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及应对策略研究_王晓慧.docx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及应对策略研究_王晓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及应对策略研究_王晓慧.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 115期) 2015(1)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及应对策略研究 王晓慧 S刘燕舞 2 (1.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2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与第一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相比较,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主要有 3种:让子女 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让子女留守农村接受教育和让子女流动往返于城乡之间接受教育。从发展趋势来看,新生 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让其子女
2、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这一选择倾向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外 出务工经历及其市民化诉求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在家庭中的代际分工和家庭经济收入构成的影响、农 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空间压缩的影响和生育政策实施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生育观念转变所导致的生源减少的 客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困境与城乡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对此,应从城乡社会发展一体 化的高度统筹安排。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选择;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 C 91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3456(2015)01-0075-06 D l 编码 : l . 133
3、00/j. cnki. hnwkxb. 2015. 01. 011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 组成部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 设的两大重要抓手。新生代农民工既是党和国家改 善民生的重要对象,也是现阶段创新社会治理的重 要参与主体。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 基于其强烈的市民化诉求,普遍倾向于选择将子女 随迀入城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这一重大转变既凸显 了当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对党和国家的新农村 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提出了新 的要求,对此加以研宄十分必要。 当前学界主要针对第一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做了大量研宄,多数成果集中在三大研宄范式下展 开
4、,但又各有侧重。 其一,问题范式的研宄。秉持这一研宄范式的 学者,主要讨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如入学、学习成绩、课堂行为、师生关系、课后监管、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以及应对办法等问题。入学方 面主要是讨论入学的门槛及其难度问题;而课堂行 为则着重于讨论接受教育过程中所碰到的具体问 题;师生关系方面,研宄者主要讨论教师对待农民工 子女与非农民工子女的区别,这既表现在随迁进城 的农民工子女,亦包括留守在家的农民工子女;心理 健康方面,研宄者指出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 都遭遇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社会适应方面主要讨 论城市对随迁进城接受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的排 斥 1_6。应该说,问题范式下
5、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研 宄,对于引起人们重视这一问题,并最终由社会层面 的重视导入到国家层面的重视来说,其功不可没。 当然,问题范式下的研宄亦可能产生矫枉过正的效 果,即问题化过于严重后,有可能起到反面作用,从 而,有对农民工子女污名化的嫌疑 7。 其二,权利范式的研宄。权利范式的研宄路径 更侧重于解释问题范式下的研宄发现,因此,两者本 质上有类似之处。一般来说,一些研宄者在发现问 题后,便迅速上升到对策层面,而另外一些研宄者则 更加注重解释这些问题之所以出现的具体原因。权 利范式下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研宄 者认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形成本质上是农民工 子女受教育权利没有得到有效保障所
6、致,因此,他们 呼吁应该在法律层面对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问 题进行明确,以保障其受教育权利能够合理地得到 伸张 M1。当然,法律层面固然重要,但将之单独拿 收稿日期: 2014-0921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研究 ” ( 2013QC028)。 作者简介:王晓慧( 1985-),女,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 E-mail: wangxiaohuil98501126. com 76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 总 115期) 出来作为立法或修法问题讨论,似无必要。因为,诸 如国家
7、出台的义务教育法等一些法律规定中,其 基本原则是对所有受教育者都适用的。 其三,制度范式的研宄。如果说问题范式下揭 示具体问题比较微观的话,那么权利范式下的农民 工子女教育研宄则体现出一种中观层次的解释范 式,而制度范式则是从宏观层面对之加以更为深入 的解释。制度范式下的一些研宄指出,农民工子女 受教育问题的形成主要由以教育制度、户籍制度、公 共服务制度等二元区隔为特征的城乡二元体制所造 成 12_11。在这些成果中,也有部分研究者对农民工 子女教育选择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如袁振国等基 于人口迁移的角度探讨了农民工是否携带子女入城 的决策机制 12;刘成斌等从社会化的角度研究了农 民工子女选择
