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2)图表.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际贸易学(2)图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2)图表.pdf(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Y Y Y 0 X 0 X 0 X (a)边际机会成本不变 (b)边际机会成本递增 (c)边际机会成本递减 图 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K Ly 0y Kx E Ky X0 Y0 0 x Lx L 图 1.2 两部门生产的埃奇沃思盒状图 Y B C I 0 A X 图 1.3 社会无差异曲线 Y E I P 0 X 图 1.4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Px/Py Px/Py SB SA 2 1 DB DA 0 X 0 X 图 1.5 封闭条件下 A 国 X 商品的相对价格 图 1.6 封闭条件下 B 国 X 商品的相对价格 Y Y Pw Pw PB PA CA IA B A B CB A IB
2、0 X 0 X (a)A 国 (b)B 国 图 1.7 贸易均衡 表2-1 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 毛呢(匹/人天)小麦(公斤/人天)英国 1 1.5 法国 0.5 2 表2-2 绝对优势下贸易产生的福利影响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毛呢(匹)小麦(公斤)毛呢(匹)小麦(公斤)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英国 50 50 75 75 100 50 100 法国 25 25 100 100 50 200 100 世界 75 75 175 175 100 100 200 200 Y Y IA IB IA A IB A B B 0 X 0 X ()英国 ()法国 图
3、2.1 绝对优势说的福利分析 表2-3 英国和法国的劳动生产率没有绝对差异的情况 毛呢(匹/人天)小麦(公斤/人天)英国 1 2 法国 0.5 1.5 表2-4 英国和法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毛呢 小麦 英国 0.5 2 法国 0.33 3 表2-5 比较优势下贸易产生的福利影响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毛呢(匹)小麦(公斤)毛呢(匹)小麦(公斤)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英国 50 50 100 100 80 50 40 115 法国 25 25 75 75 30 150 75 世界 75 75 175 175 80 80 190 190 表2-6 比较优势下
4、贸易产生的利益及分配 封闭经济 开放经济 毛呢(匹)小麦(公斤)毛呢(匹)小麦(公斤)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生产量 消费量 英国 60 60 120 120 120 68 130 法国 45 45 135 135 52 270 140 世界 75 75 255 255 120 120 270 270 Qf Qf 300 240 T 270 IB Pa IA IB 140 CB 130 IA CA 135 B 120 A Pb T 0 60 68 120 Qc 0 45 52 90 108 Qc (a)英国 (b)法国 图 2.2 比较优势条件下贸易利益的一般均衡分析
5、Y PW I2 C2 PW I1 C1 PA A I0 0 B X 图 2.3 比较优势贸易利益的合成 表2-7 英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货币工资与价格 工资 毛呢 亚麻布 劳动生产率 价格 劳动生产率 价格 英国 1.5英镑/人天 0.5匹/人天 3英镑 1匹/人天 1.5英镑 美国 4美元/人天 1匹/人天 4美元 1.5匹/人天 267美元 衣服 衣服 衣服 A B 0 面包 0 面包 0 面包 (a)机会成本不变 (b)机会成本递增 (c)机会成本递减 图 3.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机会成本 图 3.2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预算约束 图 3.3 相对价格与最优产量组合 面包 衣服 A A 斜
6、率为CBPP/斜率为/CBPP O 面包 衣服 O A 图 3.4 相对供给曲线 图 3.5 无差异曲线 图 3.6 无差异曲线与最优消费组合 衣服 A 0 面包 面包 衣服 O QB/QC CBPP/s 0 图 3.7 相对价格变化与最优消费组合移动 图 3.8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0 面包 衣服 A 0 面包 衣服 A S1 S2 B 图 3.9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均衡 X Y A 10 15 A 国 X 与 Y 的交换比例为 10:15 B 10 20 B 国 X 与 Y 的交换比例为 10:20 Y PB PT 10:20 B 国不 可 10:15 PAA 国交换比例线(相对价
