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493.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49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493.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 第 1 课时 碳的单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碳的单质 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 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2.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知道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碳氏三兄弟”一天碳氏家族的三个兄弟在表功,老大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硬的,我能破石开山”;老二说:“我是天然矿物质中最软的,我很滑,能导电,但我过后留有痕迹”;老三说:“我在当前社会上具有广泛应用高科技材料”。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碳的单质 提出问题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
2、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1.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2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无 色 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有璀璨夺目的光泽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的固体,有金属光泽 C6 0分子形似足球 导电性 几乎不导电 良好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质软(最软的矿物之一)导热性 很差 良好 用途 钻头、刻刀、装饰品等 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 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课堂讨论(1)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一种物质吗?由石墨制造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3、变化?(2)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吗?这些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为什么不同?知识拓展(1)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和 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白磷、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单质。因此,我们不能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探究点一无定形碳 提出问题无定形碳是碳的单质吗?它是一种物质还是一类物质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木炭、焦炭、活性炭和炭黑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因为它们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叫无定形碳
4、,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盛有品红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几块烧烤过的木炭(或活性炭),轻轻红色褪去,溶液变成无色 木炭(或活性炭)有吸附能力,此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振荡,观察现象 木炭具有吸附能性,可以吸附气体、色素,可用来作冰箱的去味剂。(2)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以用在防毒面具中吸收毒气、制糖工业中脱色制白糖、处理水等。(3)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4)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知识拓展 1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木炭、活性炭的脱色吸附是物理变化。2.“碳”和“炭”的区别:“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 6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比如碳元素、
5、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等。而“炭”指的是具体物质,它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板书设计 第 1 课时碳的单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和维持学生课堂学习动机的不竭源泉。不足之处 学生生活的经验较少,联系的生少实例不够丰富。第 2 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
6、.还原反应 认识还原反应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出现,钻戒成了婚礼的必备,成了爱意和忠诚的象征。虽然钻石实际上也会被损伤或者掉色,依然被称以永恒完美品质。所以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碳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古代书画家用墨写的字画,为什么能完好的保存至今不褪色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1稳定性: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 4 个电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比较困难,所以常温下碳单质很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所以古代用墨写的字经久不褪色。2可燃性: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
7、)中燃烧,放出热量。(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 点燃 CO2(2)O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O2 点燃 2CO 由此证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也不同。3还原性:探究实验【实验装置】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最好用喷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少许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固体。【实验分析】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
8、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2CuO高温2Cu+CO2 课堂讨论 1.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2.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石灰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知识拓展 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化物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例如:2CuOC 高温 2CuCO2,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1.碳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CO2C 高温 2CO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碳的化学
9、性质 1稳定性:2可燃性:(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 点燃 CO2(2)O2不充时,不完全燃烧:2CO2 点燃 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CO2C 高温 2CO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结合实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碳的用途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重点)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重点、
10、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家庭小实验】观察(鸡蛋壳和醋酸反应)的现象,从中可得出结论。此反应能否用于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简要说明理由。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能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吗?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知识拓展 药品选用注意的问题: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氯化氢气体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内。不 能 用 硫 酸。虽 然 硫
11、 酸 也 能 跟 碳 酸 钙 反 应 生 成 二 氧 化 碳:H2SO4+CaCO3=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不能用碳酸钠。(Na2CO3+2HCl=2NaCl+H2O+CO2),因为碳酸钠与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利于收集。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
12、溶解性,气体的密度。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课堂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是什么?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又是什么呢?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实验活动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图,也可以另选或自选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根据以上仪器设计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如下:知识拓展仪器装配简单,易操作;操作方便,随时可以添加药品。探究点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里
13、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呢?交流讨论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首先要研究气体实验室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还要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并需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的气体。(1)选择反应时,要考虑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要求不高,操作简便安全,反应速率适中,生成气体不混入其他气体,便于收集。(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及气体是否与水反应。(3)验证气体时,实验现象要明显。板书设计
14、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装置的确定 反应物的状态 发生装置 反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 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 收集装置 排水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堂课通过对制取氧气的复习,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独立解决实验中的具体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不足之处 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装置不敢大胆的猜想和设计,需教师帮助和鼓励学生。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5、 课标要求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了解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知道 CO2能溶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重点)通过实验认识 CO2的化学性质,CO2不能燃烧、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了解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循环;知道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应采取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在久未开启的菜
16、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讨论交流讨论相关原因。探究实验 探究 CO2的密度 CO2的溶解性实验 实验装置图 现象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塑料瓶变瘪了 课堂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 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归纳总结 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精品 教案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49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