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_城市流动人口管理.docx





《2022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_城市流动人口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_城市流动人口管理.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_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我国城市流淌人口管理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城市流淌人口管理”。 从限制到服务:我国城市流淌人口管理政策分析与展望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渐趋浩大。一方面,流淌人口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引发各类城市管理问题起先凸显。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流淌人口的探讨主要停留于人口流淌的状况、过程、流向及结构特征等的一般理论与方法,对于流淌人口现象背后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回答流淌管理政策是什么;这些政策对流淌人口产生了什么影响,有何不足之处;改革建议与如何服务好流淌人口等问题,
2、系统地对我国城市流淌人口管理进行归纳评析;分析了现行管理政策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及其症结所在;立足城市化,以服务视角提出政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流淌人口 城市化 管理政策 一、绪论 1.1论文探讨背景 1.1.1快速城市化推动人口流淌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的化速度两倍多。1202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9%,而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2标记着我国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化的一个必定结果就是人口流淌。3以我国2022年人口数据估算,城市化每提高1%就要有1314多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我国流淌人口总量已
3、接近2.3亿,占全国人口的17%。4目前我国流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淌,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淌为主要特征。这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不均衡发展确定的。依据202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国23000万流淌人口中,从城镇流出人口约6210万人,占27%,从乡村流出人口占73%。流入城镇的17112万人,占74.4%,流入乡村的占25.6%。 图1-1 2022年我国主要人口流出地 数据来源:202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图2-2 2022年我国主要的人口流入地 数据来源:202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如今城市化、人口流淌将取代人口增长成为我国人口主要冲突,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5那
4、么,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大量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流淌人口管理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特殊应当关注城市化过程中流淌人口是不是真正地受惠于城市化,政府是否制定了完善的政策来促进流淌人口融入城市生活中。 1.1.2流淌人口为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流入城市的人口一方面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经济不行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负面效应,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 (1)加剧了社会治安混乱:流淌人口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社会治安秩序出现了肯定程度的混乱,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多发。近年,在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刑事案件作案成员中,来自本县市以外的流淌人口占41.2%,参加抢劫、抢夺、盗窃、诈骗
5、等侵财犯罪的占47.4%。6 (2)加剧城市资源惊慌:电力供应不足,水资源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医疗卫生设施落后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住房拥挤,房屋价格上涨;义务教化事业跟不上人口的需求,教化财政资源不足;交通拥堵。 (3)加大就业压力: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而流淌人口的进入加大了就业市场竞争。 (4)提高管理难度:流淌人口无序增长,传染性疾病限制难度增加。而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开发区流淌人口相对集中,各项管理、各项设施跟不上人口增速,该地区的社会管理难度很高。 (5)农夫工问题突出:农夫工是流淌人口的主体。从肯定程度上来说,流淌人口问题就是农夫工问题。城乡
6、差距、地区差距的存在和扩大是导致农夫工不断流向城市、流向发达地区的外在“拉力”;而农村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低下,收入微薄则是农夫工外出的内在“推力”。进城就业的农夫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7然而,农夫公却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存在户籍、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政策阻碍与管理空白。形成了所谓的“经济吸纳,社会拒入”的现象。8 1.2文献回顾与创新性分析 9总体而言,国内学者对于人口流淌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探讨内容上来概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对人口进行综合性探讨,全国或地区人扩流淌的状况、过程、流向及其结构特征的一般理论与方法。(段成荣,杨舸,2022)其次,对人口流淌、暂住
7、人口、“民工潮”等问题进行特地探讨,这类探讨较为普遍,对流淌人口管理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简新华,张健伟,2022)第三,专题探讨。包括环境移民、开发移民。水库移民、婚姻移民和流淌等(田雪原,王国强,2022)。由此可见,虽然目前对流淌人口的探讨内容渐渐成为热点,但对城市流淌人口管理政策本身的探讨相对较少。即使少量的对政策的探讨也多数针对流淌人口出现的问题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对社会问题的政策性因素探讨不够,同时不够系统。本文则在探讨现行管理政策时,将政策作为影响流淌人口的因素进行评析,并提出改革方案。从理念上来讲,现有探讨多是从管理与限制的目的来探讨流淌人口问题,本文则是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