7、格线)贸易区 贸 PA PBB 国交换比例线 易 PT国际交换比例线 区 A 国不贸易区 0 X 图 3.10 两国可贸易范围 0 面包 衣服 A B C W1 W2 图 3.11 贸易价格的确定 衣服 进口的衣服 Y P3 P3 A P2 P2 C P1 B A Y2 B P1 C Y1 0 面包 X 0 X1 X2 出口的面包 (a)(b)图 3.12 提供曲线的推导 图 3.13 提供曲线的移动 贸易意愿增加 贸易意愿下降 0 出口的面包 进口的衣服 P 0 x1 x0 x2 x P P P2 P*P*P1 P A B 进口 出口 S D SF Sh DF Dh A B 外国市场 III
8、 国际市场 II 本国市场 0 x*x 0 x1 x0 x2 x P2 P*p1 Y TI A2 A1 A0 O2 I O1 X O X 图 3.14 贸易无差异曲线的推导 Y A PW2 TI2 I1 PW1 TI1 A2 TI0 A1 I2 A0 PW0 I0 X X O 图 3.15 贸易无差异曲线与提供曲线 图 3.16 相对供给曲线、相对需求曲线与市场均衡 图 3.17 提供曲线与市场均衡 0 本国出口的面包 外国进口的面包 本国进口的衣服 外国出口的衣服 S1 S2 P1 P A B C PB/PC(QB+QB*)/(QC+QC*)(CB+CB*)/(CC+CC*)A 0 (QB+
9、QB*)/(QC+QC*)(CB+CB*)/(CC+CC*)图 3.18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图 3.19 相对价格的确定 Y q X B A p 0 EA EB Y B A 0 X 图 3.20 完全分工与不完全分工 图 3.21 产品相对价格与要素相对价格的调整 Y R 0 X 图 3.22 单一要素增长罗布津斯基定理 r/w Pb/Pc A B C 衣服 面包 A A0 K K K Oy K0 E E K0 Oy Y x Y x Y x x Y 0 L0 L L Ox L0 L 图 3.23 单一要素 L 增长的影响 图 3.24 单一要素 K 增长的影响 表 3-1 H-O 模型的实
10、证检验:美国数据 学者 数据年份 (Kx/Lx)/(Km/Lm)(H-O 预测:1)威特尼(Whitney,1968)列昂惕夫(Leontief,1953)列昂惕夫(Leontief,1956)鲍德温(Baldwin,1971)斯特南德和马斯克斯(Sternand&Maskus,1981)1899 1947 1947-1951 1958-1962 1972 1.12 0.77 0.94(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14)0.79(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0.96)1.05(或不包括自然资源行业,1.08)资料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著: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第 96 页。K
11、 X (K/L)xA Y (K/L)YA TB (K/L)YB (K/L)XB Y TA X 0 L 图 3.25 要素密集度逆转 Y B PA A PB PW 0 B A X 图 3.26 需求逆转 图 4.1 要素投入与产量 图 4.2 边际产量递减 QF PPC 0 QM 图 4.3 生产可能性边界 边际产量 0 劳动力投入 产量 0 劳动力投入 O 图 4.4 边际产出与相对价格 图 4.5 相对价格与劳动力配置 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力LF A 机械部门劳动力边际产值 粮食部门劳动力边际产值 MMMPLP FFMPLP 机械部门使用的劳动力LM O O A B MMMPLP C FFMP
12、LP 机械 粮食 MPLM MPLF A B 图 4.6 土地增加的影响 图 4.7 劳动力增加的影响 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力LF A 机械部门劳动力边际产值 粮食部门劳动力边际产值 A1 机械部门使用的劳动力LM O O B B2 B1 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力LF A 机械部门劳动力边际产值 粮食部门劳动力边际产值 A1 机械部门使用的劳动力LM O O B B2 B1 O”图 4.8 产品相对价格的确定 图 4.9 贸易与福利 机械生产量和消费量 QM A B 预算约束线BC 斜率为FMPP/C 粮食生产量和 消费量 QF FMQQ/FMPP/D1 BS SA WS B A W B A WFM
13、PP 图 4.10 消费与效用 图 4.11 国际资本流动的效应 W S W A S F0 a b B Fm Sr+Sm D C B Fm e F0 c d A D 0 M1 M0 M2 M 0 M1 M0 M2 M (a)(b)图 4.12 劳动力跨国流动 A1 A2 A B 效用 每一期消费 O C1 C C2 K M M A x=1 A x=1 0 N N L 图 5.1 中性技术进步 K M x=1 M x=1 A A 0 N N L 图 5.2 劳动 L 节约型技术进步 K x=1 M A M A x=1 0 N N L 图 5.3 资本 K 节约型技术进步 Y PPC 0 X 图
