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docx
《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说课稿(15篇)学校数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学校数学第七册梯形面积的计算。 2、教材简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同学学好这部分内容,既进展了空间观念,又培育了运用旧学问解决新问题的力气,更为今后学习几何学问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问教学:把握梯形面积公式,理解推导过程。 (2)力气训练:通过操作、观看、比较,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气。 (3)素养培育: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让同学在拼剪中感受数学学问的内在美,培育团队合作意识。 4、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把握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2、:通过图形的转化推导面积公式。 6、教学关键:借助图形之间的转化,沟通学问间的联系,合理使用多媒体,促进同学独立推导出面积公式。 7、教具预备:电教多媒体、实物投影。 学具预备:各种梯形卡片若干、小刀、胶水。 二、说教学策略及教法 这节课主要本着“以同学进展为本,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导”的思想。主要教法有引导法、直观演示法和争辩法等。在教学策略上,把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化为同学“拼、剪、画、说“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操作实践等手段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关怀同学理解学问点,使抽象的学问变得直观形象,给同学一个创新的空间。变“讲堂”为“学堂”,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建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模
3、式。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留意指导同学的自主学习,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同学,在传授学问的同时,授以科学的思维方法,这节课同学主要接受以下两种学法进行探究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育同学的参与合作精神。例如,让同学寻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看谁想出的方法多,同学在组内合作沟通,相互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 2、迁移尝试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仿照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同学在仿照、迁移、推导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属于几何学问中公式推导教学。依据内容特点和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特
4、点,教学程序可分为五大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 联系同学生疏的例子,创设一个能激起同学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同学计算一个上底3厘米、下底5厘米,高4厘米的梯形彩纸的面积。这时大多数同学会束手无策,就在同学产生认知冲突时导入课题: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日要争论的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细心设计好这个开端,很自然地把同学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这样既激发了同学探究新知的欲望,又使同学明确了探究目标与方向。 其次环节:搭建脚手架,激活思维 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同学求梯形面积时遇到的困难而设计的。这样一来就为同学解决新问题做了认知上的铺垫。这一环节共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操作铺垫;其次步再现旧知。操作铺势是
5、先让同学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任意摆成各种各样的图形,然后再要求同学摆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图形的拼摆操作能激起同学的学习爱好。通过对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操作验证,丰富了同学的感性熟识,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使同学独立思考,自由探究有了基础;其次步再现旧知,先让同学说一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是什么?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又是怎样?再用多媒体演示,揭示图形的转化方法,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供应内在的类比推理。接着问同学:回顾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时支配同学进行小组争辩、沟通,让同学从中感悟到用转化的方法
6、可以解决新问题,从而对同学的学法做了有力地指导,使同学更好地自己把握自己学习的活动。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要充分信任同学,并为之供应主动建构的过程,从而使“有意义学习”的实现成为可能。这一环节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让同学拿出课前预备好的各种梯形,鼓舞同学操作,查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同学拼拼剪剪中实现转换,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想出的方法多。由于刚才提出的问题比较大,答案不唯一,这样整个课堂就完全放开了,让同学自己去找。这时同学就开头动手操作了,剪得剪,拼得拼,老师在这个时候,会乐观参与小组的争辩之中,并引导组织好同学
7、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同学,使同学成为课堂的仆人,学习的主体;其次步,沟通验证是同学在小组间相互沟通,呈现不同的思考方法。除了这些方法外,可能还有其它的方法,那么同学汇报时要充分确定他们的推理与计算。同学在沟通与呈现中相互得到启发,这样同学就经受了一个学习再制造的过程,使同学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进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顶”的效果。 第四环节:点拨归纳、解决问题 同学经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有的悟出了梯形面积公式,但不愿定讲得清道理,有的同学在公式的理解上存在障碍,基本处于“悱”、“愤”状态。这时应抓住时机,引导同学梳理思路找出最简便的解题方法,接着就重点演示两个
8、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同学观看原梯形和所拼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时候计算公式的得出,也就水到渠成了。接着让同学看书质疑,理解公式。最终进行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出什么问题,这样同学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学问体系。 第五环节:综合练习、拓展延长 练习是理解学问、把握学问、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为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自命题练习:同学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并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摆脱了由老师出题,同学依次解答,一贯做法。老师只在关键的地方加以点拨、引导。这样设计
9、,同学不但感爱好,而且这个出题与解题的过程,更加深了同学对学问的理解与巩固。 2、巩固练习:先让同学以抢答形式练习,直接用公式求面积,再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道实践与计算相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3、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一道思考题,供他们解答。这些练习紧扣教学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力气,增加了同学学好学问的自信念。 五、板书设计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学校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质数和合数是在同学已经把握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同学学习分
10、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学问和技能: 把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会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知道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与1三类。 (2)过程和方法:通过100以内的质数表的制作,使同学学会合理选取学习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沟通的力气。 二、说学情 数的整除这一单元,概念多,理解难,易混淆。同学通过对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学习,有了确定的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同学已经把握约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