8、留守还是随迁的问题 15。此外,一些 学者则对既有研宄进行了反思,指出既有研宄存在 过度“ 问题化 ” 的不足 16_17。 前述成果对推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宄做出 了重要贡献,也为本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仍存在一 些有待推进的地方。首先,在研宄主题上,对新生代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特别是其教育选择问题研宄较 少,这一研宄现状严重滞后于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 子女教育选择问题上己经出现重大转变的客观形 势。其次,在研宄视野上,主要将农民工子女教育当 做单纯的教育问题,缺少将其放置在社会层面进行 整体考察的研究。再次,在研究取向上,主要将农民 工及其子女当做 “ 被动 ” 的对象,而忽视了他们的 “
9、主 观能动性 ” 。基于此,本文试图在这 3个方面做些探 索。笔者将通过分析在江西省安远县、河南省新县、 湖南省平江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县等地农村调 查所收集的材料,主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对其子女 接受教育安排的选择问题,考虑这些选择背后的深 层次影响因素;在研宄视野上,会将一些深层次的影 响因素放置在社会层面进行整体考量,并注意分 析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能动性及其对子女教育选择安 排的形塑作用。 一、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 择的基本状况 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层次 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随着新生 代农民工及其子女年龄的增长,未来还会陆续进入 初中甚至高中阶段的
10、教育。就目前的学前教育和小 学教育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选择问题上, 主要存在如下 3种基本类型。 其一,让子女随迀入城接受教育。一些新生代 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务工后,会主动选择将自己的子 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从笔者的调查发现来看,这 一类型占比 约为 30%。当然,在这一类型内部,也 存在着一些区分。从主观动机上来说,超过 90%的 家庭表示,更愿意将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从客观 结果上来说,约有 30%的家庭最终能够将子女随迁 入城接受教育。在随迁入城接受教育的新生代农民 工子女中,又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阶段,其占比超过 60%,在小学阶段教育中能够最终随迁入城持续进 行的不到 40%。
11、 其二,让子女留守农村接受教育。在无法将子 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后,客观后果之一就是选择让 子女留守农村接受教育,这一类型占比约为 30%。 从主观意愿来说,几乎没有新生代农民 工家庭愿意 让子女留守在村接受教育。在留守农村接受教育的 群体中,绝大部分为小学教育阶段的孩子,少部分为 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 其三,让子女往返流动于城乡之间接受教育。 无论是随迁入城接受教育还是留守在村接受教育, 都不能算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主体 部分。事实上,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群体中,往返于 城乡之间流动地在随迁接受教育与留守接受教育两 者之间摇摆的是主要类型,其占比约为 40%。这种 类型主要反映了新生
12、代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不确 定性,它本身是教育选择下的一种无奈而又不得不 接受的客观结果。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 择的影响因素 从转化的角度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接受教 育的理想选择路径是,从不得已选择留守在村接受 教育开始,到无奈地选择往返城乡之间流动地接受 教育,最终的理想结果即是固定地随迁入城接受与 城市孩子均等化的学校教育。但是,这一路线图受 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经历与市民化 的诉求 。一 方面,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更多地作为 普工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因其受教育水平普遍改善, 他们更多地从事带有一定技术的技术工种。作为一 定
13、程度的 技术工人,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深 第 1 期 王晓慧等: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择及应对策略研宄 知知识技术对提升自我能力乃至工薪水平等方面的 重要性,这种务工经历会迫使他们更多地注重子女 接受教育的质量问题。务工经历所接触的诸多社会 事实也使他们明白,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而言是没 有太多竞争力的,因此,他们更愿意让子女随迁入城 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以让子女比他们更能满足未 来晋升的能力需要。另一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更 多地选择以务工积累支撑其回村居住从而过上更 加 体面的生活不同,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面向发生了 根本性转变。根据笔者的调查,绝大多数新生代农 民工都不愿意回到村庄继
14、续居住,其市民化诉求较 之第一代农民工而言强烈得多。基于此种考虑,新 生代农民工在子女教育的选择上,就更倾向于让子 女脱离农村进入城市接受更加现代和更高质量的 教育。 其二,新生代农民工与父辈在家庭中的代际分 工和家庭经济收入的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经 历与市民化诉求,为其更加倾向于选择让子女随迁 入城接受教育的决策提供了主观动力,而能够支撑 这一主观动力逐渐成为现实可能的则是来自新生代 农民工家庭内部的结构变化。第一代农民工的主体 大部分是 20世纪 60年代和 70年代出生的农民,他 们大多出生于多子女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特点, 会使得子女一旦结婚即与父母完全分家,因而,第一 代农民工很