14、5.4 生产可能性边界 Y Y 部门出现技术进步,X 部门技术不变 中性技术进步 X 部门出现技术进步,Y 部门技术不变 0 X 图 5.5 技术进步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变化 Y Y1 Y0 0 X0 X1 X 图 5.6 完全中性的经济增长 Y Y2 Y1 PX/Py不变 Y0 B A 0 X0 X2 X1 X 图 5.7 生产要素按不同的速率增长 Y M A F M A Q E Q 0 B N B N X 图 5.8 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表 5-1 经济增长的供给效果 名称 进口替代品的供给收入弹性()经济增长率与贸易增长率比较 增长率的比较 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中性增长 逆贸
15、易倾向增长 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0 01 =1 1 1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X/X0,Y/Y0 X/XY/Y0 X/X=Y/Y=N/N Y/YX/X0 X/X0,Y/Y0 Y B N B E Y0 E M 0 X0 A A X 图 5.9 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 表 5-2 经济增长的需求效果 名称 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经济增长率与贸易增长率比较 增长率比较 超顺贸易倾向增长 顺贸易倾向增长 中性增长 逆贸易倾向增长 超逆贸易倾向增长 1 1 =1 01 0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
16、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贸易增长率经济增长率 X/X0,Y/Y0 Y/YX/X0 X/X=Y/Y=N/N X/XY/Y0 Y/Y0,X/X0 Y B M E B G F M E G F 0 N A N A X 图 5.10 供求都是中性增长的贸易效果 Y B K M E J B G D F M E IC G F H 0 N A N A X 图 5.11 供求都是非中性增长的综合贸易效果 表 5-3 经济增长对贸易规模的总影响1 生产效应 消费效应 中性(N)顺贸易(P)超顺贸易(UP)逆贸易(A)超逆贸易(UA)中性(N)N P P 或 UP A 或 UA UA 顺贸易(P)P
17、 P P 或 UP 不会呈现 UP UA 超顺贸易(UP)P 或 UP P 或 UP UP 不会出现 UA 所以类型都可能 逆贸易(A)A 或 UA 不会出现 UP 不会出现 UA A 或 UA UA 超逆贸易(UA)UA UA 所有类型都可能 UA UA Y I1 C I0 A B 0 X 图 5.12 国际贸易的社会福利效应 Y C2 C1 I2 I1 A2 A1 (PX/PY)1 0 X 图 5.13 小国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福利效应 1 意G.甘道尔夫(1999):国际经济学(第一卷):国际贸易纯理论(修订第二版),王小明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67 页。Y A A A”0 X 图 5
18、.14 提供曲线与贸易条件 Y C2 C3 C1 2()XYPP 1()XYPP 0 X 图 5.15 大国的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Y I I C C Y1 Y0 A A PW PW 0 X0 X1 X 图 5-16 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表 6-1 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变化 Export to Export from(%)DCs LDCs Total 1953 1987 1997 1953 1987 1997 1953 1987 1997 DCs 42 60 62 26 15 14 68 75 76 LDCs 23 19 19 9 6 5 32 25 24 Total 65
19、79 81 35 21 19 100 100 100 资料来源:WTO:国际贸易统计(2000);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0-2000)。产品加工深度 PW b3 a3,b0 a2,b2 a0,b1 a1 0 Ya Yb 人均收入 图 6.1 需求偏好相似导致产业内贸易 成本 LAC 成本下降 成本不变 成本上升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 0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产量 图 6.2 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与规模经济 照相机 M I0 I1 B PT/PW C E A 0 N 电脑 图 6.3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照相机 M I2 PT/PW I1 B D C E A 0 N