8、念,从服务的角度分析了现行政策的不合理之处与症结所在并提出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的城市流淌管理政策 2.1流淌人口管理政策结构体系 自1995年以来,我国流淌人口管理政策不断充溢完善,形成如下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 2-1 我国城市流淌人口管理政策体系框架图 2.2户籍管理政策 建国初期,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包括常住、暂住、诞生、死亡、迁出、迁入、更变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严格划分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限制农业人口迁往城市。从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就在我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人口向城市流淌也渐渐放开。从1986年起先,我国正式实行居民身份证制度,这是我国人口管理证件化
9、的重要开端,大大便利了流淌人口管理。1998年接着放松公民迁徙的限制,规定“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中有合法居处,合法稳定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肯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许在该城市落户。”10但同时强调“北京、上海等全国特大城市人民政府对于到当地落户的,应当制定详细政策加以严格限制。”2022年国务院提出“要接着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长期在城市就业居民和居住农夫工的户籍问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适当放宽农夫工落户条件;大城市要主动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夫工户籍问题改进农夫工居住登记管理方法。至今,我国部分地区如广东
10、、浙江等取消城乡户口区分,统一实行居民户口。 总结起来,20多年来我国流淌人口户籍管理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2-2 我国流淌人口户籍管理制度变革示意图 2.3务工就业政策 2.3.1规范流淌人口就业市场 1994年,劳动部做出规定,用人单位必需是在本地劳动力无法满意需求的状况下 11才能招收外地人员,须得到相关劳动部门的许可。农村劳动者须持有流淌就业证。2000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出通知指导农夫工就业:对农夫工就业进行分类指导;加强流淌就业信息预料;推动劳务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区域劳务协作。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提出要全面清理针对农夫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卑视性规定。20
11、22年,国务院发布通知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允竞争的就业制度,为城乡劳动者供应同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12 2.3.2职业培训政策 2003-2022年全国农夫工培训规划提出了详细推动农夫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包括建立农夫工培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夫工个人共同分担培训经费机制;制定农夫工培训激励政策;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整合教化资源,提高培训效率等内容。 2.3.3证件管理政策 1995年起先,我国实行统一的流淌人口就业证和暂住证制度。流淌人口必需在流入当地的公安机关和劳动部门办理“暂住证”和“外来人员就业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无上
12、述证件的外来人员。同年,公安部制定的暂住证申领方法规定:暂住人在申报暂住户口登记时,应当申领暂住证。暂住人在暂住地办理劳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时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与暂住证。多项就业手续、证件给农夫工进城务工制造了重重障碍,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202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通知,取消外出人员就业登记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 2.3.4收费与管理经费政策 2001年,国家发展安排委员会发布通知,全面清理主要面对外出或外来人员的各种收费,包括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13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再次强调进一步清理针对农夫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严禁利用办理农夫进城务工等审
13、批事项或手续时,搭车收费,改变手法收费。同时,2003年起先建立起农夫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涉及农夫工的治安管理、安排生育、劳动就业、子女教化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 2.3.5流淌人口务工就业管理政策改变 总结起来,我国流淌人口就业管理服务上政策主要有如下改变: 图2-3 流淌人口务工就业管理政策变革示意图 2.4社会保障政策 2.4.1工商保险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农夫工参与工伤保险做出了如下规定:14 (1)用人单位必需刚好为农夫工办理参与工伤保险的手续。 (2)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与工伤保险。 未
14、在注册地参与工商保险的,在生产经营地参与工伤保险。 (3)对于跨省流淌的农夫工,1只4级伤残长期盼遇的支付,可试行一次性支付和长期支付两种,供农夫工选择。 202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农夫工“平安安排”,用三年时间,全面推动农夫工参与工伤保险。 2.4.2医疗保险 2022年劳动社会保障部提出2022年底将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夫工基 15本纳入医疗保险中,以“低费率、保大病、保当期、以用人单位缴费为主”为原则。2022年提出加强农夫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确保足额征缴,并纳入医疗保险基金统一管理。 2.4.3养老保险 2022年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夫工问题的若干看法指出:探究适合农夫
15、工特点的养老保险方法。有条件地方,可干脆将稳定就业的农夫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抓紧制定农夫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的方法。 2.5治安管理政策 1995年中心社会治安综合委员会指出:加强对外来人员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的管理。各级政府要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外来人员全部纳入当地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工作范围之内,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2003年国务院确定加强对农夫工的管理。运用农夫工的单位和农夫工现居住地的社区组织,要实行治安管理责任制,将相应的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禁止向用工企业和农夫工摊派。运用多种形式,特殊是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
