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竹节人(教案).docx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竹节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竹节人(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瞿单元说明本单元以“阅读方法”为主题,包括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 都是要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找到恰当的阅读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教学本单元课文时,要指导学 生梳理文章脉络,理清学习任务,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并根据阅读任务有针对性地运用阅读方法。 写事物时,注重融入情感,表达看法,本单元的习作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 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点滴事物,在习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语文园地”则是通 过系统性地总结、语用练习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表达能力。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竹节人2回忆童年时竹节人游戏给 作者带来的快乐。1 .会写28个字,会写39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 重要文段。3 .能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 路。4 .能根据阅读任务和材料提取有效信 息。5 .学习阅读记叙文、科普文、非连续性 文本的方法。6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 历史文化的情感和勤于思考的兴趣。宇宙生命之谜2以科学的视角探索宇宙中 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故宫博物院1通过四组材料,从故宫博物 院的结构、太和殿修复的历 史、故宫博物院官网简介、 平面示意图四个方面来介 绍故宫博物院。习作2让生活更美好1 .能结合
3、生活体验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2 .能通过具体事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读的最终指向之一就是学会表达。4 .老师对竹节人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呢?(1) 一开始,老师的态度怎样?课件出示: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 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麋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从“大步流星” “怒气冲冲”“伸手一拂”“一把抓去”这些词可见老师对孩子们上课玩竹节人 的做法非常生气。(2)后来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 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
4、意到我们在偷看。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后来,老师的态度变得“全神贯注”“忘乎所以”早已沉浸在玩竹节人的快乐之中,多么有趣 的一幕啊!说明老师也喜爱竹节人。5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变得怎样?你从这句中读出了什么?课件出示: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读出了 “我”心情的变化,原本的沮丧和对老师的不满荡然无存,“我”感到了快乐,因为老 师也和“我” 一样迷上了竹节人,这令“我”感到心满意足。他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 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我们”在不应该的时候玩罢了。6 .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可以删去吗?预设1:
5、讲述老师与竹节人的故事,突出竹节人这个有趣的童年玩具甚至受到了老师的青睐,抒发 了 “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预设2: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和老师构成了 “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7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表 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 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作者用童年的 回忆告诉我们:简易的物质也能带来心灵的快乐和满足!【设计意图】文本的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让人忍俊不禁,教师在这个环节抓住
6、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情绪变化,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心理,对人物的感受更加立体化了。四、布置作业L试做一个竹节人,给小伙伴讲讲它的玩法。2.写一个与老师有关的童年故事。板书设计制作竹节人的过程I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怎样玩竹节人加工竹节人上课还想着斗竹节人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没收竹节人自己玩竹节人教学反思竹节人是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后也偷玩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眷恋。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 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
7、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 “有目的性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1 .故事情节层层深入。本篇文章以儿童视角行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阅 读欲望,接下来给出主题:“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童年的一段趣事就呈现在学生 面前。此时的文字犹如一股涓涓细流,汩汩而来。做竹节人、玩竹节人层层递进,让人真切地感受 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斗竹节人的乐趣。.2 .阅读任务层层递进。课前导读中直接根据课文内容呈现了三个阅读任务。这三个阅读任务 由说明到理解感悟,最终指向表达。三个阅读任务又由快速浏览到略读,最终指向精读。无论是语 文能力的学习还是阅读策
8、略的实践都在层层推进,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表达看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两个语文要素。3 .阅读策略层层整合。通过单元导语、课前任务、课文内容、课后习题整体组合,前后联系, 逐步呈现“有目的地阅读”这一主题,这种阅读策略已经自然而然、春风化雨一般地运用了 “语文 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双线并进。达自己的看法。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出不 同阅读任务的不同阅读方法。2 .能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人入迷时的场 景。3 .能有条理、有逻辑地口头表达观点。4 .朗读、背
9、诵古诗春日。9竹节人目标教学1 .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浏览课文。3 .通过文中表达竹节人给作者带来乐趣的语句,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4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重点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难点像略像略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教学1 .字词教学本课14个生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词语和语段进行教学。可把本课的词语进行分类, 分别有“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这类跟动作有关的词,“疙瘩”“冰棍”这类名词,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这类形容
10、词,还有“沮丧”“忘乎所以”这类描绘神态的词语。不同类 型的词语要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在学习“威风凛凛”的时候,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别,体会竹节 人有气势的样子。在识记“跺脚”“大步流星”“轻手轻脚”时可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 记忆。理解“别出心裁”中“裁”字的字义,积累“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这类四 字词语并学会运用。2 .阅读理解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品析。阅 读应该有更强的目的性,要与锻炼思维能力、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相整合。本课学习,要理清三个 不同的阅读任务,通过快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精准找到与阅读任务密切关联的文
11、段内容,并抓住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文字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总结本文的表达方法。既重视对学生阅读分析 与整合能力的训练,也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六年级语文学习的方向。3 .表达运用、准备学会多种形式的语言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也是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表现。学 生在学习文章后,能学会通过说明性、叙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做到语言形式与表情达意的 统一,实现了文本学习的迁移运用,把学习落实到语用上。学刖1.预习提纲(1)通过朗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与三个阅读任务相对应的文本段落。(3)用“”画出你觉得有意思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
12、注,写写你的感受。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豁、凛”等14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疲倦”等17个词语。2 .朗读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梳理文章脉络,明确阅读任务。教学过程Y_一、谈话导入,引入“竹节人”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玩具吗?你们小时候最爱玩什么玩具?有动手制作过玩具吗?(学生自由讨论、交流)2 .今天,咱们要回到20世纪,去看看那时候的小朋友爱玩什么样的玩具。(板书课题:竹节人)3 .生读课题。4 .读了课题,你们有疑问浮现出来吗?预设1:什么是竹节人?预设2:竹节人怎么玩?5 .课件出示
13、:课件出示:师:竹节人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玩的?围绕竹节人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设计意图】课堂伊始,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共鸣,围绕题目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既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最快地接触到文本的核心。二、初步感知,完成阅读任务1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完成阅读任务单。课件出示: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我要关注的内容(相关段落)1.写玩具制作指南。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2.在读课文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出示课件,介绍范锡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竹节人教案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竹节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