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_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docx
《2022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_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_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_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党的报告明确提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大任务之一。报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体制和新的举措,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总体框架。县委、县政府依据党的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从年下半年起先 ,审时度势,对这个较小山区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场重大变革。到目前止,95%以上的县直行
2、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实行了由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集中管理和营运,共接管了这些单位的酒店、店面和改制企业剩余资产面积(含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本)共计4.7万多平方米,价值2亿多元。一年来,通过运作,筹集资金95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县里的各项事业建设,主动参与企业改制资产处置,帮助筹集资金505万元,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县级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改革探究了一条可取的道路。也很好地从源头上防止了国有经营性资产的流失,防止干部的腐败。 一、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 改革势在必行。2003年下半年,县委、县政府经过两年反复多次调查探讨,发觉县直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中的问题非常
3、严峻,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改制时国有经营性资产严峻流失。有的企业不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或者不经评估,随意定价转让变卖,个别人受益。2000年8月国有企业改制前,全县经济管理部门国有资产有2亿多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有1亿多元,由于监管不到位,这些国有资产随意低价变卖的状况时有发生,有的人从中获利;甚至还出现个别留守人员有“监守自盗”现象。 二是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缺乏监督。有的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或出租后的资金自用;有的部门或企业在国有经营性资产拍卖中存在“自卖自买”的现象;还有的部门和企业以职工安置不足为由,自行组织资产变现,脱离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
4、。 三是拍卖国有经营性资产的专项资金,不是用于安置职工。有的用于购买小车;有的用于装修办公楼;还有的以各种名义给自己发福利。而把企业职工的安置工作推给政府。 四是转移国有经营性资产。有的单位将国有经营性资产以“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国有资产经营性资产转移到其下属单位,制造本单位无经营性资产的假象;还有的单位将临街店面分给本单位职工,集体私分国有资产。 五是监管不到位。国有参股企业中的出资人出现“空位”和“缺位”,致使国有股本不能保值增值。 六是重债务轻债权。有的企业改制后,对企业销售人员的货款和社会上的债权不闻不问,致使企业债权“躺在帐上无人问津”。 通过调查、分析和论证,县委、县政府常委会和常
5、务会认为:上述种种问题和现象的产生,是1998年机构改革后,政府部门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的错位、越位问题,已演化成出资人“空位”“缺位”,它形成了各部门各单位对国有经营性资产只有权利,没有责任,更没有人或机构对国有经营性资产真正负责。这也正如群众称这些问题是一种“群龙戏水”现象,有的人借这种体制的机制的漏洞和弊端,想方设法将国有经营性资产挖空。就在笔者此次调研之时,县纪委正在查处某单位几个领导,从1998年到2003年(此次改革前)的几年间,将卖公家店面、公房的收入,实行开虚假工程款发票等手段,集体私分、贪污和挪用公款80多万元的重大案件。事实表明,原有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体制,将国有经营性资产分
6、散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经营,难以确保资产国有经营性经营资产的公开、公允、公正;难以堵塞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跑、冒、滴、漏”。对国有经营性资产既无保值增值的机制,又无任何监管的措施和手段,他只会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流失的一个又一个的“黑洞”,甚至诱导有的干部“下水”,成为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蛀虫”。为此,改革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机制和体制,实行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营运,势在必行。这不仅是防止对国有经营性资产接着流失、保值增值,而且是从源头上构筑和治理腐败,防止干部走向反面的一道重要的防线,只有从源头上堵住它,才能防止这些问题的产生。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本县
7、的实际状况,县委、县政府坚决做出确定,不管东西南北风,咬住改革不放松。全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必需做出重大的变革。为此,对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和已改制企业的国有经营性资产,一场实行重大改革的序幕在县拉开了。 二、不管难度有多大,强力推动实施它 心动更要行动。 (一)建立机构。县委、县政府在2003年9月,马上组建了县国有资产营运中心,与县国有资产管理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正科级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定编8人。并且明 确了他是全县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的主体。 (二)制定方案。2004年3月5日,县委、县政府随即制定并下发了县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营运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县国有经
8、营性资产的管理原则、范围、权限、接管方式、营运方法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纪律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组织发动。2004年 3月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直属单位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部署了全县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的总体方案,并强调要做到“四个到位”,即:端正看法,确保思想相识到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形势,端正看法,充分相识到实行国有资产集中管理营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求真务实,确保资产监管到位。要坚持彻底性、公开性和稳步推动性原则;凝合合力,确保接收工作到位,确保监管营运、债权债务和市场运作要规范;严明
9、工作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到位。 (四)资产接管。县委、县政府紧接着组织了由县委办、政府办主要领导为组长,由纪检监察、国有资产营运心、审计、财政、国土、房管等部门骨干参与的两个工作组,历时三个多月,对59个县直部门(单位)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核实登记和产权交接。在产权交接过程中,县委办、县府办、组织部、检察院、法院等单位带头做出表率,在开会其次天,就将本单位国有经营性资产全部移交到县营运中心,其他的太多数单位是支持和协作的,但也有少数单位不理解、不支持、不协作,甚至以各种方式来阻挠。其表现: 一是有的领导在相识上有差距。站在本单位和本部门的利益上,以强调要改善办公条件和单位职工福利、待遇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国有资产 管理 体制改革 工作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