16、督作用,引导社会正确对待和敬重农夫工。 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方法出台,废止了以往的城市流淌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须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并将救助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6二代人口教化政策 随着流淌人口举家迁移比例的提高,居住时间的增长,二代人口即流淌人口子女的教化问题也起先凸显。由于管理的缺位,大量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化。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城镇流淌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方法(试行),但是该方法受到传统教化资源配置体制进行限制,未明确流入地政府在解决流淌人口子女入学方面应当担当怎样的责任。162003年国务院提出多渠道支配
17、农夫工子女就学。要加强对社会力气兴办的农夫工子女建议学校的扶持,将其纳入当地教化发展规划和体系,统一管理。2022年国务院发文强调要保障农夫工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化。时至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2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详细方法。然而难以在限制高考移民和促进教化公允两者之间兼顾各方利益,使得异地高考政策不能一步到位。 2.7权益保障政策 2.7.1劳动保障政策 完善的劳动合同内容应当包括这些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爱护和劳动条件;劳动酬劳;劳动纪律及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同等、协商一样的原则。2003年关于做好农夫工进
18、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为外来务工人员明确了工资支付保障,强调用人单位必需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农夫工工资,不得以任何名目拖欠和克扣。建立农夫工工资支付监限制度。对拖欠和克扣农夫工工资的用人单位,要责令其刚好补发,不能马上补发的,要制定清欠安排,限期补发。推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夫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2.7.2工作生活条件保障 2003年关于做好农夫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改善农夫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运用农夫工的单位,必需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农夫工供应必要的平安生产设施、劳动爱护条件及职业病防治措施。2022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夫工问题的若干看法中提出:(1)依法保障农
19、夫工职业平安卫生权益。(2)切实爱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严格禁止运用童工。(3)把农夫工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4)加强农夫工疾病预防限制和适龄儿童免疫工作。 2.7.3住房保障政策 为了保障我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1999年5月1日起先实施城镇廉租住房管理方法,政府供应和建设廉租房,供应给低收入家庭居住,仅收取微薄的租金,但是,并未惠及流淌人口,明确规定“向具有城镇常住居民户口的最低收入家庭供应。”2022年10月实施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方法在保障对象上做出了突破,原则上未把流淌人口排斥在保障范围之外,规定只要符合市、县人民政府规定的住房困难最低收入家庭即可享受廉租房保障。 三、我
20、国城市流淌人口管理政策的不足 3.1流淌人口管理政策取向的不合理之处 3.1.1阻碍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然而我国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在户籍、就业、教化、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对外来人口工作和生活的种种限制增加了流淌人口迁移和在城市就业的成本,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迁移。造成了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局面。比照钱纳里“标准模式”(钱纳里,1976),可见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大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见表3-1)。 表3-1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钱纳里标准模式比照表 标准结构(1964年美元)中国(换算成1964年美元) 人均GDP 城市化率(%)年份人
21、均GDP 城市化率(%) 100 12.8 1978 70.6 17.9 -5.2 100 22.0 1983 96.3 21.6 0.4 200 36.2 1992 200.1 27.6 8.6 250 39.3 1998 249.1 28.6 10.7 300 50.9 2000 268.6 36.4 14.5 800 65.1 2022 884.7 41.223.9 数据资料来源:隋海燕.中国人口城市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人口学刊,2022 中国滞后的程度 城市化的滞后造成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农夫的收入增长缓慢。我国城市化的任务非常艰难,2022年
22、,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达20298万人,如何将其转移出去,提高城市承载力是个难题。17要消退城市化的障碍因素就必需改革目前限制性的流淌人口管理政策。 3.1.2有悖于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随市场需求自由流淌,从未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我国人为分割的城乡体制使得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一方面,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造成严峻奢侈,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城市中“民工荒”之类的现象时常发生,劳动力层次不够完善,不利于我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不利于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另外,公允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然而,现行就业政策对流淌人口工种、行业等诸多限制,用人单位运用外来
23、人口也是重重阻碍。这不能不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卑视和倒退。 3.1.4激化了社会冲突 主要表现在流淌人口引发的治安问题上。流淌人口违法犯罪,有很多是出于生活所迫。“贫困不会产生犯罪,但是因贫困而不满却会而且惊奇地足以产生犯罪。”犯罪的农夫工并非自然就缺乏法律意识或道德素养低,而是与城市居民经济收入的巨大反差造成的心理失衡;另外还有城乡隔离制度、本地人口与外地人口的隔离制度、对农夫工的种种不公待遇引发农夫工的不满,是滋生流淌人口违法行为的重要缘由。 3.1.5对流淌人口的相识存在偏差 城市居民,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对流淌人口的看法是不信任,认为流淌人口加剧了城市环境恶化等城市病,并且往往将治安犯罪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我国 城市 流动人口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