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1-2章生物章节测试试卷解析版讲解.pdf
《必修三1-2章生物章节测试试卷解析版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1-2章生物章节测试试卷解析版讲解.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试卷第 9 页,总 21 页 2016 学年度中高一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必须三第 1 第 2 3.1 节;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 100 分 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维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A
2、正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 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 正确;动物合成 ATP 的场所为的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位于细胞内,D 错误。考点:内环境的组成;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 B 细胞,饭后半小时 a 处胰岛素浓度高于 b 处 B若为肝脏细胞,则 a 处的氧气浓度髙于 b 处 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
3、互交换 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是组织细胞,是血浆,a 是毛细血管动脉端,b 是毛细血管静脉端 解:A、若为胰岛 B 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故 a 处胰岛素浓度低于 b 处,A 错误;B、若为肝脏细胞,a 是毛细血管动脉端,b 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则 a 处的氧气浓度低于 b 处,B 正确;C、毛细淋巴管中的蛋白质不能渗透回组织液,C 错误;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D 错误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3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葡萄糖血红蛋白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4、和还原氢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甲状腺激素的运输乙酰胆碱的产生尿素 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出现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属于内环境的物质 试卷第 14 页,总 21 页 解;葡萄糖可以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淋巴中,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正确;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正确;二氧化碳可以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淋巴中,错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由体液运输,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错误;乙酰胆碱的产生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5、,正确;尿素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错误 故选: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4如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错误的说法是()成分 Na+K+Ca2+Mg2+Cl HCO3 有机酸 蛋白质 142.00 5.00 25.00 1.50 103.00 27.00 6.00 16.00 147.00 4.00 1.25 1.00 114.00 30.00 7.50 1.00 10.00 143.00 2.50 10.45 25.00 11.00 47.00 A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 CO
6、2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至少要穿越 3 层磷脂双分子层 D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 K+【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阅读表格信息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分析表格信息可知,与相比,钠离子含量多、钾离子含量少,因此是细胞外液,是细胞内液;相比,中蛋白质含量多,是血浆,蛋白质含量少,是组织液或淋巴 解:A、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成分不同,是因为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主动从组织液中吸收某些物质,排出某些物质,A 正确;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将会导致组织液的增多,B 正确;C、是血浆,肝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
7、质,线粒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组织液至少要穿过线粒体内膜、外膜、细胞膜,3 层膜,组织液进入血浆,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的 2 层细胞膜,共 5层膜,C 错误;D、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钾离子,因此是细胞内液,D 正确 故选: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5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的考查,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凡是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的物质都是能进入内环境的物质 解:A、牛奶经食道进入胃中,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
8、看作进入内环境,A 错误;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 错误;C、口服抗菌药物进入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D、肌肉注射青霉素,是把青霉素注射到组织液中,组织液是内环境的组成,可以看作进入内环境,D 正确 故选: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试卷第 9 页,总 21 页 6 为了探究血浆 pH 值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蒸馏水、人工配制的缓冲液、血浆,分别滴加 0.1mol/L NaOH 和 0.1mol/L HCl 后 pH 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A加入酸或碱后 pH 变化明显 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
9、相同的 C本实验缺乏对照 D血浆和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 pH 变化明显,A 正确;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都需相同,B 正确;本实验中已经设置对照组,即蒸馏水,C 错误;血浆和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酸或碱后 pH 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7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酸碱平衡 Na+、K
10、+平衡 血糖平衡 体温调节 蛋白质平衡 CO2 一 O2平衡 A B C D【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包含内环境的方方面面。主要有理化性质、成分等方面。【考点】内环境稳态的认识 8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D血液中 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 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
11、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Na+和 Cl血浆 pH 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 2、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 pH 值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解:A、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因此大量出汗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 正确;B、内环境中的 HCO3、HP
12、O24等缓冲物质能维持血浆 pH 的相对稳定,B 错误;C、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C 错误;D、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弱酸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 CO2能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D 正确 故选:A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9人在发高烧时食欲降低,感觉食之无味,其原因是()A体温升高,导致肠胃不能及时排空 B体温升高,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试卷第 14 页,总 21 页 C体温升高,化酶的活性受到影响 D体温升高,破坏了体温调节系统,从而影响了肠胃的吸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特异
13、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 pH 的影响,当人体体温升高或下降时,酶的呼吸都会降低 解:A、肠胃及时排空与体温变化没有直接关系,A 错误;B、体温升高,不会完全抑制消化酶的分泌,只能降低消化酶的活性,B 错误;C、体温升高,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弱,还会感觉食之无味,C 正确;D、人体发高烧时,并没有破环体温调节系统,也不会直接影响肠胃的吸收,D 错误 故选:C 考点:酶的特性 10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B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C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
