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专题讲解.pdf
《电磁感应专题讲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感应专题讲解.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 页(21 页)27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备课讲座 一、知识网络 二、高考要求 内容 要求 说明 1、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楞次定律 1、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2、在电磁感应的现象中,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2、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右手定则 3、自感现象 4、日光灯 三、本章概述 本章以电场及磁场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验总结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tnE 自感现象及其应用 日光灯原理 E=BLv E=BL2/2 tBSnE 感应电流(电动势)方向、楞次定律、右手定
2、则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化问题 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图象问题 第 页(21 页)27 方法楞次定律,给出了确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一般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述了电磁感应的两种特殊现象自感和涡流。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依据。具有普遍性,普遍性指无论是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和自感电动势,它们的大小计算、方向判定,都可应用这两个定律。这两个定律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高度概括,课本中安排了较多的演示实验,要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本章是电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与前面的磁场、直流电路、力和运动、能量等知识联系密切,同时又为下一章交变电流的学习打
3、下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应注意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 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另外,要学习法拉第在发现定律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意志力以及人类对电与磁的认识中,反映出科学发展的继承性,科学家的群体作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本章的考查,命题率较高的是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方向判定和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另外电磁感应图像问题以及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力学、能量等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也在近几年时有出现,应在学习中引起重视。本章知识重点:(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大小计算;(2)楞次定律、右手定则。(3)自感现象;自感系数。本章知识难点:
4、1磁通量的概念及其变化。2理解闭合电路磁通量的改变情况,明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守恒。四、单元划分 本章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磁通量和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 第二单元:第二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第三单元:第三节和第四节,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第四单元:第五节、第六节和*第七节,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自感及其应用第七节是选学内容.五、教学建议 学习本章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本章知识是对初中定性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拓展与定量分析,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依据,学习中必须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同时由于电磁感应的实际问题与前面学习过的电学、力学
5、知识联系密切,在学习时还应注意培养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的特例自感现象。要理解自感线圈对电流的影响作用。并知道自感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3)认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熟练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是求解较复杂的电磁感应问题常用的方法。第一单元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节。这一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磁通量及其变化又是后继课程法 第 页(21 页)27 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基础,所以教学内容安排为两块:第一块为学习磁通量的概念及其变化;第二块为学习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问题。在第二块中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
6、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同时要求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一、内容与要求(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2)理解磁通量和磁通密度的物理意义。(3)会判断磁通量有无及有无感应电流产生。(4)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守恒定律依然适用。二、重点难点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转化 难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变化的判定 三、教学建议 1、磁通量:磁通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1)BS 的适用条件:必须是匀强磁场,如果是非匀强磁场,就要求 S 足够小,以至于可以认为该处的磁场是匀强磁场。B 与 S 要垂直,如
7、果 B 与 S 不垂直,就要将 S 投影到与 B 垂直的方向或将 B 投影到与 S 垂直的方向上,如 B 与 S 的夹角为,此时应写成 BSsin。(2)S 是指闭合回路中包含磁场的那部分有效面积 如图所示,若闭合电路 abcd 和 ABCD 所在平面均与匀强磁场 B 垂直,面积分别为 S1和 S2,且 S1S2,但磁场区域恰好只有 ABCD 那么大,穿过 S1和 S2的磁通量是相同的,因此 BS 中的 S 应是指闭合回路中包含磁场的那部分有效面积。(3)磁通量虽然是标量,却有正负之分 磁通量如同力做功一样,虽然功是标量,却有正负之分,如果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为,将该面转过 180,那么穿过该面
