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docx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语文古诗教案(优秀3篇)语文唐诗教案 篇一 使至塞上 1背诵学过的三首唐诗。 2说说每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学生听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作者李白出四川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感受。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出蜀游历的满腔豪情。 品读诗句,体味内涵。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2、 首联叙事,交代行踪。作者从蜀地出来,经过荆门来到楚地。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船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片低平的原野;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一个“随”字生动的将山与平原的位置的变化展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表现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这联诗,景中蕴藏着诗人初出四川时的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3)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蕴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句借助瑰丽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船行出三峡后江面平静,宽广无边的绮丽景象。诗人借天镜“飞
3、”、海楼“结”,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1)全诗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诗的颈联写到“飞天镜”“结海楼”,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江面上平静无波,云雾弥漫的景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用词精炼传神。“随”“入”等动词的运用,都很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 (3)衬托手法。颈联中,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之平静无波;云彩变换构成海市蜃楼反衬江岸之辽阔。 这首诗描绘了出蜀经荆门至楚地过程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及初出四川时的喜悦之情。 渡荆门送别 语文唐诗教案 篇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4、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朗读 把握诗歌节奏?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把握诗歌感情?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品味诗句,把握内容 (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 (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
5、湖东的白堤。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联?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5)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6)全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清新优美、生机勃勃的景色,字里
6、行间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西湖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人描写了西湖早春莺飞燕舞、花乱草浅、柳树成荫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1)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全诗以游踪为线索描写西湖美景。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最后到湖东的白堤,使整首诗结构严密。 (2)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西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写景中寄寓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语文唐诗教案 篇三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7、。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今天,让我们
8、来一起学习唐诗五首。 二、野望 1、资料助读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鸢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王绩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础知识 东皋(go)徙倚(xy)犊(d) 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 薄
9、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犊:小牛。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相顾:相视;互看。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3、诗歌赏析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高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
10、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小结 全诗起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次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表现出作者不问世事的闲适
11、思想。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三、黄鹤楼 1、资料助读 崔颢(h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2、基础知识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3、诗歌赏析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2、。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古诗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