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2.pdf
《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2.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定 2 2 7 消防安全制度和管理 7.1 通则 7.1.1 人员密集场所使用、开业前依法应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的,或改建、扩建、装修和改变用途依法应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审批的,应事先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办理行政审批手续。7.1.2 建筑四周不得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不得设置影响消防扑救或遮挡排烟窗口的架空管线、广告牌等障碍物。7.1.3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与甲、乙类厂房、仓库组合布置及贴邻布置;除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外,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与丙、丁、戊类厂房、仓库组合布置;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不宣布置在丙、丁、戊类厂房
2、、仓库的上部。7.1.4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和消防设施、降低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内部装修不应改变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数量及其净宽度,影响安全疏散畅通。7.1.5 设有生产车间、仓库的建筑内,严禁设置员工集体宿舍。7.2 消防安全例会 7.2.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落实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7.2.2 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主持,有关人员参加,每月不宜少于一次。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提出议程,并应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7.3 防火巡查、检查 7.3.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
3、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制度,确定巡查和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7.3.2 防火巡查和检查时应填写巡查和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巡查、检查中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无法整改的应立即报告,并记录存档。7.3.3 防火巡查时发现火灾应立即报火警并实施扑救。7.3.4 人员密集场所应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旅馆、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应至少每2h 巡查一次,营业结束后应检查并消除遗留火种。医院、养老院及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和幼儿园应组织每日夜间防火巡查,且不应少于 2 次。7.3.5 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
4、情况;b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锁闭;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c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d 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有效。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清晰;e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f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7.3.6 防火检查应定期开展,各岗位应每天一次,各部门应每周一次,单位应每月一次。对建筑消防设施检查,应执行GA503 和 GA587 的相关规定。7.3.7 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a 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b 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及其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c 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d 灭火器材配置及其完好情况;e 建
5、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f 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g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h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i 防火巡查落实情况及其记录;j 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k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防火、防爆和防雷措施的落实情况;l 楼板、防火墙和竖井孔洞等重点防火分隔部位的封堵情况;m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7.4 消防宣传与培训 7.4.1 人员密集场所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7.4.2 对公众开放的人员密集场所应通过张贴图画、消防刊物、视频、网络、举办消防文化活动等形式对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7
6、.4.3 学校、幼儿园和托儿所应对学生、儿童进行消防知识的普及和启蒙教育,组织参观当地消防站、消防博物馆,参加消防夏令营等活动。7.4.4 人员密集场所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对从业人员的集中消防培训。7.4.5 应对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7.4.6 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a 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b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c 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d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e 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等;f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
7、程序。7.5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 7.5.1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定期维护、检查的要求,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要求。7.5.2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b 人员密集场所在使用和营业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c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d 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e 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置应完好有效;f 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
8、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g 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 范围内不应设置台阶;h 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i 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j 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k 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l 在旅馆、餐饮场所、商店、医院、公共娱乐场等各楼层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m 举办展览、展销、演出等大型群众性活动,应事先根据场所的疏散能力核定容纳人数。活动期间应对人数进行控制,采
9、取防止超员的措施。7.6 消防设施管理 7.6.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7.6.2 消防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b 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c 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 2.0m 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d 展品、商品、货柜,广告箱牌,生产设备等的设置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e
10、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f 按照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g 自动消防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7.6.3 消防控制室管理应明确值班人员的职责,应制订每日24h 值班制度和交接-班的程序与要求以及设备自检、巡检的程序与要求。7.消防控制值班室内不得堆放杂物,应保证其环境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应具备消防设施平面布置图、完整的消防设施设计、施工和验收资料、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7.6.
11、5 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应完整,字迹清晰,保存完好。7.7 火灾隐患整改 7.7.1 因违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规而导致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7.7.2 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7.7.3 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7.7.4 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7.7.5 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7.7.6 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消防机构。7.7.7 重大火灾
12、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7.7.8 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7.8 用电防火安全管理 7.8.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明确下列内容:a 明确用电防火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b 电气设备的采购要求;c 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d 电气设备的检查内容和要求;e 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资格及其职责要求。7.8.2 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b 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
13、电工操作;c 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d 电器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 以上的间距;e 对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严禁长时间超负荷运行;f 商店、餐饮场所、公共娱乐场所营业结束时,应切断营业场所的非必要电源。7.9 用火、动火安全管理 7.9.1 人员密集场所应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明确用火、动火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用火、动火的审批范围、程序和要求以及电气焊工的岗位资格及其职责要求等内容。7.9.2 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需要动火施工的区域与使用、营业区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b 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前,实施动火的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制度规定办理
14、动火审批手续,清除易燃可燃物,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c 商店、公共娱乐场所禁止在营业时间进行动火施工;d 演出、放映场所需要使用明火效果时,应落实相关的防火措施;e 人员密集场所不应使用明火照明或取暖,如特殊情况需要时应有专人看护;f 炉火、烟道等取暖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g 旅馆、餐饮场所、医院、学校等厨房的烟道应至少每季度清洗一次;h 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7.10 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 7.10.1 应明确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7.10.2 人员密集场所严禁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
15、品。7.10.3 人员密集场所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应根据需要限量使用,存储量不应超过一天的使用量,且应由专人管理、登记。7.11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 7.11.1 人员集中的厅室以及储油间、变配电室、锅炉房、厨房、空调机房、资料库、可燃物品仓库、化学实验室等应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明确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7.11.2 应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7.11.3 应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处置操作程序。7.11.4 应列入防火巡查范围,作为定期检查的重点。7.12 消防档案 7.12.1 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档案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
16、人,消防档案的制作、使用、更新及销毁的要求。7.12.2 消防档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纸质消防档案,并宜同时建立电子档案;b 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c 消防档案内容应详实,全面反映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纸、图表;d 消防档案应由专人统一管理,按档案管理要求装订成册。7.12.3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a 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b 所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c 消防组织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d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员 密集 场所 管理 规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