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上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第2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1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就()有道()正()而() 喻()2理解性默写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第5章)子
2、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第6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3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文()野()史()文质彬彬() 已() 篑() 平地()4理解性默写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原因是“
3、_”。论语十二章中,“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5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第10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12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6解释上面段落中加点的词语克(
4、)一日()归()目() 事() 一言()其() 小子() 兴()观() 群() 怨()迩() 事()7理解性默写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向颜回解释“仁”的内涵的句子是“_”。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二、重点知识点梳理1质义项例句质胜文则野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正,刚刚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
5、质事楚(屈原列传)同“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2)喻、施、敏词语例句意义(1)喻君子喻于义喻之以理不足以喻其美(警世通言)(2)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后汉书张衡传)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3)敏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平地譬如平地古义:_今义:平坦的土地小子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_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3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就有道而正焉见贤思齐焉4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知者不惑
6、,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以为己任人而不仁,如礼何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文化常识(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指_的人。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_的人。(2)“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多指_的人;同时,它还是个谦辞,可用来称呼自己。后来被赋予道德含义后,指_的人。三、拓展练习(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
7、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三、拓展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孔子名丘字仲尼,姓孔氏,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
8、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鲁乱,孔子适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其后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涂不拾遗。然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於正道,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遂行。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魑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魑其如予何!”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孔子在陈蔡之间,陈蔡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
9、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年十七/鲁大夫孟
10、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B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C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D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摄同义复合,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的意思。B三代,尧、舜、禹三代的统称,礼乐制度比较完备,故孔子据以考订礼乐。C六艺,古代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也指儒家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