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课题研究的方法438.pdf
《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课题研究的方法43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课题研究的方法438.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育科研的内涵与课题研究的方法 上海市零陵中学 国庆波 研究有底蕴的文化,追求有素质的教育,锻造有思想的教师,培养有个性的 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才能肩负起 科教 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只有正确认识科学研究与学校文化、教师文化、课 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关系,才能促进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才能不断探 索个性化的育人规律。关键词:内涵 价值 方法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 1、科研即科学研究: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一般认为人类基于对其自身生存的需求与周围环境的好 奇,或自婴儿懵懂时期或自文明萌芽之初,就开始
2、不断尝试、发现和积累经验,这 种尝试错误、发现真理、累积经验的过程与行为可称之为研究。而将研究用文字记 载并形成一定的系统,传播于社会或后世,其间得以相互验证、切磋和比较,使之 更加合理并得到发展和完善,最终逐渐发展成一套有系统的研究方法与记录方式,该融合方法与规律、结果一体的综合体系即为科学。可见,科学是伴随着研究而发 展的。从活动过程来看,对某一现象发生疑问,然后利用个人现有经验,如果无法获 得解决,可以借鉴他人经验,如果仍无法获得解决,则可进一步着手进行探究或试 验,而后经由试验所获得的结果来积累经验对此现象获得了解和解释,这一过程可 谓科研。科学研究工作可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
3、一般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和开发研究。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科学研究的结构体系 基础研究是指对新知识、新理论、新原理的探索。没有特定功利目的,以创新 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其成果不但能扩大科学理论领域,提高应用研究的基础水 平,而且对于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和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应用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用 于特定目标的研究。它 是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研究是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和现有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而进行的技术研究活动;
4、开发研究是把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 产实践的研究。2、教研即教育科学研究。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一种是“教 育的科学研究”。前者更有合理性。随着教师专业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所从 事的科研,不会是传统上所误解的高深理论的基础研究,而更多的应属于应用研究 和开发研究层次。明确这一点对理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涵,克服中小学教师对教 育科研的神秘感、恐惧感和冷漠感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一一提倡科研“祛魅”。教育科学研究,从本质上说,是对教育的未知领域的探索。它包括:一,通 过各种科学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掌握的材料归纳、整理和分析,从而 揭示其本质及运动变化的规律。二,在新认识
5、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实 验、实践、总结、归纳以检验、证实、完善新认识 一一提倡科研“返魅”。3、教师科研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研究方法的选择 与应用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研究的组织实施能力和总结写作能力。以上六种能 力是教师完成科研任务所必不可少的。4、创新是衡量研究意义的试金石。研究是创新的奠基石,是创新的开道先锋。没有创新的研究就丧失了研究的价 值。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创新与其他科研创新有所不同,主要有四点:一是教育与科 研创新三统一。二是我们的科研创新目标要求比较高,我们的任何科研创新结果的 底线是不能差于原来的状况。三是我们的科研创新起点比较低,我们时时刻刻都
6、可 以从周围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着手科研创新;四是我们的成果形式可以是具有普遍 意义的,能够被别人效仿的,能够大面积推广的;也可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只能 供自己专用的,只能在自己身上生效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 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 种情况下是无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每一个教师的背景不同,已有教学经验不同,每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也不同,所以别人的经验只能提供参考,而不能照抄照搬,具体的运用要靠教师个人的不断 研究与
7、实践。边研究边实践,一方面可以检验所学理论和经验的正确性、有效性,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又可以发现许多问题,督促自己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 探索,找到应用的正确道路和具体操作方法。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构建起来。5、时代呼唤教育创新 只有科研才能推动创新。创新,就意味着接受挑战,不断发现新问题和解决 新问题,而应对挑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进行脚踏实地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中,都提到了中小学教师要加强教育改革及教育科研工作。2001 年 5 月 29 日颁 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
8、 20 条指出:广大教师要积极开 展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目前,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蔚然成风,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并且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取得了具有一定 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成果。科研兴校”已经成为一种 潮流,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台阶”已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中小学 教师承担或参与的各级教育研究规划项目数以万计,人人有课题”在不少学校并非 是一句空话。科研不再仅仅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 第一推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要想让新课程在实施
9、的过程中收到预期的效果,它需要各方面的条件和环境,如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重新定位,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方法 的创新,教学设施的完善等等。但首先要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课题研究统领学校 和教师、学生的未来发展。例如,我先后在两所学校拟定了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 实践中的运用、创建自主发展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研究、生态体验下的校园 文化活动与个性素质教育的问题研究、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研究 五个总课题,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统领和 实现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有六点价值:1 课题研究有利于学校组织管理文化的创新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人文素质的体
