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_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精心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给朋友们的写作带来一定的帮助。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 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
2、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读准,找出地名)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习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解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下:
3、从上游往下游行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 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二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
4、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平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李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
5、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
6、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
7、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
8、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
9、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
10、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 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 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 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峨眉山 教学 设计 优秀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