14、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D图示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液、组织液与淋巴组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表示消化吸收,需要消化系统的参与;表示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需要呼吸系统的参与;表示代谢废物的排出,需要泌尿系统等参与;表示氧气、营养等物质进入细胞;表示代谢废物等排出细胞;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示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A 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可分别表示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养料和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B 正确;C、表示有少数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部分物质的直接交换,如高等动物的肺泡壁细胞,C 正确;D、图示
15、的内环境通常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D 错误 故选: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1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的名称依次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 60%存在于 试卷第 9 页,总 21 页 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
16、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 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故选:B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12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A、B 代表物质,数字代表生理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的组织液、血液再加上淋巴就组成人体内环境 B 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图中 4 过程 C 口渴时血液中抗利尿
17、激素会增多,尿液量减少 D 过程 1、3、4 都发生在细胞外液中【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1 过程表示淀粉经消化道消化为葡萄糖,2 过程表示小肠中葡萄糖主动吸收进入血液形成血糖,3 表示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4 表示肝糖原分解进入血液。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人体的内环境,A 错误;胰岛素由胰岛 B 细胞分泌,B 错误;口渴时血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使尿液减少,C 正确;程 1 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细胞外液,D 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3图中当环境温度从 25降到 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耗氧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18、()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温度降低,则出汗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恒温动物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当环境温度从 25降到 3时,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以增加产热,用表示;低温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用表示;因为小鼠
19、为恒温动物,所以当环境温度变化时体内温度基本不变,因此小鼠体内酶活性基本不变,用表示 故选: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试卷第 14 页,总 21 页 14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一、二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二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局部麻醉药和 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
20、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即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A 项正确;图一显示: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使外正内负的电位差进一步加大,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项正确;分析图二可知: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局部麻醉药和-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相同,但作用机理不同,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21、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5有关酶、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能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B均在细胞内发生作用后失活 C均与特定分子结合才能起作用 D均能在生物体内传递相关信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机物,没有调节作用,A 错误;激素、神经递质一般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且酶发挥作用后没有失活,B 错误;酶具有专一性,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必须与特异性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 正确;酶不是信息分子,D 错误。考点
22、:酶、激素和神经递质 16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 0 的环境中,产热为 a1,散热为 b1;处于 30 的环境中,产热为 a2,散热为 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 30 环境相比,人处于 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a1a2,b1a2,b1b2,B 错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产热,人体的热量是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的,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生水,产热越多生成的水也越多,抗利尿激素能保水抗利尿,C 正确。寒冷
23、刺激人体会起鸡皮疙瘩,属于非条件反射,D 正确。考点:体温恒定的调节 17以枪乌贼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在神经纤维的特定位置放置电极 a 和 b,在 M 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用 试卷第 9 页,总 21 页 记录仪记录 a、b 电极间电位差,结果如图 1 所示,则记录仪 a、b 电极放置位置和刺激位点 M 位置表示均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图显示,起初 a、b 两电极间电位差为 0,这说明 a、b 两电极放置在神经纤维膜的同一侧,因此,可以排除 A、B 项;根据电位差有“正、负”之分,说明记录仪的指针发生了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而 D 项刺激点位于两电极的中间,两电极间不会出
24、现电位差,因此 C 正确。考点:神经冲动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18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A司机看见红灯刹车 B白细胞吞噬病菌 C草履虫趋利避害 D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收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司机看见红灯刹车属于反射活动,是红灯对视觉刺激产生的条件反射,A 正确;白细胞是单个细胞,没有神经系统,其吞噬细菌利用的是细胞膜有流动性,B 错误;草履虫趋利弊害属于应激性,草履虫没有神经系统,C错误;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收缩,该过程没有神经系统参与,D 错误。考点:反射的过程 19下列有关细胞膜通透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吡罗红染液进入细胞 B细胞
25、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将导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以加快水分子跨膜运输 D神经元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兴奋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使用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吡罗红染液进入细胞,A 项错误;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将导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 项错误;细胞质壁分离时细胞膜通透性不变,C 项正确;神经元受刺激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大,导致兴奋产生,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膜通透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0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其中表示反射弧的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 生物 章节 测试 试卷 解析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