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放射源管理制度.pdf
《2022放射源管理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放射源管理制度.pdf(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 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制度20222022 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制度 1 1为了加强辐射污染防治工作,预防和减少辐射污染事故危害,有效控制辐射污染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放射源的安全使用,维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持续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一、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新购放射源务必有国家统一编号。二、机构管理与操作人员培训1、放射源使用单位,要设立放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2、管理与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获得上岗证书。每年进行辐射安全方面的环保专业培训,资料为
2、:辐射安全知识、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等。3、放射源实行专人保管,实行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杜绝“以使带管”现象,防止放射源失控现象发生。三、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与事故应急响应措施1、建立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2、制定放射源使用操作程序,职责到人,并在工作场所悬挂。3、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防火、防盗、防丢失、防泄漏安全职责制。4、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对各类事故的应急响应程序要落实到职责人。5、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四、放射源使用和贮存的安全防护要求1、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
3、相应的辐射屏蔽,并设置放射安全禁区黄线,安装带报警的剂量测量仪器。2、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3、辐照设备或辐照装置应有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4、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并配有中文警告文字。5、对运行中含放射源的装置和场所,要配置剂量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验,确保辐射防护设施完好与含源装置性能的稳定。五、放射源安全报告与放射检测1、放射源统一编号报告,在放射源到公司后,将填写源编号的申购表报保卫部备案。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保卫部报告,并同时报当地公安部门。3
4、、对使用部门进行年度检测,资料为:(1)放射安全的管理机构、人员岗位培训落实状况。(2)放射源使用、登记记录。(3)废旧放射源回收协议和回收证明。(4)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管理制度落实状况。(5)事故应急预案落实状况。(6)辐射屏蔽、剂量测量、报警、警示标志、安全联锁装置检查。(7)核定放射源周围环境的放射性监测数据。七、配备必要的检查或监测设备。受辐射剂量较高的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要配备带报警装置的个人辐射剂量计。八、本管理制度由保卫部负责解释。九、本管理制度制下发之日起执行。20222022 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制度 2 2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是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之一,旨在使
5、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放射源具有唯一性编码。其作用类似于居民身份证,只是适用对象不同而已。透过放射源唯一性编码可明白放射源生产的国家和单位、放射源核素、该核素的原子质量、源生产年份、源生产的序列号或批次号以及放射源类型等。实施放射源身份管理,使我们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从放射源源头控制放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无主源及失控源的产生,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为加强放射源安全管理,保障辐射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制定了 放射源编码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对密封放射源实行分类身份编码管理。辽宁省环境保护局根据国家局的有关要求和我
6、省实际状况,于 20_年 9 月 12 日下发了 关于加强密封放射源身份管理工作的通知(辽环函20_235 号),建立了我省密封放射源身份编码管理制度,要求每枚放射源务必具有唯一编码,放射源编码卡与密封源固定到一齐,始终伴随密封源流动,在放射源从生产到处置的全过程中做到“一源一码一卡”。1 1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即自 20_年 1 月 1 日后对国内生产的所有放射源,由国内生产单位根据放射源编码规则编制 12位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对于 20_年 1 月 1 日从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放射源进口单位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口备案手续时,申
7、领放射源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对于 20_年 12 月 31 日以前国内生产或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由各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编码规则和序列号分配表进行编码,所有放射源产品序列号统一排序。辐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辐射工作单位在申领编码时应如实带给放射源生产单位(生产国)、核素、出厂日期、出厂活度等必要资料,并对编码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放射源编码卡样式如下:A字体均为五号宋体,应为刻印,不得手写。B 编码卡材料要适合存档和长期保存,推荐使用金属或 PVC磁卡材质。C编码卡标准尺寸为 5.6 厘米9 厘米,可根据容器大小按比例
8、调整尺寸,但应以便于识别为准。填写说明:1国家编码为按放射源编码规则编制的编码。2核素名称用汉字和核素符号填写。如:钴 60,Co60。3源外形尺寸填写源本体形状和尺寸。如:圆柱体,810mm,立方体,222mm。4标号为生产单位刻印在源本体或包壳上的编号。5本卡不能留空,不清楚的项目填“未知”。2 2放射源编码格式放射源编码格式放射源编码由 12 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其中:第 12 位:国内生产的放射源,为生产单位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详见表 10;国外生产的,为生产国家代码,用两位字母表示,详见表 11。第 34 位:为出厂年份,用年份后 2 位数字表示。如 20_年出厂的放射源,则填写 0