15、难从父辈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进城务 工后几乎意味着他们必须放弃原本务农所获得的收 入。所以,他们也难以负担让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 育的成本,这种客观现实会倒逼第一代农民工选择 将子女留守在家接受教育。他们的抉择考量更多的 是从务工地获得更多的收入支撑其回村后的体而生 活。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是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 代出生的农民,他们大多属于双子女或单子女家庭。 这种家庭结构的特点是,大部分农民家庭尽管与己 婚子女分家,但较之第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的父母的 分家来说,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母的分家是比较模 糊的,他们主要采取形式上 “ 分家 ” 但实质上仍有较 大程度的 “ 共财 ” 成分。新生代农
16、民工的父辈当前大 多仍年富力强,他们不能在城市务工而不得己返回 农村后,都是农村务农的主要劳动力。如此一来,在 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内部,就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 代际劳动分工特点和收入结构特点:即父辈务农所 构成的农业剩余收入和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所构成 的 务工收入,代际分工良性发展,两块收入互相补充, 相得益彰。这种特殊的代际分工模式和家庭收入构 成模式为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让子女随迀入城接受教 育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经济支撑。 其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教育空间的压缩。 如果说前述两点是选择让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的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意愿以及支撑这一主观意愿尽 可能成为客观现实的经济基础的话,农村学校布局
17、 调整所造成的农民工子女留守在村接受教育的空间 客观上的被压缩,则构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子女不得 不更倾向于考虑让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的被动因 素。自 2001年始,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 教育学校布局以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后,全国各 地农村开展了持续 10余年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其中,受影响十分明显的当属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 撤并调整。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大部分小学的撤 并工作十分突出,一些远离城镇中心的小学,情况最 差的当属彻底撤除,情况稍好的则是仅保留低年级 如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点。而原本附着于村落小学 的学前教育亦随着撤并的影响而集中到城镇
18、中心或 城镇片区的次中心。这一政策实践的客观后果是, 除了确实一定程度上优 化了教育资源配置外,也产 生了挤压农村小学教育空间和学前教育空间的弊 病。其进一步的不良后果是,即使部分新生代农民 工无法承受让其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的成本,也 不得不迫于农村教育空间压缩而回不去的现实,被 迫选择让子女随迁入城接受教育。 其四,生育政策的实施与农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毫无疑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所造成的农村子女接 受教育的空间的挤压效应还会持续地影响到越来越 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关于子女教育选择的决定方而。 但是,也不能忽视,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有其客观现实 的一而。这一客观现实的主要因素是生育政策的 实 施和农
19、民生育观念的转变 1S。一方而,计划生育作 为基本国策的实施,农民在子女生育上不得不向一 胎化或二胎化转变,这种转变,经由较长时期的政策 实践,自然会造成学龄人口的减少。另一方而,农民 的生育观念己发生很大转变,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 仍倾向于生育多胎子女却被迫于生育政策而不得不 少生的话,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是发自其自身的内 在的生育观念的转变,他们更能接受优生优育的观 念,也更愿意接受多子女家庭负担较重而无法提供 更好的物质条件培养子女的观念。新生代农民工生 78 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总 115期) 育观念的转变所形成的事实是,即使越来越多的新 生代农
20、民工在生育政策上符合二胎化的条件,他们 在生完第一胎后也不愿意再生育第二胎。这两个方 面因素的叠加效应所产生的后果是,农村适龄入学 儿童的数量急剧减少,即使采取传统的复式教学办 法亦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因此,农村学校布 局调整也就不得不实行。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选 择困境及应对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对教育平等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他们越来越期待子女的教育在随迁入城后能够与城 市孩子一样享受均等化的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然 而,现实的客观困境依然存在,并且这一困境与城乡 社会发展的阶段有着密切关系。 总体而言,受制于工作的不稳定,随着新生代农 民工自身出于个人发展需要而频繁地更换工作或务 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代 农民工 子女 教育 选择 应对 策略 研究 王晓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