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docx
《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疼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欢快。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进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预备: 1.场景布置: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
2、)取款 1.师:今日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看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觉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熟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
3、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用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登记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伴侣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老师留意关怀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日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示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日我们都做了小仆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宠
4、爱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日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简洁遗忘,那怎么办呢?(登记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登记来,老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状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日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登记自己购物的状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
5、种方法好吗?为什么(便利、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关怀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伴侣。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乐观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沟通,孩子将这次活动的阅历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2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支配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玩耍为主,通过玩耍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士气,“乐”中长才能。意在通
6、过趣味性的玩耍激发幼儿学习爱好,把枯燥的数学学问融入玩耍,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关怀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学问”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把握概念、法规等学问,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熟识相邻数,初步探究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玩耍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伴侣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欢快。 5.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气。 6.进展观看、辨别、归案的力气。 7.宠爱数学活动,情愿参与各种操作玩耍,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预备: 1.圆片教具若、
7、,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伴侣们,你们有伴侣吗?你们的伴侣是谁呢? 二、熟识相邻数,初步探究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老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其次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其次排圆片怎样?其次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老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其次排圆片怎样?其次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
8、、老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伴侣”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老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老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老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
9、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玩耍“找伴侣”,巩固对相邻数的熟识。 1、“找伴侣”的玩耍。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老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伴侣时,音乐开头,幼儿找本组的伴侣时,音乐开头,幼儿找到本组的伴侣,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玩耍连续。) 2、卡片玩耍。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老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伴侣”,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玩耍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玩耍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相互关怀,团结友爱。 (设计
10、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支协作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爱好,再连接到数字伴侣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叙述、幼儿玩找伴侣的玩耍、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关怀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心情高涨,老师请幼儿找伴侣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伴侣们做“找伴侣”的玩耍时,活动气氛特殊活跃。 但在最终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快速地找出卡片,
11、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玩耍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玩耍。 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宠爱动手操作,进行简洁的对比、分类、估量、推断等活动,对四周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爱好,宠爱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推断物体的轻重,进展感知与推断力气。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推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接受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
12、育幼儿比较和推断的力气。 5.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欢快。 6.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7.有爱好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推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预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推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
13、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推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爱好。 2.多种材料的探究。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觉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觉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惊异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供应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
14、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制造性思维。 (1)先比较、推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究,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转变物体轻重。 老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究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制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育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行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熟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阅历,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溶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究比较制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
15、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敬重幼儿的进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头,老师以玩耍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爱好。接着,老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特别生疏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乐观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制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接受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爱好,能乐观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育幼
16、儿的观看力、推断力及动手操作力气。 3、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灵敏性、规律性。 4、激发幼儿学习爱好,体验数学活动的欢快。 5、宠爱数学活动,情愿参与各种操作玩耍,培育思维的逆反性。 6、培育幼儿边操作边叙述的习惯。 7、提高规律推理力气,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预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全部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全部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
17、伴侣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查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伴侣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伴侣,那些是双数的好伴侣。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玩耍:查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需请小伴侣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伴侣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
18、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伴侣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知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简洁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久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情愿去查找发觉,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查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特殊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看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大班数学跷跷板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熟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19、。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欢快。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究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欢快。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进展观看、辨别、归案的.力气。 活动预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支配。 2、请家长为孩子预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老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知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看钱币,读一读上
20、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争辩: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预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伴侣只有10元钱,每个小伴侣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争辩,作出预备。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老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相互沟通,叙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熟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迟疑着是让老师自己预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
21、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协作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或许预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欢快,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准备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协作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准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熟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觉他们大多已经能精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班 数学 跷跷板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