9、4。放射源于 20_年 1 月 1 日前出厂且年份不清楚的,填写 NN。第 56 位:为核素代码,常见核素代码见表 9。20_年 1月 1 日前出厂的放射源且本项不清楚的,填写 NN。第 711 位:为产品序列号。第 12 位:出厂时放射源类别。分为 1、2、3、4、5 类源,分别填写 1、2、3、4、5,不清楚的填写 N。例:(1)生产单位排定产品序列号时,应按出厂年份和核素类别分类后,再排定顺序。如: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_年生产的 Cs137 放射源,由生产单位分配产品序列号为 00001,出厂时为 3 类放射源,则其编码为:0405CS000013;该厂 20_年生产的 Po210
10、 放射源,由生产单位分配产品序列号为 00001,出厂时为 3 类放射源,则其编码为:0405PO000013。(2)对于 20_年 12 月 31 日(含)以前生产的放射源,各省排序时,可不再区分出厂年份、核素和生产单位(生产国),而将所有放射源统一排序。如:20_年从美国进口的 Co60 放射源,在北京使用,如果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在分配的“0000105000”号段内为其排定序列号为 00001,出厂时为 4 类放射源,则其编码为:US03CO000014;20_年北京原子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出厂的 Cs137放射源,在北京使用,如果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在分配的“0000105000”号段
11、内为其排定序列号为 00002,出厂时为 4 类放射源,则其编码为:0102CS000024。表 9 常见放射源数据简表表 10 国内生产单位代码表表 11 部分国家名称代码(引自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65920_)3 3放射源编码规则说明放射源编码规则说明A本规则所称放射源均指密封放射源,但不包括用于医学治疗中植入人体的种子源。B半衰期大于或等于60 天的放射源(以下简称放射源)务必按照本规则编 12 位编码,半衰期小于 60 天的放射源能够不编码。C生产单位包括生产放射源的单位和利用放射性物质加工或分装放射源的单位。辐射工作单位是指从事放射源生产、进口、出口、销售、使用、贮存等业
12、务且拥有放射源的单位。D放射源编码由 12 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分别表示生产单位(或生产国)、出厂年份、核素代码、产品序列号、放射源类别等资料。每个放射源具有唯一编码,同一编码不得重复使用。E放射源编码要填入放射源编码卡。对于放射源与包装容器或含放射源仪器设备永久固定在一齐的,放射源编码卡应固定在容器或设备的明显位置;对于放射源与包装容器或含放射源仪器设备不固定在一齐的,在装有放射源的容器或设备的明显位置应设插槽,放射源编码卡插入插槽内。放射源编码卡务必伴随放射源从生产到处置的全过程,放射源发生转移时,“放射源编码卡”务必随放射源共同转移。F对于 20_年 1 月 1 日后国内生产的所有放射源,
13、由国内生产单位依据本编码规则编制 12 位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产品序列号应按照出厂年份和核素分类排序。编码应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G对于 20_年 1 月 1 日后从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放射源进口单位到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进口备案手续时,申领放射源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产品序列号应按照出厂年份和核素分类排序。H对于20_年 12 月 31 日以前国内生产或国外进口的所有放射源,由各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编码规则进行编码,所有放射源产品序列号统一排序。辐射工作单位自 20_年 9月 1 日至 20_
14、年 12 月 31 日之间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编码,并如实填写放射源编码卡。放射源已按本规则进行编码的,不得再次申请编码。I辐射工作单位在申领编码时应如实带给放射源生产单位(生产国)、核素、出厂日期、出厂活度等必要资料,并对编码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J放射源被处置或由生产单位回收或回到原出口国的,处置单位或生产单位或负责办理废源回到出口国手续的单位应在30 日之内向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编码注销手续。20222022 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制度 3 3一、与放射源有关的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防护条例及国家和省内有关法
15、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贴合有关规定和标准,不得违法违规。二、专(兼)职放射性防护人员要相对稳定。其职责是:建立、健全辐射防护规章制度,检查执行状况,完成其交办的工作任务。三、定期组织本单位辐射工作人员学习辐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规标准,加强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四、放射源暂时存放场所要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露的安全防护措施,实行双人双锁,严格登记。发现放射源丢失、被盗立即向环保、公安部门报告,不得迟报、瞒报。五、建立放射源巡视制度,班组每一天巡视,车间每周巡视,公司(厂)每月巡视一次,填写巡视记录。为确保放射性作业人员每年理解的照射剂量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相
16、关作业人员每年工作不超过 280 天,每一天不超过 8 小时。六、理解监督部门的安全检查,并认真汇报本单位的辐射防护状况,带给有关资料。20222022 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制度 4 4一、个人剂量监测与辐射环境检测一、个人剂量监测与辐射环境检测1、放射源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检查或监测设备。受辐射剂量较高的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要配备带报警装置的个人辐射剂量计。2、对运行中含放射源的装置和场所,要配置剂量监测和报警装置,并定期检验,确保辐射防护设施完好与含源装置性能的稳定。二、放射安全工作许可与资质管理二、放射安全工作许可与资质管理1、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和射线装置
17、(简称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办理放射安全工作许可证;已办理了放射安全工作许可证的单位,在有效期结束前三个月,到市环保局办理换证手续;放射源报废和退役的,应提前到市环保局办理报废和退役手续。上述单位按放射安全许可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到市环保局政务办理大厅进行申报。市环保局审核相关材料后,报省环保局审批(其中涉外放射源还需到国家环保总局审批)。2、放射源使用单位,辐射防护应当贴合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放射源及其设施的设计、建造和安装单位务必具有国家认可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新购放射源务必有国家统一编号。4、新建、扩建、改建的放射源建设项目,建成调试后,在试运行三个月内,向市环保局申请
