之前,要和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 人们通常采用写信的方式。你写过信吗?收到过信吗?见到过信吗? 2.板书课题:信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有个小朋友,刚学会写信,想写好多的信。这些信都是替谁写给谁的呢?自由读课文。 2.交流讨论,多媒体出示: 雏鸟妈妈 花朵蜜蜂 大海小船 云云 树树 自己自己 3.结合交流讨论,学习“雏” 媒体演示: (1)雏鸟的图片。“雏”的意思就是刚出生的鸟。 (2)“雏”共有()笔。 (3)比一比组词:雏()准()难()推() 4.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二节第六节。 1.读读想想,这么多信
20、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交流讨论,媒体出示:回巢、采蜜、航海、春雨、森林。 3.结合交流,学习“巢”。 媒体出示鸟巢图: (1)“鸟巢”是什么?“鸟巢”又可以叫“鸟_”? (2)“巢”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要注意。练习写字。 4.再读读26节,想想为什么要写这些信? 5.交流讨论,媒体出示:黄昏、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理解词义:黄昏(读读第二节,说说黄昏指什么时间?) 姹紫嫣红(指导看解释,启发说说春天有哪些花?) 读读26节,练习说话: 媒体出示: (1)因为,所以我写信给小船,让她快去航海。 (2)我要替雏鸟给鸟妈妈写信,是因为,让她快快回巢。 (3)*因为_,所以替_
21、给_写信,_。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指导读第6节,理解“心贴得更紧”的意思。第25节:学生自选一节练习朗读, 大组交流。 (二)研读第一节 1.读读,思考: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 2.练习默读第一节。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雏鸟、回巢、自己、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春雨、天边森林 2.试试你身手: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试着说几个: 例: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 情(深)义(重)窗(明)几(净) 3.熟读背诵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1)任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 *(2)模仿课文的样子,试着写几句话,第一节可以用,也可以自己写。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9篇 小学语文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