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对对练总复习课件:专题10-语段综合.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高考语文对对练总复习课件:专题10-语段综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对对练总复习课件:专题10-语段综合.ppt(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语段综合专题十语段综合高考命题规律高考命题规律-3-说明2018年全国卷三套试题中,17、18、19三道题以组合题形式出现,分别考查病句、词语使用、补写句子:全国卷中17题考查病句、18题考查补写句子、19题考查词语使用;全国卷中17题考查补写句子、18题考查词语使用、19题考查病句;全国卷中17题考查词语使用、18题考查病句、19题考查补写句子。这三道题在每套试卷中的先后次序并不固定,更多的还是根据所选语言材料及试题前后顺序对学生答题的提示和影响来考虑的。组合题的材料延续了2017年补写句子题选取语言材料的风格,三套试卷选取的都是带有说明性、科普性、论述性的语言材料。命题角度-4-高考
2、真题体验对方向一、(2018全国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
3、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命题角度-5-“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命题角度-6-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
4、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对语病的修改。A项,“经历了的航次和的调查”中,“经历”与“调查”搭配不当。C项,“经历”与“航次”搭配不当。D项,“执行”与“航次”搭配不当。命题角度-7-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
5、出方向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前文说“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后面列举了大量的实验室名称。因此,横线处要填“大洋一号”像迷宫一样,有许多实验室,让人迷路之类内容。A项,陈述的是实验室多,像迷宫,陈述对象不对。B项,“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跟前文衔接不畅。C项,根据语境,“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与“迷宫”相照应,且与“对不熟悉的人而言”相互应和,故C项正确。D项,陈述的“分辨不出方向”与后文不衔接。命题角度-8-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
6、再起B.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答案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在文段中辨析近义成语,语境是十分重要的参考。第一处应为“应有尽有”,这里强调的是大洋一号的“先进性”而不是其全面性。第二空用“一览无余”或“一目了然”均可,两词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没有什么遗漏。第三空,“轻而易举”,表示不费力气,“易如反掌”形容简单容易。结合“抓取”这一语境,用“轻而易举”更好。第四空,“东山再起”用来形容人重新被重用。这里应该用“再接再厉”,与前面的“不断进步”衔接更好。命题角度-9-二、(2018全国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
7、,完成第13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
8、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命题角度-10-尚小云、苟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命题角度-1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
9、发展起了制约作用答案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一句的主语是“创新”,C项和前面的叙述主体一致,上下文衔接更顺畅;C项是常式句,简洁自然。A、B、D三项要么换了陈述对象,要么用被动句或添加不必要的介词结构,破坏了句子的简明性和连贯性。命题角度-1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命题角度-13-答案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寿终正寝”强调事物的自然灭亡,“无疾而终”强调“终”的方式。语境指戏曲可能
10、自然消亡,所以应用“寿终正寝”。“名噪一时”指名声在一个时期广泛传播。“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语境强调的并非“一时”,应用“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是指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而“博采众长”更强调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和梅兰芳艺术水平和艺术追求吻合得更好。“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实际上并不理解。“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语境只强调简单模仿,所以选“照猫画虎”。命题角度-14-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
11、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命题角度-15-答案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的部分共两个分句。第一分句中,“不是”的宾语中心语应是“创新”,画线句子中,“不是”的宾语中心语却是“眼花缭乱”和“创新”,造成了句子结构混乱,所以应在“眼花缭乱”前加上“令人”。第二分句的主语不能是“戏曲的创新”,而应是“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的做法,所以本句犯了“主语
12、残缺”的毛病,应加代词“这样”。据此可判定正确项是B项。命题角度-16-三、(2018全国17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
13、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的故事出现。命题角度-1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命题角度-18-答案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意思是声威和气势非常大
14、。根据后面的“盛举”可以判断此处侧重强调迁徙规模之大,应选择“波澜壮阔”。“随波逐流”意思是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此处重在突出动物迁移是有明确路线的,并没有上升到立场的评判,所以选择“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此处强调科学家不停的探究,应选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爱听。此处强调希望科学家能有新发现,所以应选“引人入胜”。命题角度-19-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15、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答案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同时也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画线句子“通过作为”属于句式杂糅,可改为“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或“它们通过海岸线等参照物”。排除A项、D项。“辨别”,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析”,辨别分析。此处强调动物能通过“助航设施”分清方向,没有“分析”的意思。据此,可排除C项。
16、所以,答案为B项。命题角度-20-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答案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就是说”即指下文是上面描述的情况的抽象的概括,应该是结论性的话,年轻乌鸦的能沿祖辈路线迁徙说明它们通过遗传获得了上一代的方向感,A项中“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错误,可排除。B项,主语是“它们”和后面的句子“它们天生就”主语重复,可排除。D项,强调的重点成了“上一代”,和原句想要强调的重点不同,可排除。命题角度-2
17、1-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一、(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十月,一场秋雨。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静静扬弃。山舒缓,();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的素书。她婉约,曼转,不愠不喜,用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的境界。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18、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命题角度-2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答案答案 C解析依据“像秋日醉人的醇酒”的句式特点,“像”与“似”可对应,排除A、B两项。根据文段意境与句式,“留白”更合适,所以选C项。命题角度-2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筑就的钢
19、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答案答案 D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定语语序不当,应为“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滥用介词淹没主语,最恰当的修改方法是删去“使”。综合这两处错误,D项修改最准确。命题角度-24-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手不释卷不卑不亢峰回路转百折千回B.百读不厌不骄不躁柳暗花明百转千回C.手不释卷
20、不骄不躁峰回路转百折千回D.百读不厌不卑不亢柳暗花明百转千回命题角度-25-答案答案 B 解析“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手不释卷”不能修饰“素书”,排除A、C两项。“不骄不躁”,指做了好的事情不要骄傲,事情未处理好不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不卑不亢”,形容人说话办事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这里能与后面“不愠不喜”相对应的只能是“不骄不躁”,排除D项。“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百转
21、千回”,形容反复回旋或进程曲折,也指经历了很多周折。“百折千回”,经过种种曲折和迂回。将“柳暗花明”“百转千回”依次填入横线,也符合语境,所以答案选B项。命题角度-26-二、(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
22、”,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命题角度-27-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虽然对“主流”的儒家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命题角度-28-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3、)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答案答案 B 解析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是句式杂糅,“由于造成的”,可以删掉“造成的”;第二处是语序不当,“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是否定不当,“免不了没有”
24、改为“不免”。综合这几处错误,B项修改最准确。命题角度-29-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C.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D.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答案答案 A 解析根据前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所以排除B、D两项;这里用关联词语“不仅也”表并列关系,因此排除C项。命题角度-30-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四分五裂摩肩接踵迥然不同始终不渝B.支离破碎摩肩
25、接踵大相径庭始终不渝C.四分五裂纷至沓来迥然不同一如既往D.支离破碎纷至沓来大相径庭一如既往答案D解析“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修饰“记载”,用“支离破碎”合适。“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这里是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纷到来,并非人多拥挤,用“纷至沓来”合适。“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迥然不同”语意太重,而且二者之间并非完全不同。“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始终不渝”,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这里修饰“研究”,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语文 对对 复习 课件 专题 10 综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