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2 .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4 .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 .理解古诗大意。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猜古诗导入课题。1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了,现在老师出示图片,请你们猜猜是哪首古诗?2 .师:介绍诗人李白.揭示课题一望天门山,解释诗题。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 长江两岸。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
2、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 什么感受?3 .师抽答。4 .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 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5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一一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指导生字的读音。3 .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4 .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1 .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 .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
3、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割断。至此回:到这里回 旋。出:耸出来。孤帆:单独一只船。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3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 全诗一起说一说。)诗文解释: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1 .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2 .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句诗,一幅画)3 .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4 .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5 .观看赏析视频。6 .教师: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指导书写“断、楚”。2 .教师总结: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 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 宽阔的胸襟。3 .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天门中断一楚江开I气势磅礴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之情碧水东流一至此回雄伟秀丽望天门山JI 青山一相对出山水相映孤帆一日边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