8、的磁通量就是-如图甲所示两个环 a 和 b,其面积 SaSb,它们套在同一磁铁的中央,试比较穿过环 a、b 的磁通量的大小?我们若从上往下看,则穿过环 a、b 的 磁感线如图乙所示,磁感线有进 有出相互抵消后,即 a=出-进,进出b,得 ab 由此可知,若有像图乙所示的磁场,在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4)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 磁通量与线圈的匝数无关,也就是磁通量大小不受线圈匝数影响。同理,磁通量的变化量也不受匝数的影响。2、磁通量的变化 磁通量=BSsin(是 B 与 S 的夹角),磁通量的变化=2-1有多种 形式,主要有:第 页(21 页)27 S、不变,B 改变,这时=
9、BSsin B、不变,S 改变,这时=SBsin B、S 不变,改变,这时=BS(sin2-sin1)B、S、中有两个或三个一起变化时,就要分别计算1、2,再求2-1了。例:如图,若某回路面积从 S0=8m2变到 St18m2,磁感应强度 B 同时从 B0=01T 变到 Bt08T,则回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是 。(=t-0=BtSt-B0S0=136Wb,不可以用=B S)3、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学生在初中就曾经接触过,但在这一节里,用了三个实验步步深入地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特别是它的产生条件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好这三个实验是十分重要的有条件的最好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进
10、行讨论总结这样才便于得出和真正理解“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的结论,要强调“变化”二字,而不是“不等于零”(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以上表述是充分必要条件。不论什么情况,只要满足电路闭合和磁通量发生变化这两个条件,就必然产生感应电流;反之,只要产生了感应电流,那么电路一定是闭合的,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也一定发生了变化。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个表述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的。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它判定比较方便。(2).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
11、: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4、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的变化 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同样适用磁感应现象,当闭合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时,电流做功,消耗了电能这电能从何而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如实验 1、实验 2 两种感应现象中,外力移动导体和磁体而做功,消耗了机械能,增加了电能),二是电能的转移(如实验3 的电磁感应现象)线圈 AB 所在电路的开、关,消耗了电能,产生了磁场能,磁场能又转化为线圈 CD中的电能)。例 1、如图所示,矩形线圈沿a b c 在条形磁铁附近移动,试判断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如何变化?如果线圈 M 沿条形磁铁轴线向右移动,穿过该
12、线圈的磁通量如何变化?(穿过上边线圈的磁通量由方向向上减小到零,再变为方向向 下增大;右边线圈的磁通量由方向向下减小到零,再变为方向向上增大)例 2、如图所示,环形导线 a 中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a 环外有两个同心导线圈 b、c,与环形导线 a 在同一平面内。当 a 中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 b、c 的磁通量各如何变化?在相同时间内哪一个变化更大?例 3、如图所示,虚线圆 a 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虚线圆 a 外是无磁场空间。环外有两个同心导线圈 b、c,与虚线圆 a 在同一平面内。当虚线圆 a 中的磁通量增大时,穿过线圈 b、c 的磁通量各如何变化?在相同时间内哪一个变化更大?(与的
13、情况不同,b、c 线圈所围面积内都只有向里的磁通量,且大小相同。因此穿过它们的磁通量和磁通量变化都始终是相同的。)a b c b c a b c a c b M N S 第 页(21 页)27 例 4、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且一半在磁场内,一半 在磁场外,若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AD)A、以 ab 为轴转动 B、以 bd 边为轴转动(转动的角度小于 60)C以 bd 边为轴转动 90后,增大磁感强度 D、以 ac 为轴转动(转动的角度小于 60)例 5、如图甲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有一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平 面内,在下列情况线圈
14、产生感应电流的 是 (ABD)A、导线中电流变大 B、线框向右平动 C、线框向下平动 D、线框以 ab 边为轴转动 E、线框以直导线为轴转动 例 6:如图所示,闭合的铁芯上有两组线圈,右侧的线圈两端连接一电阻 R,左侧的线圈连着水平放置的两平行导轨 M、N,导轨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其上放一金属棒砧 ab,当 ab 在外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电阻 R 上是否有感应电流通过?如有,R 上的焦耳热是怎样转化来的?【讨论】若 ab 在导轨上匀速运动,左侧回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电阻 R 上是否有感应电流?第二单元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一、内容与要求 1
15、知道什么是感应电动势 2进一步理解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并能与磁通量的变化相区别 3.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4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5知道公式 E=BLvsin 是如何推导出的,知道它只适用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会用它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作用 难点:对感应电动势的理解,En/t 跟 EBLvsin 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建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从知识发展来看,这既与前面的电场、磁场和恒定电流有紧密联系,又是后面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根据教学
16、大纲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中应着重揭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公式 E=t的建立过程、物理意义及应用,而公式 EBLvsin 只作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特定条件下推导出的表达式 这样做可以让 第 页(21 页)27 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分清主次,减轻学生认知上的负担,又不降低应用上的要求 1、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叫做感应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当电路闭合时,回路中有感应电流;当电路断开时,没有感应电流,但感应电动势仍然存在。相当于电源的部分: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电动势时,运动部分的当于电源。而由于磁场变化时产生感应电动势,磁场穿过的线圈部分相当于电源。
