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古文教学_小学小古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古文教学_小学小古文教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古文教学_小学小古文教学 小古文教学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小学小古文教学”。 第一板块:回顾白话故事 1、师:同学们,读过老师给你们的两篇文章了吗?这两篇小故事,都出自于生(齐):伊索寓言 2、对,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伊索寓言,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它饱含着人类的才智,是让全世界傲慢的一部经典。 3、师:读好了吗?(生点头)什么叫好?谁来说说怎样算读好了? 生:读通了。 生:读熟了。生:读懂了。 师:朗读好又是什么标准? 生:有感情。生:文字通顺。生:读流利。生:读正确。 师:读正确、读流利是读文章最基本的要求。读一篇故事还要读
2、出什么? 生:读出故事中人物的不同语气。 生:读出故事中的情感。 生:读懂故事中的启示。 4、师小结“读好的标准”:不仅能恰当地断句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还能读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5、选取寓言中的相关句子,生试读。 师: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狐狸,写狐狸的话,有两处。请同学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句子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确定是酸的,不好吃。” 句子二:他有意站在蝉的对面,赞美道:“您的歌声这么奇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颂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好听的歌喉吗?” (1)指名读,点评。(一生起来读,读书语气平淡。) 师:你真的认为葡萄是酸的吗?(生摇头)你心中在想什么?那应当怎么读?
3、(生再读,强调了“确定”和“不好吃”。) 师:读得好啊,明知不是这样,还要舍命劝服自己,欺瞒自己。狐狸的内心一下子被你读了出来。这就是绘声绘色。 (2)引导感悟语气的不同。 师:同样是欺瞒,这两只狐狸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只是自欺欺人,其次只是在欺瞒蝉。 师:请你读其次只狐狸。(生读,不是很到位。) 师:你认为你这样说能打动那只蝉吗?举荐你们班朗读高手来读读?(一生读,不错,感情充分,声音甜蜜。听课老师鼓掌) 6、师(过渡):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 师(范读文言文):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似此葡萄绝非珍贵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全场惊异,
4、老师朗读声音甜蜜,而且极具仿照力,把狐狸的语言读的惟妙惟肖。听课老师掌声如雷,感叹老师的朗读水平之高。) 师:刚才是你们这些小狐狸说的话,现在是 生:老狐狸说的话。(生笑) 师:老狐狸说的是什么话? 生:古文。 师:古文又叫 生:文言文。 师:有意思吧,我以前也觉得难,可后来读着读着就觉得有意思了。 其次板块:诵读文言故事 (一)初读,激发阅读爱好,读准字音和停顿。 1、课件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伊索寓言的来历。 敬爱的小挚友,信任你肯定读过狐狸与葡萄乌鸦和狐狸等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一书。可你知道吗,这本书早在1840年就被翻译到了中国,最初的译名叫意拾喻言。翻译者是英国的罗
5、伯特汤姆。 有意思的是,这个叫罗伯特汤姆的“老外”翻译时运用语言是文言文,每篇寓言的寓意还引用中国的名言、谚语、俗语,于是乎,故事中的狼、狐狸、乌鸦都说起了中国的古话,满口之乎者也,读起来非常好玩。信任你肯定会喜爱! 2、课件出示文言文狐与葡萄,并下发文言教材,学生拿到教材立即饶有爱好地读起来。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3、师巡察(稍作等待):读完了吗?给你什么感觉? 生:难读,读不懂。生:好玩。生:不太明白。 4、指名试读。 师:谁最有志气?(一生读,没节奏,个别字音和停顿有误) 师:你自己评价一下如何? 生:有些地方不够精确,读得不流利。 5、师范读,并提出要求:听老师读,留意和自己读得不一样
6、的字音和停顿,拿出笔来,标注一下。 6、生自读,师再请第一个学生读,随机点拨指导。 师:孩子,你再读一遍好吗?(生读得不错,进步明显。) 师:只有一个小地方出了点小问题:“见人才德出众”,要在“人”后断句,“才德出众”是个四字词语。 师:谁再来试试?谁是高手之高手?(又有生读,绘声绘色,全场掌声,学生非常兴奋。) 师激励评价:你就始终笑下去吧! 7、抓住重点词、难断句理解:“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的停顿。“大快朵颐”的意思。(借助注释解决) 8、师带读指导(语气确定,打开口腔,字正腔圆),学生渐渐地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节奏感越来越好,读得非常快乐。 师:读到这会儿,我想知道,你对文言文又
7、有什么感受?文言文还难吗? 生:白话文中的许多句子都浓缩成了一句话。 生:文言文真不难了,很有意思。 生:我觉得文言文很有韵味。 生:中国的古文很妙。 师: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种感觉你喜爱吗? 生:喜爱。 师:是啊,文言文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字,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啊,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有韵律,我们怎能不喜爱呢。(板书:韵味) (二)品尝“之”字,感受文言的音韵之美 1、师(过渡):这“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为什么这么有韵味呢?你们发觉没有,这篇文言文里哪一个字特殊多?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视力。(出示全文)生:“之”字特殊多。 师:圈一圈,究竟有多少个“之”?(生圈出八个“之”。课件
