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pdf(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三首 燕子 荷花和一篇略读课文昆虫备忘录,从动物、植物、景物这几个方面来反映主题。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揣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赏析之余还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观察方法,积累优美句段。通过读写和课外搜集活动,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教学目标 1.认识 41 个生字,会写 36 个生字,
2、积累优美的句段。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所描绘的意境。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培养学生观察美、欣赏美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句段。3.增进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课时分配 1.古诗三首 23 课时 2.燕子 23 课时 3.荷花 23 课时 4*.昆虫备忘录 12 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语文园地 34 课时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三首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
3、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抓住游玩途中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燕子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荷花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昆虫备忘录 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几种昆虫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体现了作者善于观察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教法与学法 1.本单元注重朗读感悟,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
4、,促进理解,使语言中蕴涵的美通过口诵心记来深化理解。2.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解词、悟情的过程中,认识逐渐深化,感情逐渐深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1.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绝句是一首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歌颂了美好的春光。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写的,这首诗描写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三衢道中是曾几的作品,这首诗是他游赏浙江衢州时写的,再现了诗人游览时愉悦的心情,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古诗,再借助注释和课件展示,引导学
5、生理解诗意,感受春光和大自然的美好。教学准备 1.查阅三位诗人的有关资料。(师生)2.自读古诗,认读生字。(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绝句的诗意。3.背诵古诗绝句。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2.理解绝句的诗意。教学准备 1.收集诗人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学生)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了 解 古诗,导 入 新课。(用时:5分钟)1.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你们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最喜欢的是
6、哪一首?2.师小结,板书课题:绝句。1.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关于春天的古诗。2.齐读课题。1.将有关春天的诗句补充完整。(1)_,处处闻啼鸟。(2)_,拂堤杨柳醉春烟。二、初 读 感知。(用时:10分钟)1.老师出示绝句,简介作者。2.安排学生朗读诗句,把古诗读正确,认记诗中的生字。3.老师指导书写“融、燕、鸳、鸯”4 个生字。1.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了解诗人杜甫。2.朗读古诗,将诗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3.观察重点笔画,把字写正确,写规范。2.看拼音写词语。n rn yn zi ()()yun yn ()zhu gu nin su yu()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三、了 解
7、大意,感 受 美景。(用时:17分钟)1.指名读诗句,理解诗意,思考: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课件出示诗句,看看诗中有哪些景物?3.师小结:春景美如画,燕子轻飞鸳鸯甜睡,让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4.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说对诗意的理解。2.第一句中的景物:日、江山、春风、花草。第二句中的景物:泥、燕子、沙、鸳鸯。3.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3.填上合适的词语。()的阳光()()的春风()()的花朵()()的小草()四、诵 读 感悟。(用时:8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
8、朗诵古诗。3.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讨论,谈自己的感受。2.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4.默写古诗绝句。_,_。_,_。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2.熟读并背诵惠崇春江晚景和三衢道中两首古诗。3.了解诗句意思,能从诗中描绘的场景中体会诗人的心情。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意思,从中感受诗人的心情。教学准备 课件,范读录音。(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一、复 习 引入。(用时:5分钟)1.复习背诵绝句。2.板书诗题:惠崇春江晚景。3.介绍作者苏轼。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1.背诵绝句。
9、2.交流收集到的苏轼的相关资料。3.听范读录音,熟读古诗,注意“惠、崇”二字的读音和写法。5.苏轼是_代杰出的文学家,字子瞻,号_。他是“_”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二、理 解 诗意,感 受 美景。(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将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惠、崇、芦、芽、短”。教师指导书写。2.教师出示前两句诗和相应插图,指导学生抓住诗中的景物,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3.再读诗句,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景。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熟记诗中 5 个生字的写法及笔顺。2.诵读前两句诗,结合课件出示的插图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感受意境。3.抓住关键字词,诵读理解后
10、两句诗的意思。6.这首诗中实写的景物有:_、_、_、_、_、_。7.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 三、自 读 古诗,明 意 悟情。(用时:15分钟)1.板书诗题,引导解题。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2.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描绘了什么景色?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理解字词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出示后两句诗,思考: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认记诗中的生字。2.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古诗描写了春末夏初时宁静的景色,写出了诗人山行时轻松愉悦的心情。3.读前两句诗,理解字词和诗句意思,交流回
11、答问题。首句点明了游览的时间是梅子黄时,第二句点明了此行的路线。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高涨的游兴。4.齐读后两句诗,交流问题,理解诗句意思。5.读背古诗。8.划出诗句的朗读节奏。梅 子 黄 时 日 日 晴,小 溪 泛 尽 却 山 行。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添 得 黄 鹂 四 五 声。四、总 结 拓展,积 累 古诗。(用时:5分钟)1.齐读本课的三首古诗。2.师提问:分别说说三首诗中的美景。3.课外收集描写春季1.再读古诗。2.全班交流三首诗中描绘的美景。3.收集描写春季美景的诗句。9.读诗句,说季节。(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12、语文教案.doc 美景的古诗。(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燕子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和文静的休息场面,都跃然纸上,动静结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注重朗读,感受文字的优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方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2.收集有关燕子的图文资料。(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
13、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1.认识并读写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教学准备 1.收集燕子的相关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用时:5分钟)1.(播放儿歌小燕子)导入: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2.板书课题:燕子。1.学生初谈对燕子的感受。2.齐读课题。3.学生读了课题后,提