18、验收,经市环保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三、机构管理与操作人员培训1、放射源使用单位,要设立放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组织,实行“一把手”负责制。2、管理与操作人员要进行岗位培训,获得上岗证书。每年进行辐射安全方面的环保专业培训,资料为:辐射安全知识、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处理等。3、放射源实行专人保管,实行管理、使用分离的原则,杜绝“以使带管”现象,防止放射源失控现象发生。四、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与事故应急响应措施四、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与事故应急响应措施1、建立放射源使用登记制度,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2、制定放射源使用操作程序,职责到人,并在工作场所悬挂
19、。3、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防火、防盗、防丢失、防泄漏安全职责制。4、制定详细的事故应急预案,对各类事故的应急响应程序要落实到职责人。5、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五、放射源使用和贮存的安全防护要求五、放射源使用和贮存的安全防护要求1、放射源的使用场所应有相应的辐射屏蔽,并设置放射安全禁区黄线,安装带报警的剂量测量仪器。2、存放和使用放射源场所应当设置放射性警示标志。附近不得放置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3、辐照设备或辐照装置应有必要的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4、放射源的包装容器上应当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并配有中文警告文字。5、使用放射源单
20、位,在购置新源时,应与放射源生产单位(或原出口国或废源集中贮存设施)签订废弃放射源贮存和处置协议。6、用源单位产生的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处置,到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后外排或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六、放射源安全报告与放射检测1、放射源统一编号报告,在放射源到企业后,将填写源编号的申购表报市环保局备案。2、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火灾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市环保局、市公安局报告,并同时报当地政府和环保、公安部门。3、使用放射源单位应编制放射源的安全使用和安全保卫状况年度评价报告,于每年 11 月底前报行政辖区内的环保分区或县级市环保局,同时报市环保
21、局。4、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单位,应将处理、处置状况向行政辖区内的环保分局或县级市环保局报告。5、环保部门在接到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和安全状况年度评价报告后,对使用单位进行年度检测,资料为:(1)放射安全的管理机构、人员岗位培训落实状况。(2)放射源使用、登记记录。(3)废旧放射源回收协议和回收证明。(4)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管理制度落实状况。(5)事故应急预案落实状况。(6)辐射屏蔽、剂量测量、报警、警示标志、安全联锁装置检查。(7)核定放射源周围环境的放射性监测数据。20222022 放射源管理制度放射源管理制度 5 5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44
22、9 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加强隆源洗煤厂辐射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健康,保护环境,根据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一、放射源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一)放射性装置管理机构根据国家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条例要求,结合公司使用放射性装置的实际状况,为安全使用防护管理好公司放射性装置,各使用单位应制定放射性装置管理机构及管理负责人、放射性装置防护负责人、放射性装置管理人员、放射性装置工作维护人员等岗位职责。(二)管理人员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防护的有关规定和条例,对放射性装置的安全使用、防护、人员设
23、施的配备负全面管理职责。2、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条例要求,对在用、备用、拆卸的放射性装置的使用管理、安全防护负责,组织制定放射性装置防护管理机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及相应的有关规程,确保放射防护工作贴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三)防护负责人职责1、对放射性装置的保管、使用、防护负全面职责。2、负责管理放射性装置的使用,到达国家规定的安全防护要求,确保放射防护工作贴合国家有关规定。3、制定放射性装置的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从技术措施上保证放射性装置的安全使用。4、组织有关人员对放射性装置防护、使用、保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四)放射管
24、理人员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防护得有关规定和条例,对本部门放射性装置的安全使用、防护、人员设施的配备负全面管理职责。2、负责管理本部门放射性装置的使用、存放,到达国家规定的安全防护要求,确保放射防护工作贴合国家有关规定。3、负责管理本部门维护人员的业务学习及专业培训,对维护人员务必持证从事本部门放射性装置的维护工作。(五)放射工作人员职责1、遵守放射性装置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并严格按制度执行。2、遵守放射性装置的安全操作规程,按规程要求维护好放射性装置,并保证放射性装置的正常安全使用。3、遵守国家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各项规定,严格按标准工作。4、负责对放射性
25、装置进行安装、调试、校准及日常维护工作。(六)安全操作规程1、遵守国家颁布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有关规定和条例,按照标准安装、使用操作与维护。2、按照操作手册(说明书)正确使用维护。3、在射线源周围工作时,长期工作地点务必距离 1 米以外。4、检测、调试、维护放射性装置时,工作人员务必穿戴放射防护劳动保护用品。5、更换放射性装置时,务必关掉射线源,更换工作完毕方可打开射线源的封闭块。6、在放射源周围工作一般不要超过 2 小时,超过 2 小时的工作应轮流操作。7、距放射源 2 米内,不许进行电焊,如务必电焊,应暂时将放射源关掉。8、不允许人为损坏放射源壳体的密封性能,不允许砸、敲、甩放射源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放射源 管理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