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8.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78.pdf(1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日期_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学生的层次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学中要以抓基础,
2、教方法,多学多练,为中考全面胜利扫清障碍。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四、具体措施()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
3、,节约药品。()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
4、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 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
5、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5)精心组织每次单元测验、考试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概念、定义、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需多次的记忆,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所以,每一次的测验,质检等考试中要注意这方面的考察,并让学生们一个个过关。五、教学进度安排(另附)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 1 周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 23 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复习、单元考试 第 46 周 第二章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气 课题 2 氧
6、气 课题 3 制取氧气 复习、单元考试、第一次质检 第 79周 第三章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 课题 3 元素 复习、单元考试 第 1011周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爱护水资源 课题 2 水的净化 课题 3 水的组成 课题 4 化学式与化合价 复习、单元考试、第二次质检 第 1213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复习、单元考试 第 1415周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
7、化碳 复习、单元考试 第 1617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与灭火 课题 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复习、单元考试、第三次质检 第 1819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下册)课题 1 金属材料 课题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复习、单元考试 第 2021周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备课(上)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
8、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单元目标 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
9、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学法建议 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
10、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单元教学 计划 节次 教学时数 主要知识点 探究活动 第 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观察化学改变了社会的事实;思考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第 2节 2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从实例中归纳科学探究要素;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反思探究过程。到实验室去 2 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操作基本方法。
11、取用药品,对物质加热、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复习、测试 2 见单元备课(下)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 系。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
12、、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相关知识 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重点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难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组成与构成不
13、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本节知识结构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课 题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课 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第 周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
14、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习方法。重 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难 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关 键 点 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教学媒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演示实验: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锌粒、硫酸铜溶液。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板 书
15、 设 计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如木材、石料、棉花等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纤维等。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观察实验 1实验 4:现象:3.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教 学 过 程
16、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 2.化学制品 如: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结论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了解:天然材料与人工制造材料 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都是化学制品。逐一说明 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的楼房 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
17、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活动天地 P2 观察教室:哪些材料是天然的 哪些材料是人工制造的 观察 P3页彩图并思考:化学制品的广泛存在与应用。假想:如果你来到一座与世隔绝、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举例说明: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 观察 P4页彩图:了解沙子、石油、煤炭的部分用途。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结论:都有新物质生成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金属生锈,金属的冶炼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矿石粉碎,
18、冰雪熔化等。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1.点燃镁条发光、放热 2.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锌粒与盐酸反应冒气泡 4.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P5彩图中的三种变化的共同点。活动天地 P5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P5并总结 14(注意观察化学现象的方法:仪器、物质在反应前后的颜色、状态、反应中的现象等)判断:某一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交流共享 P6 1、2 比较、分析、举例 拓宽了解 理解:一定、不一定的含义 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
19、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课 题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课 型 新 授 2 课时 第 周 年 月 日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应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3.了解化学研究的范畴。4.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学情分析 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比较抽象,而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
20、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征的思维方式。教材在第一节就引入分子、原子的知识,目的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开始就建立这种思维方式。重 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化学的概念 难 点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关 键 点 采用对比的方法、模拟化的方法,利用影视资料,把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教学媒体 有关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视频资料;元素周期表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对比探究法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 2.人工制造材料(化学制品)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
21、:3.化学变化的特征 4.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常表现为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7.绿色化学:化学对环境的承诺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微观)水:H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氢气:H2 氧气:O2 铁:Fe 铁是由铁原子构成。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组成与构成的区别: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
22、门基础自然科学。教 学 过 程 知 识 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复习提问: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 2.化学变化的特征 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回答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6.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 7.绿色化学(新授)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常伴随热、光、电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获得有用的物质或能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了解:举例: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例子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仔细阅读 P7多识一点:了解优点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小微粒 水:H2O 氢气:H2
23、氧气:O2 铁:Fe 2.物质的组成元素 3.化学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铁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常见的气体、液体物质一般由分子构成;常见的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元素是宏观概念,论种不论个;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论种又论个。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小结:说明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水、氧气等 铁、铜、铝等 理解 记忆下列化学符号:H
24、2O,H2,O2,CO2,CO,Fe,Si 拓宽了解 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 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区别:组成与构成 组成:宏观元素 构成:微观分子、原子 阅读 P9长话短说 挑战自我 P9 练习 小知识 从全球范围看,当前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合成高效化肥;开发新型高效医用药品;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开发新型
25、制冷剂代替氟里昂;消除汽车有害尾气、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研制开发超导材料等。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步骤,会写探究活动报告并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进行活动反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好 化学的情感。相关知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 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明确科学探究的环节: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教案 17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