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2022 版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展,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到达“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言语表达现实世界。核心素养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 世界的关系,即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三会与“四基、“四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三会以“四基为根底,在“四能培养的过程中达成总目标。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想, 2022 版课标该阶段的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
2、型意识、应用意识及创新意识,其中“量感是新增的。“量感是对量的感觉,它看不见、摸不着,具有肯定的抽象性。2022 版课标为什么要新增“量感这个核心词?要厘清这个问题,要从量感中的“量的读音开始。“量字有两种读音,既可以读第二声,也可以读第四声。如果读第四声,“量是个名词,这个量感与 2011 版课标中的“数感高度重合,因为“数量本身已经在数感之内,这样的量感就没有必要再增加了。而量感中的“量是指度量,读第二声,是个动词,表示一个真实的动作。与量感对应的课程内容是测量,它要在量感的引导下,方能发出长见识,悟道理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一个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这也是新增“量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感和
3、“量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和紧密的联系。数感是数出来的,量感是量出来的。数是各种量的抽象,量的表示离不开数,数带上单位就是量。量感的内涵包含量感的界定、表现要求、意义三个方面。“直观感知“选择“估量这三个反映量感内涵的重点词,构成了做出“合理推断的根底,也沟通了量感与核心素养之间的承上启下关系。量感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如会测量与计算;更强化调事物具有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想和活动经验的累积,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几何直观等思想方法的感想, 生活中的测量的经验累积等。量感内涵与适宜量感生长的环境有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量感的生长始于测量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义务教育 课程 方案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