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docx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学校数学说课稿1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班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方程”一章基础上,支配的三个专题实践活动之一,意在让同学经受一个直观操作、探究发觉的过程,体验发觉规律的方法,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并渗透一些简洁的函数思想,学会一些数学思考的方式、方法。 一、贯彻课标,突出学习过程说教材 1、教材简要分析 教材通过让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探究所摆图形与所需根数之间的关系。以此鼓舞同学从多种角度查找数与图形的关系,引导同学发觉:每多摆一根三角形,小棒相应增加2根。在联系活动过程和分析数据变化之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去词分析比较数据和发觉规律的。
2、本课主要特点是: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留意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什么,在此不做要求。 2、说教学目标 一是引导同学经受直观操作、探究发觉的过程,体验发觉所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二是进展想象力、抽象概括力气和语言表达力气;三是渗透数与图形存在某种联系的数学思想,培育遇事多思考多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四是提高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力气,培育用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上所述,我确定以经受、操作、体验等活动过程为教学重点,以体验发觉所摆图形的规律的方法为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需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需以同学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
3、,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通过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得情感体验和形成力气。 二、立足活动说教法、学法和教学用具的预备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因而,教法的接受必需做到:让同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活动中求进展。 针对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结合同学已有的学问水平和心理力气水平,本课主要接受以下教法和学法:活动法、分析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争辩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贯彻主体性原则,留意引导同学去获得成功的体验。 为了顺当实施教学活动,课前需要预备:PPT演示课件、投影、打印表格每小组一张、小棒每生20根等教学用具。 三、紧扣课时目标和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 教
4、学程序必需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为顺当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它应恰到好处地体现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模式。本节课主要支配四个教学模块。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是组织活动,探究规律。 三是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是课题总结,升华思想。 搜集整理 从情境导入开头,如同大多数数学课一样,本课也将依据一般的轨迹进绽开来:从一开头就抓住同学,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引起争论爱好,初步接触到一些数学争论的方法和技巧,并以此生发开来。限于篇幅,本文对于一些常规的教学步骤和程序,在此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将重点叙述其次个教学模块“组织活动,探究规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个步骤和活动设计。
5、 活动1 同桌合作学习,用小棒摆出课件要求的图形,并在活动中填写好表格。 活动2 引导同学思考两个问题:“从活动和表格中,你发觉了什么?”、“你是怎样发觉这个规律的?” 活动3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争辩、沟通刚才提出的问题。 活动4 集体汇报沟通,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及争辩的状况。预设同学会可能会表达以下几种想法和结论: 生A: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生B: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5根小棒,也就是22+1=5. 生C: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需要5根即它比上一次多了2根,也就是3+2=5;摆3个三角形需要7根小棒,又比上一次多了2根,也就是3+2+2=7;我觉得所
6、需小棒的根数刚好就是三角形的个数的2倍多1根。 生D:我觉得所需小棒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有关,通过刚才的争辩,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公式:三角形的个数2+1=小棒的根数。 生E: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述数的方法来写这个公式,三角形的个数用a表示,小棒的根数用c来表示,就可以写出这个简洁的公式:2a +1=c. 活动5 利用规律,拓展思维,解决问题两个思考练习题:1、摆20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多少根小棒?2、有16根小棒最多可以摆出几个三角形? 四、数形结合说板书 良好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因此,为了突出新版教材中最鲜亮的特色“数形结合”,故将表格作为主板书,置于醒目位置。表格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主
7、要是:第一项三角形个数;其次项摆成的图形;第三项,小棒的根数。具体如下: 三角形个数 学校数学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试验数学第六册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同学已经初步熟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依据同学已经把握了长方形的有关学问,通过同学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X宽=面积的方法计算。依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归纳。本节课教学胜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
8、系到整个学校阶段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学校阶段平面图形学问的重点。 本节课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使同学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加深同学对此法的理解和把握。 2、使同学会运用推导结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通过此课的教学,培育同学动手操作、归纳、概括、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4、培育同学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力气。 二、教法与学法: 三班级同学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笼统思维的阶段。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
9、同学供应丰富的感性资料,调动同学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学问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发觉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直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两个长方形纸片。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惊奇心和求知欲,使同学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使同学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育同学主动探究的力气。 3、运用电脑关心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今日动脑筋爷爷想来考考大家。(课件演示动脑筋爷爷的画面)图1同学可依据前面所学学
10、问能很快说出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面积代表1平方厘米,图2和图3是在图1的基础上将一个长方形用虚线勾画多个小正方形的形式。同学对图和图已能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积。但图这个长方形没有虚线勾画出来,它的面积如何求,是我们这节课争辩的问题。以此导入课题。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疑问,使同学发生主动学习的爱好和欲望,以便顺当进入下一步的教学。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为了让同学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学问,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学问特点,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解决如何求出图中长方形A的面积。在同学放手操作过程中,他们消逝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摆出小正方形后用数格法来求;(2)用图形对比法求;(3
11、)通过量出的长和宽计算求等等。限于同学的学问水平,其考虑过程中难免消逝错误之处,老师要超前估量,顺势点拨,引出同学正确的想法。 这一过程同学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与它长和宽有关的重要发觉,即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等长宽面积的初步结论。 (三)运用结论,笼统归纳。 问:是不是全部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问引起同学猛烈的求知欲望,于是出示任意长方形B,已知的条件课件中已显示出(课件演示)。要求同学通过现有的资料,各自操作、研讨、验证。 这一局部我放手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究、去发觉,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2、这样既加强了同学基础学问的教学,同时又培育了同学制造性思维力气,充分体现出同学的主体作用。(课件演示长方形B的摆拼图形) 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同学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为了让同学将理论用于实践,培育同学运用学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力气 ,我让同学以试验数学课本为例,动手量出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书面面积。接着我讲授用字母表示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四)转化与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把握学问状况,让同学完成如下练习: 1、教科书P110页的“练一练”题(1)和题(2)。通过这一基础练习,使同学能够娴熟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2、考
