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制图(第二章).pptx
《土木工程制图(第二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制图(第二章).ppt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图工土程木制第 2 页目录页04 曲面立体及其轴测投影绪论02 投影基础03 平面立体及其轴测投影01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05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第 3 页目录页10 道路、桥梁及涵洞工程图06 标高投影08 结构施工图09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图07 房屋建筑施工图第 4 页目录页04 曲面立体及其轴测投影绪论02 投影基础03 平面立体及其轴测投影01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05 工程形体的表达方法第 5 页本章导读本章导读工程图样是通过投影图来表达工程形体或建筑物的结构形状的。要看懂这些图样,就必须理解并掌握与投影有关的基础知识。为此,本章重点介绍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空间点、线、面的
2、投影和画法,以及用换面法求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实际形状、尺寸及与投影面的夹角等,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为学好后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第 6 页技能目标u了解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正投 影的基本特性。u掌握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投影 规律及物体的6个方位关系。u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和点的投影与直 角坐标系之间的关系。u掌握直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能够 熟练地在三面投影图和立体图上分 析相应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并 能判断点、直线和平面的空间位置。u能利用换面法求空间点、直线和平面 之间的距离或角度。技能目标第 7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第一节 投影的基本知识一、投影的概念及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物体在
3、灯光或日光的照射下,在墙面或地面上就会显现出影子,通过影子能看出物体的外轮廓形状。但影子仅是一个黑影,它不能清楚地反映物体的完整结构,如图2-1(a)所示。(a)影子图2-1物体的影子和投影第 8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人们对自然界的这一物理现象加以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把光线抽象为投射线,把物体抽象为形体(只研究其形状、大小、位置,不考虑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把地面和墙面抽象为投影面。即假设光线能穿透物体,而将物体表面上的各个点和线都在承接影子的平面上落下它们的影子,从而使得这些点、线的影子组成了能够反映物体形状的“线框图”,如图2-1(b)所示。(b)投影图2-1物体的影子和投影第 9 页第二章
4、 投影基础我们把这样形成的“线框图”称为投影。把能够产生光线的光源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投影线或投射线,承接影子的平面称为投影面。这种把空间形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要得到物体的投影,必须具备投射线、物体和投影面3个条件。其中,投射线可自一点发出,也可是一束与投影面成一定角度的平行线。这样,可将投影分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第 10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当光源S距离投影面为有限远时,所有投射线都交汇于一点(即投影中心),这种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用中心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如图2-2所示,H面上的abc就是空间ABC的中心投影。若改变空间ABC对投射中心S的距离,则所得投影ab
5、c的大小将发生变化,即中心投影不能反映空间几何形体的实形。(一)中心投影图2-2中心投影法第 11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当光源S距离投影面无穷远时,所有投射线都变得几乎平行,这种所有投射线都相互平行地经过空间物体,并在投影面上得到投影的方法称为平行投影法。(二)平行投影第 12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a)斜投影(b)正投影图2-3平行投影法在平行投影中,若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则为斜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图称为斜投影或斜投影图;若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则为正投影法,所得到的投影图称为正投影或正投影图,也可简称为投影,如图2-3所示。平行投影的投射线相互平行,所得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离投影中心和投影面的距离无
