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练习题.pdf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练习题.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练习题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A.社会心理社会心理 B。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A.1879 B。1897 C C。19081908 D。1924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定性研究B B。定量研究。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4.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_解释人的社会行为。A、学习B B、本能、本能 C、模仿 D、强化5.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
2、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A、哲学 B、历史学 C C、人类学、人类学 D、传播学6。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A A。个体层面。个体层面 B。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A。个体层面 B.B.人际层面人际层面 C。群体层面 D。社会层面8.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A。结构过程 B.B.个体过程个体过程 C.人际过程 D。团体过程9。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A.麦独孤麦独孤 B。冯特 C.弗洛伊德 D。荣格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3、A.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11。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A A。纯理论研究。纯理论研究 B。经验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哲学思辨12.完全的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A A。很难做到的。很难做到的 B。容易做到的 C.不必考虑的 D.必须坚持的1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
4、来研究C 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14。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A.奥尔波特奥尔波特B。勒温 C。特里普力特 D。麦独孤15。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A.心理状态 B。人格特质 C.行为预测D.D.社会变量社会变量1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
5、。A.成年人 B.社会人 C.心理健全的人D.D.合格社会成员合格社会成员17.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D.D.再社会化再社会化18。()不是社会化的载体.1A.家庭 B。大学 C。杂志D.D.住房住房19.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A。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B.B.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C。靠道德培养来实现 D。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20.()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男女性别角色A。家庭 B。学校 C C。社会文化。社会文化 D.同伴21。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
6、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为()为基础的。A。人际沟通 B.情景判断C C。社会认知。社会认知D。人际知觉22.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A。刻板印象B B。首因效应。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23.()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 C.首因效应 D D。近因效应。近因效应24。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A.信息内容 B.信息数量 C C。信息顺序。信息顺序 D。信息真实性25.个体对认知对象
7、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A。特质印象 B。印象形成 C.C.光环效应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26。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A.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第一印象D.D.以偏概全以偏概全27.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的作用。A。正性偏差B.B.晕轮效应晕轮效应 C.整体印象 D。第一印象28.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总体印象 D.D.刻板印象刻板印象29。()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
8、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A.简约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 D。加法模式。加法模式30。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A。加权平均模式B.B.平均模式平均模式 C.加法模式 D.定型31。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A.A.权重权重 B。连结 C.数据 D。均值32。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A A。归因。归因 B.探索 C.图式 D。评
9、价33.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部原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A.A.情绪情绪 B.人格 C.智力 D。能力34.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一般从独特性、一贯性和一致性等三方面的信息得出结论。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A.A.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低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低 B.独特性高、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C.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 D。独特性高、一贯性低和一致性低35。在凯利归因理论中,()信息是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相同。2A、区别性 B B、一致性、一致性 C、特异性 D、一贯性36.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
10、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A。睡眠 B.生活C C。归因。归因 D.治疗37.()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A。归因 B.B.态度态度 C。动机 D。情绪38。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A.A.情感成分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39.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功能。A.调适功能 B。自我保护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 D。知识功能。知识功能40.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
11、卷入水平,是态度的()属性。A.强度 B。外显度 C。方向D.D.深度深度41.态度的内化是指()。A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42.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A.低程度畏惧 B B。中等程度的畏惧。中等程度的畏惧 C。高程度畏惧 D。任何程度的畏惧43
12、。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A A。服从。服从-认同认同-内化内化 B.认同服从内化C。内化服从认同 D。服从内化认同44。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模型。A.P-OA.P-OX X B。B=f(P,E)C。TIRO D.ABC45。在海德的 POX 态度转变模型中,P 代表()。A。他人 B B。态度主体。态度主体 C.另一对象 D.环境46。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等人提出的。A.华生 B。冯特 C.霍夫曼D D。海德。海德47。认识失调理论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罗森伯格 B、勒温 C、贝姆 D、费斯汀格48。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
13、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A。社会促进反应B B。模仿。模仿 C。感染 D。暗示49.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A.社会促进 B.模仿 C.感染D.D.暗示暗示50.()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A.暗示者的个人魅力 B。被暗示者的人格 C。环境D.D.人际距离人际距离51。()不是从众行为的特点。A。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B.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C.C.群体的对偏离者的惩罚越严厉,个体就越
14、心甘情愿的从众群体的对偏离者的惩罚越严厉,个体就越心甘情愿的从众3D.从众行为有时候虽然不是按照个体的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52.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印象管理 B.社会影响 C.人际吸引D D。从众。从众53.从众是一种()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A。被动的 B B。主动的。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54.对个体来讲,从众的功能是().A。社会评价性 B.共同性 C。一致性D.D.社会适应性社会适应性55.由于恐惧偏离而发生的从众行为,属于()。A.真从众B.B.权宜性从众权宜性从众 C.高层次从众 D。低层次
15、从众56.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1963 年作了一项有关_的经典研究。A.A.服从服从 B.依从 C.从众 D。威胁57。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指的是()A。从众 B.顺从C.C.服从服从 D.众从58。()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A A。社会动机。社会动机 B.社会态度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59.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A.习得性动机 B B。成就动机。成就动机 C。社会动机 D.抱负动机60.以下不是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的利他者心理特征是()。A。心境 B.社会责任感 C.内疚D.D.利他技能利他技能61.“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
16、,属于()的观点。A.本能理论 B B。生物理论。生物理论 C。个性理论 D.挫折理论62.班杜拉认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而习得。A.宣传B B。模仿。模仿 C。教育 D.强化63.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A.弗洛伊德 B。弗林 C。罗特D.D.多拉德多拉德64。利他行为是一种()的行为.A。期望报答B.B.不期望报答不期望报答 C。勇敢 D.相互交换65。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A.A.信息信息 B。情感 C.物质 D.意识66.()不是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A.信息 B.障碍 C.背景 D D。认知。认知67.()不属于团体沟通网络形式.A.A.全通道型全通道
17、型 B。圆型 C.连锁型 D。轴型68.好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A.公众 B。社交 C。个人 D D。亲密。亲密69.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主要是以()来划分的。A。信息流动的方向 B。一方是否传递更多的信息C。一方是否主动D D。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是否互换。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是否互换70。研究表明,()的沟通,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A。圆周式 B.轮式 C C。全通道式。全通道式 D.Y 式71。属于单向沟通的人际距离是()。A A。公众距离。公众距离 B。社交距离 C。个人距离 D.亲密距离7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4A.
18、A.心理上心理上 B。行为上 C。合作方面 D.利益上73。()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A.个体性 B。直接性C.情感性 D.D.系统性系统性74。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A。智慧 B。真诚C C。热情。热情 D。幽默7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际吸引原则的是()。A。社会交换原则B.B.平等性原则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联结原则76。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面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这种现象指的是()A.条件作用 B。辐射效应 C.C.曝光效应曝光效应 D。投射作用77.有才能的人如果(),会增加他们的吸引力。A.犯罪B B。犯小错误。犯小错误 C.小气
19、D.冷漠78。()是影响吸引力的最稳定因素,也是个体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A。熟悉 B。接近 C.C.人格品质人格品质 D.外貌79.()是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成员结成的集合体。A、群众 B、正式组织 C C、群体、群体 D、观众群80。心理学家认为,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A.增加 B。减少 C.不变D D。不确定。不确定81。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A A。社会促进。社会促进 B.社会惰化 C.利他 D。从众82。个体与他人一起活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称为()。A。社会促进B B。社会抑制。社会抑制 C。利他 D。从众8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练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