20、电脑 图 6.4 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 P/C P1=AC1 P2 AC2 MC AC D2 D1 MR1 MR2 0 Q1 Q2 Q 图 6.5 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短期影响 P/C P1 A B MC P3=LAC3 LAC D3 MR1 MR3 D1 0 Q1 Q3 Q 图 6.6 垄断竞争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长期影响 d2 d2 d1 d2 a b v-2 v-1 v0 v1 v2 特性 B 与特性 A 的比例 图 6.7 品种的范围 价格 D(d2)D(d1)D(v0)0 数量 图 6.8 消费者的需求随其他品种与其理想品种距离的扩大而下降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 C1 C2 B
21、1 B2 0 V1 A1 V2 A2 V3 品种 图 6.9 在自给自足情况下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C1 C2 F D 0 U V1 T1 A1 U1 T2(V2)U2 A2 T3 V3 品种 图 6.10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的消费者剩余 iy w AC MC Z 1p w ip 0 图 6.11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 0wp P Z1 0 C1 C0 C 图 6.12 克鲁格曼模型中的均衡 12Q R1(斜率=-2)R2 q4 E q2 R2 R2(斜率=-1/2)450 R1 q3 q1 11Q 图 6.13 古诺反映(寡头垄断厂商的反映曲线及均衡)P 国外市场(进口方)国内市
22、场(出口方)E PH F PF DF DH MC MRF MRH QF QH0 0 QF0 QH 图 6.14 倾销的经济学含义 P()/M()M*()M()W W*0 1 图 6.15 新 H-O 模型 图 7.1 熊彼特创新理论图示 图 7.2 伯斯纳技术差距论图示 创 生产/新 出口 国 A 生产 出口 0 t0 t1 t2 时间 t 需求 出口 时滞 反映时滞 掌握时滞 生产 B 模 模仿时滞 仿 生产/国 出口 图 7.3 技术差距与模仿时滞 表 7-1 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 阶段 产品 关键投入要素 市场结构和竞争压力 引入阶段 非标准化技术、无替代品 R&D 投入 垄断、无竞争
23、压力 成长成熟阶段 生产技术日益标准化 有近似的替代品 管理技术和资本 垄断竞争、成本和价格影响企业的利润 标准化阶段 生产技术完全标准化 产品无差异 劳动 完全竞争、成本是决定竞争结果的唯一因素 创 生产/新 消费 国 出口 消费 生产 T0 T1 T2 T3 时间 T 进口 模 消费 仿 生产/生产 国 消费 图 7.4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需求条件 机遇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要素条件 政府 相关扶持产业 净 出 口 领先者(美国)其他发达国家(日本、欧盟等)发展中国家 时间 净 进 创新领先国家 技术扩散跟随者 技术停滞欠发达国家 口 出口 出口 出口 图 7.5 在一种新商品的产
24、品生命周期中各国贸易地位的变化 图 7.6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2 Others 7 1 China 5-6 1 Asia 7 1 1 1 3 1 1 1 2 Japan 7 2 1 North America 4 EU East Europe 18 39 1 2-3 1 2 2 Russ 1 3 Africa 2 Latin America 2 Oil Exports 4 6-7 图 7.7 The Network of World Trade in 1990s 资料来源:根据 WTO国际贸易统计计算得出。说明:1.方框内数字为占世界贸易的百分比,为 100;框外数字为两国或地区之间
25、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若假设两国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基本平衡,则该数字总和应乘以 2,即 332=66,两组数字之差:10066=34,表明 34%左右的贸易为地区内贸易及其他比重不到1%(图中未标出)的贸易。2.Others 指北欧及大洋洲各国。3世界贸易的大部分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最少的是非洲和拉丁美洲。1 2 1 2 4 1 4 1 2 A B A 12 B 3 A 12 B 3 4 3 4 3 2 2 4 1 1 2 2 1 2 1 2 4 1 4 3 4 3 C D C 12 D 3 C 43 D 3 4 3 4 3 2 4 3(a)自给自足 (b)局部分工 (c)完全分工 图 7.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贸易 图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