6、关。第 13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二、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用图样表达形体空间形状的方法,称为图示法。用图示法表达工程形体时,根据表达的目的和被表达对象的特性不同,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图示方法。工程中常用的图示法有透视投影图、轴测投影图、正投影图和标高投影图。第 14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用中心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在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称为透视图,如图2-4(a)所示。透视图与照相原理相似,相当于将相机放在投影中心所拍的照片一样,具有形象、逼真、立体感较强、符合人“近大远小”的视觉特点。但作图较繁琐,且建筑物各部分的确切形状和大小不能在图中度量,常用作建筑设计方案比较、展览或绘制建筑物的效果表现图。(一
7、)透视投影图(a)透视图图2-4透视图和轴测图第 15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轴测投影图是用平行投影法(正投影法或斜投影法)将物体投射到单一投影面上所得到的图形。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的角度不同,轴测图可分为正轴测投影和斜轴测投影,如图2-4(b)和(c)所示。(二)轴测投影图(b)正轴测投影(c)斜轴测投影图2-4透视图和轴测图轴测投影图具有一定的立体感,能反映出物体的长、宽、高,但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作工程辅助图样。第 16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用正投影法将物体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垂直的投影面投影,再按一定规律将投影面展开到一个平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称为正投影图,工程上最常用的是三面
8、正投影图。图2-4所示形体的三面正投影图如图2-5所示。(三)正投影图图2-5三面正投影图正投影图作图简便,度量性好,可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常用于绘制建筑施工图和建筑结构图等。但正投影图的立体感差,只有具备制图知识的人才能看懂。第 17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标高投影图是一种带有高度数字标记的单面正投影图,如图2-6所示。作图时,需将间隔相等而高程不同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投影面上,并标出等高线的高程。标高投影图常用来绘制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和道路等方面的平面布置图样。(四)标高投影图(a)透视图(b)标高投影图图2-6标高投影图第 18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三、正投影的基本性质正投影的形成条件是
9、投射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因此,正投影图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实形性:当物体的某一平面(或棱线)与投影面平行时,其投影反映实形(或实长)。如图2-7(a)中,平行于V面的平面P和形成平面P的所有棱线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其实形。(a)实形性图2-7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第 19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积聚性:当物体的某一平面(或棱线)与投影面垂直时,其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或一个点)。如图2-7(b)中,垂直于V面的平面Q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条直线,棱线BC积聚成b(c)点。(b)积聚性(c)类似性图2-7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第 20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类似性:当物体的某一平面(或棱线)与投影面倾斜时,
10、其投影与该平面(或棱边)类似,即凹凸性、直曲性和边数类似,但平面图形变小了,线段变短了。如图2-7(c)中,倾斜于V面的平面R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是平面R的类似形。(c)类似性图2-7正投影的基本特性第 21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第二节 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物体的一个投影只能反映两个方向的尺寸,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有可能相同,如图2-8(a)所示。因此,一个投影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a)不同物体的单面投影相同图2-8物体的单面投影和两面投影第 22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用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作投影面,将物体向这两个投影面作正投影,这两个投影联合起来能表达物体长、宽、高3
11、个方向上的尺寸。因此,一般情况下,两面投影能清楚表达物体的形状,但有些物体用两面投影也不能准确表达其形状,如图2-8(b)所示。由此可见,要确切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就需要建立一个三面投影体系。(b)不同物体的两面投影相同图2-8物体的单面投影和两面投影第 23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一、三面投影体系的建立要唯一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通常将物体放在由3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组成的三面投影体系中,然后向这3个投影面分别进行投影。这3个相互垂直的投影面称为三面投影体系,如图2-9所示。图2-9三面投影体系第 24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其中,处于正立位置的平面称为正立投影面,简称正立面,用“V”标记;处于侧立