17、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表述: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2)公式:Ek/t k 为比例常数 当 E、t 都取国际单位时,k1,所以有 E/t 若线圈有 n 匝,则相当于 n 个相同的电动势/t 串联,所以整个线圈中的电动势为 En/t。3、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t的意义(1)磁通量 是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的条数;磁通量的变化量=1-2表示磁通量变化的多少,并不涉及这种变化所经历的时间;磁通量的变化率t表示磁通量变化的快慢。(2)当磁通量很大时,磁通量的变化量 可能很小。同理,当磁通量的变化量 很大时,若经历的时间很长,则磁通量的变化率也可
18、能较小。(3)磁通量 和磁通量的变化量 的单位是 wb,磁通量变化率的单位是 wbs。(4)磁通量的变化量 与电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没有必然关系,穿过电路的0 是电路中存在感应电动势的前提;而磁通量的变化率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相联系,t越大,电路中的感应电动势越大,反之亦然。(5)磁通量的变化率t,是-t 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4、公式 E=nt与 E=BLvsin 的区别与联系(1)研究对象不同,E=nt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回路,而 E=BLvsin 研究对象是磁场中运动的一段导体。(2)物理意义不同;E=nt求得是 t 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当 t0 时,则 E 为瞬时感应电动势;而 E=BLv
19、sin,如果 v 是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则 E 也是该时刻的瞬时感应电动势;若 v 为平均速度,则 E 为平均感应电动势。(3)E=nt求得的电动势是整个回路的感应电动势,而不是回路中某部分导体的电动势。整个回路的电动势为零,其回路中某段导体的感应电动势不一定为零。(4)E=BLvsin 和 E=nt本质上是统一。前者是后者的一种特殊情况。但是,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用 EBLvsin 求 E 比较方便;当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用 E=t求 E 比较方便。5、关于公式 E=BLvsin 的正确理解 (1)0或 180时 E=0,即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平行时,不切割磁感线,感应电动势为零
20、;当=90时,E=BLv,即当导体运动的方向既跟导体本身垂直又跟磁感线垂直时,感应电动势最大。第 页(21 页)27 d a b c L1 L2 B (2)此公式一般用于匀强磁场(或导体所在位置的各点的 B 相同),导体各部分切割磁感线速度相同情况。(3)若导体各部分切割磁感线速度不同,可取其平均速度求电动势。(4)公式中的 L 指有效切割长度。6.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转动轴与磁感线平行。如图,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 面向外,长 L 的金属棒 oa 以 o 为轴在该平面内以角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求金属棒中的感应电动势。在应用感应电动势的公式时,必须注意其中的速度 v 应该指
21、导线上各点的平均速度,在图中应该是金属棒中点的速度,因此有 2212LBLBLE。线圈的转动轴与磁感线垂直。如图,矩形线圈的长、宽分别为 L1、L2,所围面积为 S,向右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 B,线圈绕图示的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线圈的 ab、cd 两边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加可得 E=BS。如果线圈由 n 匝导线绕制而成,则 E=nBS。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e=nBScost。该结论与线圈的形状和转动轴的具体位置无关(但是轴必须与 B 垂直)。例 1、如图所示,有一夹角为的金属角架,角架所围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强度为 B,方向与角架所在平面垂直,
22、一段直导线 ab,从角顶 c 贴着角架以速度 v 向右匀速运动,求:(1)t 时刻角架的瞬时感应电动势;(2)t 时间内角架的平均感应电动势?(EBLvBv2tant E tB StBvtvttBvt12122tantan 例 2、如图所示,将一条形磁铁插入某一闭合线圈,第一次用 0.05s,第二次用 0.1s,设插入方式相同,试求:(1)两次线圈中平均感应电动势之比?(2)两次线圈之中电流之比?(3)两次通过线圈的电量之比?o a v 第 页(21 页)27 例 3、有一面积为 S100cm2的金属环,电阻为 R0.1,环中磁场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磁场方向垂直环面向里,则在 t1t2时间内通过
23、金属环的电荷量为_C(10-2C)例 4、在边长为 a 的等边三角形的区域内有匀强磁场B,其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个边长也为 a 的等边三角形导线框 EFG 正好与上述磁场区域边界重合,现以周期T绕几何中心 O 在纸面内匀速转动,于是框架EFG 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经过/6T线框转到图中虚线位置,则在/6T内,线框的平均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多少?(2/3/2EtBSta BT )例 5:如图所示,abcd 区域里有一匀强磁场,现有一竖直的圆环使它匀速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它的左半部通过水平方向的磁场o 是圆环的圆心,AB 是圆环竖直直径的 B A当 A 与 d 重合时,环中电流最大 B当 O 与 d
24、重合时,环中电流最大 C当 O 与 d 重合时,环中电流最小 D当 B 与 d 重合时,环中电流最大 第三单元 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方向 一、内容与要求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并初步掌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2通过对楞次定律的研究过程的学习,体会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3能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和相对运动的角度正确地应用楞次定律。4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二、重点 难点 重点:楞次定律 难点:对楞次定律中“阻碍”一词的正确理解 三、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验得到楞次定律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出发,先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讨论两个磁场
25、方向的关系,然后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1、讲解楞次定律一定要很好地分析实验现象在分析实验现象时,要突出研究的对象是线圈(闭合电路),要抓住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注意让学生分清“原来磁场的方向”、“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及“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有条件的,最好安排学生随堂实验,即边讲,边实验,边观察,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探索学习的能力 第 页(21 页)27 N S v0 M 2.正确理解楞次定律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阻碍”的含义 (1)谁起阻碍作用?要明确起阻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磁感应 专题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