8、中“之”以红字突出,印证学生的答案。) 2、师:同是一个“之”,意思可不一样,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听老师读,考考你们的耳力。(师范读,强调“之”字,学生仔细倾听,听得兴致勃勃。)师:听出来了?说说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老师读得很好玩,像古人在说书。 生:“之”字读得快慢不一样。 生:“之”的轻重缓急都不一样。有些读得长,有些读得很短促。 师:哪个读得最长? 生:“垂涎久之”的“之”读得最长。 师:好,借用音乐的节拍来比方。假如这个“之”是两拍,哪么,有读一拍的“之”吗?有读半拍的“之”吗? 生:“珍贵之品”“罕见之物”的“之”读半拍。 师:猜一猜,罕见之物中的“之”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之”
9、是“的”的意思。 师:对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珍贵的东西,罕见的物品”,这里的“的”我们读得很短促。一起跟老师读。(师带读:猿升之技、珍贵之品、罕见之物、卑鄙之辈、拂人之性、违心之谈。) 师:有读一拍的“之”吗? 生:“方以之为食也”的“之”。 师:这里的“之”是什么意思? 生:指的是它、葡萄。 师:对啊。“之”在文言文里常常用来代前文说的人或物。 师:那“垂涎久之”的“之”为什么读得最长呢? 生:垂涎了很长时间了。 生:口水流得很长了。 师:有意思,你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吗? 生:垂涎久之 师:听出来了,狐狸的口水流到胸脯上了。有流得更长的吗? (生又读,有意拉了很长的声音,大家笑。) 师:长
10、是长了,可平平的,不太好听。我来创新一下。 (师吟“垂涎三尺”,夸张得把“之”读得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生大笑,全场掌声不断。师打趣说,这就叫“垂涎三尺”。) (三)读好“四字词句”,感受文言的节奏之美 1、师(过渡):要是没有这个“之”,读起来是个什么味?(师读,读到“垂涎久”突然停住。生笑。)什么感觉? 生:少了一拍。 2、师:对啊,你看这句话,连续的四字句,读起来多有节奏啊。(板书:节奏)课文中还有许多的四字词、四字句,你们发觉了吗?(生圈四字词句,沟通。) (课件出示): 昔有一狐,见葡萄满架,万紫千红,累累可爱,垂涎久之。奈无猿升之技,不能大快朵颐。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诽,无微不
11、至。乃表里不一,自慰曰:“似此葡萄绝非珍贵之品,罕见之物。况其味酸涩,吾从不下咽。彼庸夫俗子方以之为食也。” 此如世间卑鄙之辈,见人才德出众,自顾万不能到此地步,反诋毁交加,假意清高。噫,是谓拂人之性,违心之谈也。 3、师:有些四字词语,我们至今还在用。如“万紫千红”“庸夫俗子”“表里不一”等。(生练读,师要求各自找找节奏,有节奏地读。) 4、师生合作,打节拍齐读。(在老师细心指导下,学生读四字词读得琅琅上口,文言文的朗读也渐入佳境。) 5、全班齐诵背诵。(课件隐去红色词语,生再读。大多数学生都能背出。) (四)听吟诵,感受文言的吟唱之美 1、师(过渡):读到这会儿,文言文在你唇齿之间留下什么
12、味道?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词语许多,像绕口令,好玩,很好听。 生:琅琅上口,有节奏感。 生:文言文很好玩味,有意思。 2、师:是啊,汉语是世界上最具音乐性的文字啊。所以古人诵读文章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吟唱起来了。(课件播放:唐老先生吟诵狐与葡萄,让学生感受吟诵是怎样的一种诵读。) 师:谁来试着吟一吟。 (一生学着吟诵一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师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吟唱。全场掌声不断。) 师笑说:好啊,老先生吟的是唐调,你们这是真正的胡(狐)调、叶调 3、体会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不同。 4、师:文言文好玩吗?(生点头)难读吗?(生纷纷摇头)。那鸦狐这篇古文,就请你们回去自己读一读。 第三板块:改写文言
13、文 1、师(过渡):其实文言文还是有点难度的,只是同学们很擅长学习,所以学得那么快。老师这有一个故事,始终没有找到它的文言版本,你们能帮我一下吗? 2、把课前读的白话文蝉与狐狸改写成文言文。每人可选一句改写。(课件出示要求): (1)任选一句改写成文言,句意不变。 (2)别忘了用上“之乎者也”。 (3)写完了,读一读,推敲推敲,设法让句子有节奏,有韵味。 3、生改写,师巡察,随后沟通。(学生的改写让在座的老师们非常惊羡,赐予阵阵掌声。) 试举几例: 1)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改写:昔有一蝉,栖树吟也。狐思之食也,设圈套之。 2)他有意站在蝉的对面,赞美道。 改写:
14、狐与蝉,对面而立,谓蝉曰。 3)您的歌声多奇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颂家。 改写:闻先生之歌,动人之心,此谓才德出众也。 4)蝉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改写:蝉觉有诈也,便摘叶掷与狐,狐为是蝉,扑与叶。 4、结课: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寓言,其实中国古代的寓言也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喜爱文言文,爱上我们中国的文化。 小古文教学反思 小古文教学反思本学期的校级公开课上,我尝试地上了一节自己从未上过的小古文教学。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是去年在乐清听了朱文君老师的一人性缓,老师的幽默、学生的灵动,让我深. 小古文教学初探 其次课堂论文上栗镇新建小学 吴丽芳小
15、古文教学初探放风筝初识小古文,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年暑假,闲来无事,便加了许多教学群,其中就有一个特地的绘本阅读教学. 塞翁失马小古文教学实录 读塞翁,说祸福第89课塞翁失马教学实录(适合小学五年级)【课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 小古文教案 小小少年大才智教学设计课型:小古文教学 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小古文。2、阅读两篇小古文,理解其意思。3、积累古文中常用字的意思。4、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这两则小古文. 小古文教案 虎与刺猬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隋朝笑话集启颜录,是一则幽默讽刺的寓言小故事。全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其实很简洁,告知人们遇到事情要沉.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