12、位置的平面称为侧立投影面,简称侧立面,用“W”标记;处于水平位置的平面称为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用“H”标记。3个投影面之间的交线称为投影轴,分别用OX,OY和OZ表示,3根投影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第 25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二、三面投影图的形成与展开将物体放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并使物体的主要表面平行于投影面,然后采用3组分别垂直于3个投影面的平行投射线对物体进行投射,即可得到物体的三面投影图,它们分别是V面投影、H面投影和W面投影,如图2-10所示。图2-10三面投影图的形成第 26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V面投影:又称正面投影,是由前向后投射时物体在正立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H面投
13、影:又称水平投影,是由上向下投射时物体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W面投影:又称侧面投影,是由左向右投射时物体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投影图。第 27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为了把相互垂直的3个投影面上的投影画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图时需将相互垂直的3个投影面展开在同一个平面上。展开方法是:V面保持不动,将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将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分别使其与V面处于同一平面。这时,OY轴被分成两条,分别用OYH(在H面上)和OYw(在W面上)表示,如图2-11(a)所示。(a)图2-11三面投影图的展开第 28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由于投影面是假想的,投影面的大小并不影响投影
14、图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在实际绘图时不必画出投影面的线框。此外,也不需要注写H,V,W字样。展开后的三面投影图如图2-11(b)所示。(b)图2-11三面投影图的展开第 29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三、三面投影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三面投影图表示物体3个方向上的投影,所以3个投影图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物体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和展开过程可以看出,三面投影图在投影和方位上具有如下对应关系。由图2-11(b)可知,V面和H面投影都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展开后这两个投影左右对齐,这种关系称为“长对正”;V面和W面投影都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展开后这两个投影上下对齐,这种关系称为“高平齐”;H面和W面投影都反映了物体的宽度,
15、这种关系称为“宽相等”。(一)投影关系(b)图2-11三面投影图的展开第 30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正投影图重要的投影对应关系。作图时,“长对正”可用靠在丁字尺工作边上的三角板将V面投影和H面投影对正;“高平齐”可直接用丁字尺将V面投影和W面投影拉平;“宽相等”可利用以原点为圆心所作的圆弧将宽度在H面投影与W面投影之间互相转移,也可利用45辅助线保证H面投影和W面投影的关系,如图2-12所示。(a)用圆弧表示(b)45辅助线表示(c)45辅助线表示图2-12三面投影图的投影关系第 31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无论是整个物体,还是物体的局部(如某条棱边、某个顶点及平面等),
16、其三面投影都必须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等”关系。在今后画图、读图、度量及标注尺寸时,都要遵循和应用这一投影规律。注意第 32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三面投影图不仅反映了物体在长度、宽度和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关系,同时还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位。如图2-13所示,V面投影(正面投影)反映物体的上、下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H面投影(水平投影)反映物体的前、后和左、右的相对位置关系;W面投影(侧面投影)反映物体的前、后和上、下的相对位置关系。(二)方位关系图2-13三面投影图的方位关系第 33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四、绘制三面投影图的注意事项绘制三面投影图时,可设想分别从物体的
17、前方向后、左侧向右和上方向下观察物体,如果棱边和轮廓线可见,则用粗实线表示;如果棱边和轮廓线不可见,则用细虚线表示。当粗实线与虚线或点画线重合时,应画成粗实线;当虚线与点画线重合时,则应画成虚线。此外,画图和读图时,要特别注意H面投影和W面投影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和尺寸关系。第 34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解:H面投影可根据三面投影图的“三等”关系和6个方位关系来补画,具体补画过程如下。(1)根据“长对正、宽相等”补画基础长方体的H面投影,如图2-15(a)所示。(2)根据“长对正、宽相等”补画基础长方体上缺口的H面投影,如图2-15(b)所示。【例2-1】根据图2-14中的立体图及V面和W面投影
18、,补画其H面投影。图2-14已知条件(a)(b)图2-15补画H面投影第 35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解:在H面投影上找出m和a线框所代表的图线m和a,如图2-16(b)所示。由于H面投影反映物体的前、后、左、右关系,且图线m在图线a的上面,故M面在A面的后方。在H面投影上找出q和c线框所代表的图线q和c,由于图线q在图线c的右侧,故Q面在C面的右侧。在V面投影上找出n和b线框所代表的图线n和b,由于V面投影反映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且图线n在图线b的下方,故N面在B面的下方。【例2-2】分析图2-16(a)中m,n和q线框所代表的平面分别与a,b,c线框所代表的平面的方位关系。(a)图2-1