10、现,首先体现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办学思想和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解读,对人才质 量评价的标准,对师生关系的判断等。形成个性化的管理理念,采取有效的管理 措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目标是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让 生活在其中的每个人都能够坦诚地交流,友善地合作,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留恋 的快乐驿站。有人说“文化既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人们活动的刺激物。”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指出:“人是文化的动物,是文化的创造者,也为文化所创 造。”美国学者墨菲:“人是聪明的文化动物。”在一个学校里,有领导、教师、学 生、职工等人际关系。学校文化就是要谋求个人与组织制度的和
11、谐,激发人的自 觉精神和创造能力,规范和调整学校师生的文化行为,实现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 的高度一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达到这种高境界。2、课题研究有利于强化学校的文化传承 宁信生动的事实,不信模糊的概念。学校优秀的老教师、名校友是位育“生 长创造、自主发展”精神的集中体现,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课题活动。如名师工程系列活动“赵家镐情系位育四十年”“张嘉荃老师从教 55 周年庆祝 活动”“弘扬师德铸就师魂一潘益善、金荣熙、庞秀玲老师事迹报告会”等,通过 弘扬这些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位育、并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的 先进事迹,为今天的教师做好目标导向。另一方面,校友资源是学校文化
12、传承的 重要依托。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计划地邀请著名校友到学校为师生作报告,如:50 年代毕业的前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60 年代毕业的吴启迪副部长、清华大 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院士、70 年代毕业的外经贸专家上海世博局副主任周汉民教 授、80 年代毕业的南开数学所主任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张伟平教授都曾应邀到学校 与学生见面并讲座。著名校友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极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与信心,让位育学子为人、治学方面的优良传统得以不断继承发扬。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全民族几代人的生命质量的宏伟工程,叶澜教授倡 导的“新基础教育”具有这样的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
13、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这就是创新的课程文化,这就是创新的学校文化,为此我们要去研究,去实践,深化研究课外拓展,激活 自主发展意识。3、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文化的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 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 福的道路上来。”创新一一方法创新与内容创新:接受新知识一学习新知识研究新知识一通过 教育科研对知识进行开发,进行创新。发展一一通过教育科研,营造学术氛围,形成学术环境,造就学术人才,提高学术声誉,扩大学术资源,对
14、学校的教育能力 进行开发,进行创新。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的生存方式之一,课题 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育研 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研究性教师、专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 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建 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不要把教材当 圣经”而是作为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 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及时地 把
15、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 中去,增进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新课程要求教师自己由 教书匠”转变 为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 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 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传统课程 背景下的教师只是 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 家们的 专利”教师很少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 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研究
16、实验,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 的,研究的初衷也并不在于实践上的创新,教师往往感到的科研负担远大于科研带 来的效益。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发展者,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 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 理论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必须以研究的姿态对待和实施新课程,否则,固守在 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必将被新课程淘汰。新课程倡导的科研,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 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 动本身。新课程倡导的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
17、创 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对中小学教师科研创新的误解(1)科研创新神秘论:这种人向往教育科研,崇尚教育创新,佩服从事教育 科研创新的先行者,羡慕出了成果的教师;同时,却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创 新神秘莫测,他们在科研创新的大门口徘徊。其实,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创新的目的 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创新也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在实践中的创造性的使用,创新是伴随科研同时产生的,科研也是对尝试创新的反 思和经验总结,都是通过教学行动体现出来的。(2)科研创新冒险论:有这种认识的人认为,教育科研是形式,花拳绣腿”好看不好吃”创新更是有违常规,弄不好反落不是,承担责任。这样的教师贪图
