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pdf
《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的期望与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2 2、人格人格:奥尔波特:人格是个体内部决定其特征性行为和思想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突出了人格的四方面:全面整体的人、持久统一的自我、有特色的个人和社会化的客体.3 3、镜中我镜中我:美国的查尔斯库利将通过观察别人对我们自己的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认识,称为“镜中我。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自我”认识,实际上都是以他人为“镜
2、子 而影射出来的。三个阶段:a。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b.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c。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4 4、反社会化反社会化: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两种类型:无理性型:这类反社会化的结果是有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诸如惯偷、娼妓等都是反社会化的个体,这些人所接
3、受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与社会公认的规范相对立的,并且其行为也直接危害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生活及整个社会的进步;有理性型:这类结果不利于社会上少数人而有利于社会上多数人、或者表面看不利于现在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比如社会变革时期的造反、罢工。5 5、反向社会化反向社会化: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两种发生情况:由于地理迁徙而发生不同文化间的迁移时;由于社会文化的急剧变迁而形成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迅速变动之时.6 6、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阿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最后的
4、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卢钦斯);晕轮晕轮效应效应: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之后,人们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凯利)7 7、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两种形成途径: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其某些人格特点加以概括化和固定化;依据间接的资料形成,即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介的描述而获得。影响:积极:包含一定合理、真实成分,反映了认知对象的若干实际状况,有助于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为人们迅速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提供便利;消极:一经形成便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易改变,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易导致成见.8
5、8、亲社会的侵犯行为、亲社会的侵犯行为:西尔斯提出的.是指为了达到群体的道德标准所能接受的目的,以一种为社会所认可的方式所采取的侵犯行为。9 9、宝宝玩偶实验、宝宝玩偶实验:班杜拉做的一项经典实验,三个组的儿童共同目睹了一成人踢打一可以伸缩的充气玩具。以说明儿童在观察成人的示范行为时,不仅极易模仿成人的行为,而且他们的模仿还受到他们对行为的后果的预测的影响。1010、亲和动机亲和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与他人保持往来,建立联系、获取伴侣和友谊的需要,都有与他人保持相处和与群体保持某种关系的愿望。我们将在这样一些需要和愿望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成为亲和动机。1111、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美
6、。威斯伯.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用亲社会行为这一概念代表所有的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如同情、慈善、分享、协助、捐款等。基本特征:使他人、群体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简言之,亲社会行为由那些对行动者无明显益处,但对接受者有益的反应组成。1212、种族主义种族主义:美国民权委员会把种族主义定义为“任何根据一个人的肤色而将其看作劣等人的态度、行为或制度结构。”两个层面:第一是个体对特定种族成员的偏见态度和歧视性行为;第二是社会对特定种族的歧视性的法律与规章。1313、性别主义性别主义:任何根据一个人的性别而将其看作劣等人的态度、行为或制度结构。两个层面:第一是个体对特定性别的人的偏见态度和歧视性
7、行为;第二是社会对特定性别的歧视性的法律与规章。1414、情景定义、情景定义: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与分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映.情景定义恰恰居于客观环境(情境)与行为反应之间,它是人们的主观经验因素。托马斯认为主观因素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所谓情境包括三个方面:个人或社会进行活动的客观条件,它在特定的时间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个人或群体的意识情况。个人或群体的先存态度,它在特定时间里对人的行为发挥实际影响.情境定义,即对于条件、状况和态度意识的比较清楚的概念.后来,他
8、又用情境表示“社会关系的状况”以及引起行为反应的那些条件、因素的结构状况。1515、暗示、暗示:是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收到的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反应的过程。特征:暗示是一种刺激,但并不是任何刺激都能成为暗示,只有能够引起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暗示不同于感染和模仿。孙本文将暗示分为四类:直接暗示、间接暗示、自动暗示和反暗示。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受暗示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暗示的来源问题;暗示的程度或质量;暗示的强度。1616、模仿、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模仿的内容不仅限于行为举止,而
9、且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取向、风俗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等。两种类型:自发的模仿和自觉的模仿。1717、感染、感染:从感染的主体角度,定义为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从被感染者角度,定义为个体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从。分类:个体间的感染,即发生在两个人或能直接接触的小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染;文艺作品的感染;大型开放人群中的感染。相似性是感染的基本条件,作为感染基本条件的相似性包括:情景相似;态度、价值观相似;社会地位相同。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改变人的情绪;使人自然地生发出与环境一致的情绪,采取比较适当的反应形式;整合一群人,使之成为一个临时群体,采取一致的行动.1818、从众、从众
10、:个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1919 初级群体初级群体:又叫首属群体,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指的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类群体主要包括家庭、邻里、儿童游戏群体等 社会功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化任务;担负着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任务.2020、内群体、内群体:萨姆纳在民俗论一书中提出,用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和他人群体的感情。群体成员将他们自己的群体称为“内群体”,对他怀有特殊的忠诚感。2121、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海曼在地位心理学一文中使用这一概念来表示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对比的人类
11、群体。功能:比较功能和规范功能2222、差序格局差序格局:费孝通在 乡土中国 中用这一概念,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的群体行为模式。在这种独特的格局中,“己是中心,就像一枚没入水中的石子;而“己”与他人形成的社会关系就像石子泛出的水的波纹一样,依亲疏程度一圈圈往外推,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2323、社网图、社网图:莫里诺提出,表示群体内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示意图.可以看出:个体在群体内的地位;群体整合程度;群体间信任关系;权力结构。2424、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分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名词 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