14、出自己的问题。1.写一写燕子的外形。_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用时:15 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注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2)把你认为难写的字认真写几遍。(3)自由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2.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区别形近字:“拂”和“佛”、“掠”和“凉”、“偶”和“遇”。3.教师指导写字。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1)学生读生字新词。(2)同桌互相听写认为难写的字。(3)自由读课文,根据拼音读通句子。2.分组交流、汇报。(1)分组朗读新学词语。如,“偶尔”两个字都读三声,“沾”字读第一声。注意多音字的读法。(2)运用联系上下文及
15、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3.学生看老师范写,然后自己在本子上对照书写,并分享根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的心得。2.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伶俐(ln ln)翼尖(y j)荡漾(yn yn)闲散(sn sn)几痕细线(hn hn)3.看拼音,写词语。chu f n j()()j hu l u()()u r xin x()()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三、再读课文,质疑解疑。(用时:15 分钟)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
16、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4.学习第 1 自然段。(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燕子外形图,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2)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3)引导学生背诵第1 自然段。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
17、、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2.小组交流,汇报。3.全班交流。4.(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有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2)有感情地朗读。(3)根据提示背诵第 1自然段。4.词语巧搭配(填入恰当的词)。()的羽毛()的尾巴()的翅膀()的小燕子 5.按要求填空。“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句话抓住了燕子的_特点来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背诵第 1
18、 自然段。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3 自然段。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描写生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事物,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1.听写词语。2.检查背诵第 1 自然段。1.学生听写词语。2.点名背诵。6.听写词语。吹拂 赶集 聚拢 形成 掠过 偶尔 沾水 纤细 痕迹 二、教学课文。(用时:25 分钟)1.学习第 2 自然段。(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2)理
19、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烂漫无比”“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3)在学生议答中,教师完成板书。(4)指导感情朗读。1.(1)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2)学生体会“聚拢”“烂漫无比”“平添”的意思,然后试着融入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3)学生通过自己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将课文有感情地读出来。2.(1)哪些词语表现出了燕子飞行时的特点。7.读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1)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2)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8.照样子,把句
20、子写具体。例:燕子斜飞于天空。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2.学习第3、4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着重理解“横掠”“沾”这两个动词。(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3)指导感情朗读。3.学习第 5 自然段。(1)自由读。(2)交流,重点赏析“闲散”“几痕”等词。(3)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2)小组讨论交流。(3)学生找出相关词语后自己练读,而后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情感,最后全班齐读。3.(1)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痕”的妙用。(2)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3
21、)学生尝试朗诵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齐读第 5 自然段。燕子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1)阳光照耀着草地。阳光照耀着_草地。(2)草地上开着小花。草地上开着_小花。(3)燕子掠过湖面。燕子_掠过湖面。三、总结全文。(用时:10 分钟)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13自然段。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并尝试背诵第 13自然段。9.课文围绕燕子写了_、_、_、_四个方面的内容。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3.荷花 课题 荷花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的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陶
22、醉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我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感受荷花的美,再通过读文,从文字中感受到这种美。最后两个自然段结合配乐朗读,让学生在意境中感受荷花的美,把作者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 1.收集荷花的图文资料。(学生)2.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4 自然段,积累优美语句。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读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
23、4 自然段。教学准备 1.收集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和荷花的资料。(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谜 语 导入,激 发 兴趣。(用时:5分钟)1.教师课件出示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荷花)请大家交流对荷花的了解。2.让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作者叶圣陶的相关知识。3.设疑导读: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荷花与我们见到的是一样的吗?1.学生交流汇报。(1)展示荷花的图片资料。(2)荷花的生长特点。(3)描写荷花的诗句。2.学生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3.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诵读课文。1.填写与荷花相关的诗句。(1)接天莲叶无穷碧,_
24、。(2)_,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小 组 自学,互 助 合作。(用时:2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出示自主学习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出你体会到的美。1.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掌握小组学习情况。2.学生自主学习。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可以边读边在段落的旁边写下读书体会,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3.学生汇报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的读书感受,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听写词语。花瓣、莲蓬、饱胀、破裂、姿势、仿佛、随风飘动、舞蹈、停止 3.多音字组词。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三、展 示
25、 汇报。(用时:10分钟)1.教师引导小组展示朗读课文。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 24 自然段。学生可用男女生读、分段落读等形式来展示朗读。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写一句话。仿佛:_ _ 翩翩起舞:_ _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的描写和想象,表达了喜爱荷花的感情。2.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预 习 交流,质 疑 促学。(用时:5分钟)引导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活动卡(课文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三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