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ppt
《猪肠道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肠道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猪腹泻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北京中农奥美生物制药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农奥美生物制药业有限公司于广秋于广秋1590405651015904056510http:/http:/http:/http:/http:/http:/一一.猪的猪的胃肠道的结构与生理特胃肠道的结构与生理特点点 胃肠道主要包括胃、小肠、大肠三部分。(一)胃(一)胃 胃为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分为四部:胃的上端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接;下端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中间大部分为胃体;自贲门向左上方突出的部分为胃底。胃壁的组织也分为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胃粘膜表面层是上皮柱状细胞,表面有许多
2、褶壁,粘膜面上分布有胃小窝,其下为胃腺,每日可分泌胃液约2L。胃液主要含胃蛋白酶、0.4%0.5%的盐酸和粘液。胃蛋白酶的含量代表胃液的消化力,在酸性(pH 2)条件下,它能使蛋白质水解为蛋白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因而临床用胃蛋白酶治疗消化不良时,往往要配给稀盐酸才会取得好的疗效。盐酸的作用主要是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成胃蛋白酶,并提供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消化食物;抑制和杀灭胃内细菌;进入小肠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同时促进铁和钙在小肠的吸收。粘液呈弱碱性覆盖于胃粘膜表面,起保护作用,并能润滑食物。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肌层由平滑肌组成
3、,分为环行肌(内层)和纵行肌(外层),两肌层间夹有由植物性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的肌间神经丛,支配平滑肌的活动。所以,胃粘膜层的作用主要是对食物进行化学消化,而肌层的作用主要是完成对食物的机械消化。总之,胃的主要功能是暂存食物和对胃内食物初步消化,通过胃的运动送入十二脂肠。口服的药物在胃内主要是被崩解、分散和溶解。大多数药物在胃内的吸收较差,主要有三个生理因素的影响:胃液pH空腹时胃液pH约0.91.5,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但胃液pH变化,则影响其吸收,如食后pH上升到3.05.0,疾病使胃液pH升高或降低,一些药物本身可促进或抑制胃液的分泌,使pH发生变化等胃粘膜结构胃粘膜表面虽有许多
4、褶壁,但缺少绒毛,故吸收面积有限。另外,药物吸收通过胃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胃的运动胃蠕动可使食物和药物充分混合,同时有分散搅拌作用,使与胃粘膜充分接触,有利于胃中药物的吸收,同时将内容物向十二指肠方向推进。胃排空的快慢对药物的吸收也有一定的影响。(二)小肠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成,上端起于胃的幽门,下端连接盲肠,全长约57m,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十二指肠与胃的幽门相接,胆管和胰腺管开口与此,排出胆汁和胰液,以消化食物和中和部分胃酸,使pH升高。空肠和回肠悬于腹腔中下部,空肠较回肠管径大,环状皱壁和绒毛结构多。小肠粘膜有许多环状褶壁,并布满大量指状细小突起的绒毛,每一根绒毛的顶
5、端细胞膜有突起的微绒毛,面积可达45mm2。褶壁和绒毛使小肠与食物充分接触,并使食物进一步充分消化和吸收。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前两者都是输送营养物质的途径。小肠粘膜的上皮向下凹陷形成小肠腺,其分泌的小肠液主要含多种消化酶和粘液。小肠的消化吸收过程需要38h。呈弱碱性,分泌量每日约13L。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各种消化酶适宜pH为78,胰液为消化酶提供最适合的pH值。胰液为弱碱性液体,pH约为7.88.4,每日分泌12L,主要成分中的碳酸氢盐,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小肠的前部pH值较低,随着小肠的延伸pH值逐渐升高。小肠液的作用主要是进一步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使其成为适于
6、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以便被更好的吸收,另外可起润滑作用,便于食靡通过。总之,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一般,每日进食液体(约1.5L)和肠道分泌液体(约8.5L)总计大约10L,其中约9.5L是被小肠吸收的,其余0.5L则经过回盲瓣进入大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胃肠脾胰的静脉汇总成门静脉,进入肝脏,被机体利用。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平滑肌的蠕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交感神经兴奋时,消化液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易引起腹泻。大多数的口服药物主要在小肠吸收,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也在小肠。药物在小肠被吸收的生理因素:小肠液p
7、H小肠液pH为78,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主动转运吸收的药物由载体或酶促进吸收,一般不受pH的影响;小肠的吸收面大小肠粘膜表面大量的绒毛构成了很大的表面积,约达70m2,可与药物充分接触;药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可达38h。这样可使肠的固有运动对固体制剂进一步崩解,使之与肠液充分混合溶解,并增加了其与粘膜的接触,利于药物吸收。但小肠液含有的酶类,可对一些药物起作用,如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口服无效。(三)大肠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其口径较粗,肠壁较薄,全长1.5m,在腹腔内形成一个半封闭的方框,空肠和回肠盘踞在内。大肠(除阑尾和直肠外)表面有三条沿肠方向平行的结肠带,在带间肠壁有横沟
8、隔开的囊状突起为结肠袋,结肠袋附近有由于脂肪聚集而形成的突起,称肠脂垂。这三个形态特点是大肠的主要标志。大肠粘膜分泌肠液主要是大肠内容物对肠壁机械刺激引起。大肠液的pH更高,约为8.38.4,其主要成分是粘液。粘液的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并润滑粪便。大肠的粘膜上有皱纹但没有绒毛,有效吸收表面积比小肠小的多,故其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盐类和极少量的营养物质,并储存食物残渣。药物在大肠的吸收主要是直肠给药和结肠定位给药。结肠是特殊的治疗结肠疾病的释药部位。如多肽类药物可以结肠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结肠有400余种细菌,主要是厌氧菌。物质通过结肠的速度较慢,加之结肠的分泌液量少,因而药物释放后可得
9、到较高浓度梯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二.腹泻的原因(一).引起腹泻的原因?1.肠道感染性疾病a.细菌性肠炎(如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魏氏梭菌引起的红痢、增生性肠炎等)。b.猪密螺旋体引起的痢疾。c.肠道真菌病。d.原虫病(球虫、阿米巴虫)。e.病毒性肠炎(轮状病毒、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2.肠道非感性炎症炎症性肠病(溃疡性肠病)、胶原性肠炎。3.消化不良性腹泻:奶硬、突然换料、过食、饲料品质不良等。4.功能性及过敏性腹泻:着凉、饲料过咸、应激(如肠易激综合症)、毒素刺激。温度、低血糖(饥饿性腹泻)、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大豆过敏)、缺铁性腹泻、酶和胃酸不
10、足性白痢猪瘟回盲瓣扣状肿回肠增生性肠炎增生性肠炎(二).腹泻的发生原理1、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肠炎因细菌、病毒、原虫或真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侵袭胃肠粘膜,使粘膜受损发炎,粘膜下层的神经丛以及感受器把这种刺激转化成神经脉冲,通过神经束传到大脑,大脑为了保护肠粘膜免受进一步侵害,使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导致胃肠分泌增多,肠蠕动加强,引起腹泻。同时消化不全的食物,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使血液中的水分反渗入肠腔,加重稀便的产生。2.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因换料、天气、水质、着凉等应激因素引起的腹泻。这种腹泻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因为外界因素刺激相关的神经节,传入大脑后,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肠蠕动增强,分泌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肠道 发病 原因 防治 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