11、转变学习方式,同学是学习的仆人,老师要为同学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怀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和学校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照课标精神,我实行了动手操作,引导探究,发觉规律,培育分类归纳的数学意识和品质的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老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同学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同学会学。因此,我在设计这个教学内容时分了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让同学从1到20中任凭选择5个数写出这5个数的约数,然后通过汇总整理归纳,使同学发觉自然数还可以按约数的个数分成质数、合数与1。 其次层次:接着通过推断
12、一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让同学进一步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以及把握质数与合数的推断方法。 第三层次:要求同学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制作一张质数表。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就设计了4张数表,让同学通过对数表的选择,来感悟学习材料的选择对方法的应用是有影响的。从而使同学领悟到今后在争论问题时,要留意选择最便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找2到50中的质数这一环节,我给同学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独立思考,然后组内相互交换看法,这样学习方式就变得多样化了,同时也使同学感受到了合作沟通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把握了学习方法。整个过程,从思维的形式上说,是有联系的,有序的,处于“做数学”的水平。促使同学学习和反思“动脑
13、”的方法,真正学会学习。 第四层次:在制作完质数表后,我支配同学用质数表来推断质数和合数,使同学体会到质数表的优越性。 第五层次:最终支配了一个小玩耍,用今日学到的学问和以前学到的学问来介绍自己的学号。玩耍练习、符合学校生的爱好,同学都乐于乐观参与,在收到巩固的最佳效果的同时,又能培育同学思维的灵敏性。 一、说教材: 质数和合数是在约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质数和合数是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同学把握质数、合数的概念,而且能记较快地看出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一节内容中抽象概念较多,而且有些概念简洁混淆,如:
14、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 教学目标: 1.同学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能初步弄清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概念的区分及联系,提高同学对学问的把握水平。 3.让同学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育同学的观看、比较、归纳、概括力气。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质数、合数的概念,精确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区分与联系。 二、说教法、学法: 首先,在学习预备中让同学依据以往的学问阅历,对小组号码数字进行分类(按奇数、偶数分,按位数分等等)。对同学不同的分法老师都赐予确定,同时引导同学对非零自然数的另一种分法,即按一个数的约数的
15、个数来分,从而引入新课。 其次,老师引导同学写出自己小组号码数的约数,并绘制成表,让同学观看表“按约数的个数来分”该怎样来分。通过观看、比较,发觉这三类数的特点,归纳、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然后教学例2:质数和合数的推断。老师指出还可以通过查质数表来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并引导同学制作质数表。从而使同学初步发觉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等概念的区分及联系。 再次是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学问,拓展同学思维。最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学过程: (一)学习预备:让同学依据以往的学习阅历,对自己的小组号码数进行分类(按奇数、偶数分,按位数分等等),同时引导同学对非零自然数的另一种分法,即按一个数的
16、约数的个数来分,从而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建立质数、合数概念: 找约数进行分类、观看归纳出质数、合数概念。 2.教学例2:质数和合数的推断。 “你认为怎样去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告知同学还可以通过查质数表来推断,并指导同学制作质数表,引导同学发觉,初步弄清质数与奇数、合数与偶数等概念的区分及联系。 (三)巩固拓展应用: 1.填空2.推断3.思维训练 (四)全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2、3题。 学校数学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 学校数学是争论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规律性
17、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同学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同学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育同学动脑、动手的力气,规律思维力气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3、创设情境,培育同学刻苦钻研,努力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准备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这个学问的把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
18、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熟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其次步:理解熟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同学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学校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靠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同学在感性上熟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熟识,通过争辩、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终得出围
19、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同学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学问强加给同学的过程,老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究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争辩估量有三种状况:用绳子量用长方形滚动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同学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同学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同学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发觉各种方法都存在着确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便利,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
20、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争辩,同学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学问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同学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同学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争辩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争辩,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
21、共同争辩,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三、课堂练习设计 (一)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周长概念把握的练习在新授前,支配一组图形说说周长。 2、圆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 书中的全部练习题都做为基本练习题,分三个小层次进行。 先是进行直接计算的仿照练习,支配了练习中的第1、2小题。 然后是动手测量后计算的题目。支配了练习中的3、4小 题。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学问具体化,能起到关怀理解,查找规律之桥梁作用。通过动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与用线围课本一周量出长度,这两个结果进行比较,使同学知道,由于我们在用线围时会形成误差,所以结果会有些不同,其实周长应当是相等的。 最终设计的两道
22、应用题。学校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同同学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学问的教学,引导同学将学到的数学学问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洁问题,依据大纲要求这个练习层次我支配的是练习中的5、6两道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这个练习层次我设计的练习是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0分米,长和宽是多少分米? 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老师可接受可移动的线框进行演示,同学通过争辩得出,周长不变时,长与宽是同时要发生变化的。 练习的设计,开阔了同学的视野,训练了同学的创新思维,既把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同学学把握了周长与长、宽的关系。 (三)第三部分:进展练习 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说课稿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