18、安逸,墨守成规,他们不会用心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上课、复习,也不懂得如何教 学生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应考,他们更不会考虑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此 基础上提高升学率。从根本上说,这种人是抵制科研创新的。(3)常规与科研冲突论:持这种认识的教师不懂得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 科研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他们把日常工作和科研创新割裂开来,认为科研影响日常 教学,创新破坏常规程序。不可否认,科研需要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创新必然要突 破传统;然而,磨刀不误砍柴功”教育科研创新能促进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会让 教师从一定的高度、更新的角度去审视常规工作,并且提高常规工作的效益和效率。形成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能力 19
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在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当把教师职业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世界教育年鉴于 1963 年和 1980 年两度以 教师教育为主题:1963 年的主题是“教育与教师培训”;1980 年的主题是“教师 专业发展”,此后又有多次专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如第 45 届国 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在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对深刻理 解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专业 发展理论,旨在形成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能力,即通过“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 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
20、中“意义”,以促成“反思型实践”。由于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而 备受推崇,最后形成一种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这种思潮首先在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教育界兴起,进而波及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教 师教育界。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从杜威那里找到了理论源头,并从认知心理学、批 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里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充分发展为新的教师教育思 潮。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出现了许多名词,如反思型教师、反思性实践、教师即研 究者、研究为本等。虽然提法不同,但都认为教师应该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 行动的研究者。传统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
21、 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线性的知识传授模式,限于程序性 的一套方法或技术,很难顾及教学的情景性,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关注,这是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对经验极度依赖的显性特征。而反思型教师不仅具有课堂教 学知识、技巧与技能,而且还具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改进的能力,以及对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更广阔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处理能 力。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众多研究表明,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 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 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
22、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 只是一年工作的 20 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 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反思型教师实质上就是强调教师要学会科研,尤其是行动研究。从国际教师的 发展趋向来看,教师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其新要求,仅仅做一名教书匠或学习者是远 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改进,即教师要 有成为研究者的理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在教师教育和课程发展中,特别重视教师的专 业反省能力和教师专业经验。要求教师不仅学习已经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 方法,而且要求教师探索和学习处于隐性状态的教师专业知
23、识,促进教师隐性知识 的显性化,从而实现教师终身的专业成长。例如,英国行动研究倡导者埃里奥特等 人就十分重视学校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相信他们能够通过行动研究来改善自己的 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他们自身和其他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就称教师是最具权威的 教育科研的研究者。可见第一线的教师进行研究是很有价值的。这实际上也就是国 外多年来所一直提倡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是在行动中的 研究,也可以说,这种研究是对行动的研究。可见“行动研究”把教学和研究有机 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有专家概括出科研型教师的特征,我们教师可以对照自检一下:有自己独到的教育教
24、学理念,并转化为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能自觉去探索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善于系统思考,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善于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 为重要。不断反思,不断认真总结。善于博采众长,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思想,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职业的研究性质密切关联。“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 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一个重要观念。“教师即研 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提出: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它与教育本身没有根本的区别。教师通过科研,即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的过程,能提高自身的智能,使潜能得以开发。无数事实表明,开展
25、教育科研,有 助于教师形成科学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促使教师主动、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出发,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所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反复的观察、审慎的反思,边实践,边研究,以实践促研究,以 研究指导实践,从而使教师继续教育彻底走出“学者作报告,教师听报告,概念知 不少,进修缺实效”的怪圈,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是一项需要不断琢磨、不断研究才能做好的职业。教师要成为学校文化 创新的研究者。如果说,劳动号子本来就是劳动的一部分的话,那么,教师的实 践和研究更是一种高级的劳动。通常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科研 内涵 课题 研究 方法 43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