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用植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药用植物.ppt(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概述概述高等植物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低等植物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类别类别科数科数属数属数种数种数藻类4256
2、115菌类40117292地衣类91552苔藓类213343蕨类49116456种子植物类222197210188药用植物总计383230911146药用植物资源分类统计表药用植物资源分类统计表我国的中药资源种类张惠源等著 中国中药杂志1995年第20卷7期387-390页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在我国6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
3、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
4、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民间药和民族药的开发:从民族药中开发新药已达3700
5、多种,现有藏药3000种、傣药1200余种、蒙药1300余种、壮药700余种、维药600余种。我国现有商品药材中有5%以上的品种是由民间药和民族药逐步发展起来的。应用相关学科开发新药源利用近缘物种开发替代药物。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药用部位的综合开发。药用成分的综合开发。进行植物代谢途径研究。生物技术产物开发。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产业得到重视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剧增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的市场交易额平均每年增长约20%,已达到300亿美元,国家非常重视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和国家政府相关部门都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其中最有成效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多个中药材规范化药用
6、植物种植基地,以实行“良好农业规范”(GoodAgriculturalPractices,GAP)管理来监督药用植物的规范化生产如陕西省建立起了第一个符合GAP标准的丹参药源基地之后,全国已经陆续建立起600多个药用植物生产基地,栽培面积达到600万亩国家还建立了上百个重要的药用植物品种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在配套政策和设施建设上都给予足够的支持不足:目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多集中在开发种子植物,对藻类、菌类低等植物综合利用率很低。许多药用植物的根、茎等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疗效,但由于缺乏科学认知,造成了许多药用部位的浪费。另外,药用植物资源在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存在资源浪费。中国药用植物
7、资源面临的问题1,人口骤增,人类的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20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药用植物的社会需求急剧扩大到史无前例的规模。3,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导致部分药用植物的野生群体灭绝或濒临灭绝.对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既为我国中药产业开辟了广阔市场,也给宝贵的天然野生资源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屠呦呦资料屠呦呦,女,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8、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2-3。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
9、,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大隅良典资料大隅良典(YoshinoriOhsumi),1945年2月9日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福冈市。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与荣誉教授。2012年被授予京都奖基础科学奖。在2013年与2015年先后获得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和盖尔德纳国际奖。2016年,因“在细胞自噬机制方面的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隅良典在有关细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为阐明细胞适应环境的机制、“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义作出重大贡献。引用:中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思考王笑尘中国现代中药2006-03-16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董静洲;易自力;蒋建雄西部林业科学2005-06-30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邓群;郎涛;夏建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15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丁建;夏燕莉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10-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