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
《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十六章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第十六章第十六章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一、自然灾变与社会心理一、自然灾变与社会心理自然灾变是自然环境的突然或者巨大的变化,会对人造成重大的或潜在的灾害,造成的社会心理后效相当长久而深远.其中地震是社会心理影响较大、并且研究较多的灾变之一。(一)地震传言地震由于其对人类破坏的瞬间性、毁灭性,成为一种十分敏感的社会心理事件。所以,很容易出现关于地震的传言。地震传言的形成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心理的不安,异常现象与感知,与地震有关的认知线索,即地震传言=f(心理不安 异常现象认知线索)。地震传言与下列因素有关:1心理不安,这是地震传言产生和发展的情绪基础。2地
2、震活动,这是地震传言产生的认知线索.3相关事件,这是传言的认知线索.4内部消息的外传,这是传言的主要来源。5特大天气异常,这是传言的认知和情绪基础.6偶然事件,这是传言的认知基础.7地震虚报。(二)地震恐慌不论是地震传言还是地震预报,人们在听到之后都会产生心理的恐慌,并且表现出恐慌行为。这种恐慌情绪的表达和恐慌行为的出现,又会给他人造成刺激,引发类似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通过这一循环相互刺激模式,恐慌就会迅速增强并且蔓延。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地震恐慌行为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对消息重新确认,而地震传言往往是确认的参照系;2逃离被认为是危险的地方;3采取自我保护措施;4其他短期行为。一个典型
3、的恐慌行为是去银行提取存款.而与银行存款减少相反,保险公司的业务往往急剧增加.(三)震时反应地震是一种强烈刺激,会引起人们明显的心理与行为反应.在地震发生时,人们的反应往往遵照下列次序:1情绪惊恐。首先是震惊,接着是害怕和慌乱,并且出现认知的“空白”和智力迟钝。2认知判断。发生在惊恐之后的某一阶段,人们将当前现象与地震知识结合起来,确认是发生了地震。3外部行为。在惊恐之际,特别是在认知判断之后,力求自我保护,有意识或潜意识地表现出外部行为.能够生存的必胜信心和抗争意志,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自我鼓励,现实的和想象的他人的支持,是在废墟中获得生存的最重要条件。(四)震后的情绪性反应1木呆在地震后的废墟
4、上,刚刚爬出来的人看到眼前的景象,常常有一段时间的木呆。他们当前所感知到的景象与记忆中的景象完全不一致,因而在巨大的反差面前显得茫然。2慌乱和逃跑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地震本身就造成慌乱,此后的余震会继续刺激这种慌乱,人与人之间的慌乱表情、行为相互刺激,会加强这种慌乱。在慌乱中,人们迫切希望脱离这个危险的地方,因此出现逃跑。3无视危险在地震中,人们会出现一些非理智行为:冲动地、固执地、不顾危险和后果地从事认为是必要的行动。由于情绪的冲动和理智活动的变窄,在危险的情境中常常意识不到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五)震后的行为异常1超常的力量在震后的抗争、逃跑和救灾过程中,由于受到地震和危机情境的
5、刺激,人们有时能动员出巨大的精神能量,发挥出平时不可能形成的力量,做出超常的举动,达到超常的结果.2良知的显露和恶性的去抑制在地震和救灾过程中,有些被认为是最缺乏良知的人(如在监狱里服刑的犯人)可能变得善良,其被压抑的良知可能显露,他们会像正常人一样去抢救别人,像正常人一样同情自己的人类同类;同时也有一些人却受到地震区内大量有价值的物品的刺激,在社会控制力量减弱或者空白之际,减弱或者摆脱了头脑中的法律、道德观念,去占有别人的或者国家的财产,掀起了抢劫风潮。3正常人的“精神病”和精神病人的“正常”在地震中,一些原来住院的精神病人受到地震刺激之后,其行为反而显得比以前“正常”,而一些以前的正常人则
6、因为地震的强烈刺激,住进了精神病院。(六)“灾时共产主义”在地震后的余震和抗震救灾期间,有时会出现一种类似“共产主义”的生活模式,表现出自我意识弱化、群体意识强化的倾向,即人们将自我融化到了群体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之中。这种类似于“共产主义”群体的出现,是由于在特定的灾变环境下,人们的社会心理出现了与平时不同的变化造成的。这些变化包括:1资源匮乏效应在地震时,生存和安全成为人们的第一位的需要,然而,生存资源却相当有限。为了避免对资源的纷争,必须对资源加以集中,平均分配(或者偏向于弱者的差异分配)。而为了分得有限的资源,就必须“各尽所能”。2力量微薄效应地震给个人的生存和生活造成了众多
7、急需解决的问题,个人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同时地震造成了原有社会关系的隔断,人们也不能凭借这些力量。于是,邻近的人开始谋求结为群体,依靠共同的力量。3恐惧和自信减弱震后人们处于强烈的恐惧、慌乱、不安孤独、失落之中,导致自信心的降低,依赖倾向的增强。同时,这种情绪状态也需要以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亲和来解脱和缓解。4共同事件效应灾害对所有处于灾区的人都是一个共同性事件,不同的人对于这一事件具有共同的感知、感受,并且意识到在灾害中处于共同的“灾民”地位。这些共同的感受容易增加彼此的接受,形成共同活动的群体.5隔绝人效应地震隔断了人们与不能直接接触的社会的联系,个人的活动被限制在狭窄的范围之内。这使
8、人们感受到重建人际关系、获得人际温暖的必要。在这一“交往对象有限”的条件下,住宅周围的人就成为必选的、有重要价值的对象。6赤裸人效应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 知识点复习地震使人们都变得赤贫如洗,没有什么区别。在这一条件下,人与人交往、合作的社会地位障碍几乎完全消失,共同的地位、共同的模样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接受.7沦落人效应灾后的悲惨景象和失去亲人的悲痛、面临伤者的动情,引发出对自己同类的同情,增加了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怜悯。人们以一种感情上的认同感,将自己与他人融合在一起,模糊自我的界线。8失范效应地震引起的异常情况,使人们难以采取以前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因而必须摆脱以往的行为规范,寻求新的规范。
9、这一规范就是有利于“大家都生存”的“互相帮助、共同行动。然而,随着救灾的发展,人们所获得的资源逐渐增多并且出现差别,原有社会关系得以重建并且其他社会支持增加,恐惧感减弱,自信心增强,所遇事件也逐渐差别化,这种“灾时共产主义也很快消失。该群体的人数规模越大,往往存在的时间就越短。二、社会灾难与社会心理二、社会灾难与社会心理社会灾难是由人们的活动引起、由一部分人给另一部分人制造的灾难.社会灾难既受客观物理环境的影响,又受人的主观活动的影响,涉及的变量非常多,与自然灾害相比具有更大的偶然性、随机性和难以预测性,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更大.(一)灾时的逃避1遭遇灾难时的反应当灾难事件发生时,人们首先是感知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章环境影响与心理反应 社会心理学 第十六 环境 影响 心理 反应 山东大学 期末 考试 知识点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