19、6分析平面的方位关系(b)图2-16分析平面的方位关系第 36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第三节 点的投影房屋形体由多个侧面围成,各侧面相交于多条侧棱,各侧棱相交于多个顶点,如图2-17中的顶点A,B,C,J。从形体角度来看,只要把这些顶点的投影画出后,再用直线将各点的投影一一连接,就可以得到该形体的投影。由此可见,点是形体的最基本元素,其投影规律也是线、面、体投影的基础。图2-17房屋形体第 37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一、点的三面投影若将空间点A置于三面投影体系中,然后自点A分别向3个投影面作垂线(即投射线),交得的3个垂足点a,a和a即为空间点A的H面投影、V面投影和W面投影,如图2-18所示。(a
20、)(b)(c)图2-18点的三面投影第 38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画投影图时通常规定,空间点用大写拉丁字母A,B,表示,H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如a,b,;V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一撇表示,如a,b,;W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两撇表示,如a,b,。由图2-18中点A的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可总结出点的投影规律,具体如下。(1)点A的水平投影a和正面投影a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2)点A的正面投影a和侧面投影a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一)点的投影规律第 39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3)空间点到某一投影面的距离,等于另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到与该投影面相交的投影轴的距离,即
21、A点到H面的距离;A点到V面的距离;A点到W面的距离 。由上述可知,点的两面投影即可确定点的空间位置。因此,只要给出点的两面投影,就可以求出其第三面投影。第 40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分 析:根 据 点 的 投 影 规 律 可 知,aaOX。因此,过a点作OX轴的垂线,所求点a必在该垂直的延长线上。由aaZ=aaX可确定点a的位置。作图步骤:(1)过a点作OX轴的垂线并延长。(2)过a点作OYW轴的垂线交OYW轴于aW点。【例2-3】已知点A的正面投影a和侧面投影a,如图2-19(a)所示,求该点的水平投影。(a)图2-19求点的水平投影第 41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3)以O点为圆心、OaW为半
22、径作圆弧,交OYH轴于aH点。(4)过aH点作OX轴的平行线,与过a点的竖直线相交,则交点即为所求的水平投影点a,如图2-19(b)所示。(b)图2-19求点的水平投影第 42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空间点可用直角坐标“x,y,z”,来表示。由图2-18中可以看出:Aa=aaZ=aaY=x,x坐标即为空间点A到W面的距离。Aa=aaX=aaY=z,z坐标即为空间点A到H面的距离。Aa=aaX=aaZ=y,y坐标即为空间点A到V面的距离。(二)点的投影与坐标(a)(b)(c)图2-18点的三面投影第 43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作图步骤:(1)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以作为投影轴,然后在OX轴上向左量取
23、15,得aX点,接着过aX点作OX轴的垂线,如图2-20(a)所示。(2)在过aX点的垂线上向上量取20得a点,向下量取10得a点,如图2-20(b)所示。(3)过O点画出45斜线,然后由a点和a点作出a点即可,如图2-20(c)所示。【例2-4】已知空间点A(15,10,20),求作它的三面投影图。(a)(b)(c)图2-20求空间点的三面投影第 44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二、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是以其中一个点为基准,来判断另一个点在该点的上方或下方、前面或后面、左侧或右侧。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其坐标关系来判断,具体表现为:(1)x坐标确定两点的左右关系,x坐标大者在
24、左边,x坐标小者在右边;(2)y坐标确定两点的前后关系,y坐标大者在前边,y坐标小者在后边;(3)z坐标确定两点的上下关系,z坐标大者在上边,z坐标小者在下边。(a)(b)图2-21两点的相对位置第 45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空间两点位于某一投影面的同一投射线上,则这两点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必定重合为一点,我们将这两点称为该投影面的重影点。如图2-22(b)中,A,B两点在H面上的投影为重影点。三面投影图中,重影点中的可见点标注在前,不可见点应加圆括号注写在可见点的后面,如图2-22(b)中的a(b)。(a)(b)图2-22重影点及其可见性第 46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重影点可见性
25、的判断应遵循“前遮后(前可见后不可见)、上遮下(上可见下不可见)、左遮右(左可见右不可见)”的投影规律。提示第 47 页第二章 投影基础作图步骤:(1)根据A点的3个坐标值作出其三面投影,如图2-23(a)所示。(2)沿OX轴方向量取12(即75)并作OX轴的垂线,沿OY轴方向量取6(即126)并作OY轴的垂线,两条垂线的交点b即为B点的H面投影,如图2-23(b)所示。(3)沿OZ轴方向量取10(即64)并作OZ轴的垂线,该垂线与过b点的竖直垂线的交点为b点,最后根据b和b点作出b点,如图2-23(c)所示。【例2-5】已知空间点A(7,12,6),B点在A点的左侧5mm、上方4mm、后方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 制图 第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