13、虑题。(课件显示) 下面是一张小红家的平面图(单位:米)。 (1)请算出他家卧房、客厅的面积。 (2)假如在客厅顶面的四周装上装饰条,需要装饰条多少米? 这些练习由易到难,重在加深同学对这节课所学学问的巩固,特别是考虑题的第(2)题,不只巩固了同学求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区分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这两种概念,而且留意了同学实际力气的培育,提高了同学运用数学学问于生活的力气。 最终,老师以提问,同学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学问?求长方形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你们还有哪些疑问? 这一局部在同学小结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同学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
14、的体系。 为了让同学学好长方形的面积这课学问,我是尽量多让同学自身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究、去发觉、去归纳,在同学探究的过程中,老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同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同学才真正学到了学问。 学校数学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同学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把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此学问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做好预备。依据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同学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欢快。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
15、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同学的身心进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同学的学习方式,关注同学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人的.终身进展。基于以上熟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学问目标:使同学初步把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推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力气目标: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的力气,合作学习的品质。 (3)情感目标:让同学在探究发觉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丰富的数学学问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学校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认为把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
16、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主要接受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乐观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高校生的实践量,提高同学运用数学的力气,促进相互关怀,培育团队意识。 2情境教学法 为了激发同学想学的愿望,我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报数等玩耍,创设好玩的学习氛围,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增加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 3鼓舞法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活动的保障,所以,我的课堂评价主要以鼓舞性评价为主。另外,课上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同学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
17、,这也是激励同学乐观投身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学校数学说课稿4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同学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对今后学习表内乘除法及多位数乘除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乘法对二班级的同学来说是一个新认知的内容,假如将抽象的概念意义湛透到形象、直观、简洁的操作活动中,那就能关怀同学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了。在这种状况下,教材特别重视结合同同学活实际中具体活动情景,教学乘法的初步熟识。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个吵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同学生疏而又特别宠爱的场景,揭示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相同数量。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同学生疏的现实生活,拉
18、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学用所学的加法算出每种游乐项目的人数,从同学熟识相同数相加开头,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看、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在同学活动中由相同加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简洁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对“乘法”产生亲切感,从而进一步领悟乘法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把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关怀同学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让同学经受观看、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初步培育同学的抽象、概括力气,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让
19、同学在自主学习、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依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识别相同加数。 四、教法和学法 深刻体会教材编排意图,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又依据新课程标准新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力图为同学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同学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相互质疑,相互评价,最终猎取成功。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同学
20、联系自己身边具体、好玩的事物,观看、操作、解决问题。创设的情境是为了给同学建立一种感性的熟识,依据同学好玩、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一开头我就利用主题图,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让同学在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相同加数,感受几个几相加的加法算式。 2、观看实践,探究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是让同学用小棒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其次个层次是让同学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列出一些加法算式,算一算摆出自己画的图形需要预备多少根小棒;第三个层次是通过观看加法算式,开放想像:“假如摆100个图案,所写的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同学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
2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同学自然产生“假如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老师依据同学的呈现汇报状况,适时地引出乘法。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之中自然而然也就体会到了乘法算式的简便之处。这样的教学设计简洁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第四个层次是老师呈现同学的作品,在这环节中落实乘号、乘法算式中各数字表示的意义、算式意义,感受乘法计算比加法计算简便,突出加数相怜悯况下才能写出乘法算式。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同学可以亲身经受乘法产生的过程,乘法的学问并不是老师硬塞给同学的,而是同学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教学不再是老师机械讲解、同学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同学在不断思考、探究和创新中得到新发觉,
22、获得新学问,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先由老师指导写算式的方法,接着让同学小组沟通,合作探讨写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由同学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乐观主动参与学问的全过程,领悟到学问的真谛。 3、合理练习,强化新知。 要达到同学把握学问,最终进展力气的目的,同学的思维就必需经过反复多次,循序渐进的训练。因此,在练习时我始终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导同学通过自己的观看、思考、比较到动口说一说,做一做,从而建立表象,形成新的学问结构。在出示游乐场图时,引导同学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说课稿 集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