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突破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突破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突破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题的解题思路.通读诗歌。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意象、字词句等方面入手,务求全面,看清诗 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1 .看准要求。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 “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 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2 .细品选项。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 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 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3 .学会排除。
2、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 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 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二、古代诗歌阅读题解题技巧指导(一)读诗题在诗歌鉴赏题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诗题。诗题虽小,但是却言简义丰,包含着重要信息,做题 时不能忽视。1 .诗题概括诗歌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如赠汪伦秋思,尤其是字数比较多的诗题,如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2 .诗题蕴含诗人情感,要善于抓住关键字。如春怨书愤春夜喜雨等。另外还有一类诗以“无题” 为题目,这
3、一类诗歌也有大致的情感倾向,诗中往往寄托着作者难以言说的隐痛与情思,苦涩的情怀,执 着的追求等,情感深刻而隐晦。无题诗的代表诗人是李商隐。3,诗题点明题材、体裁。例如怀古诗、送别诗、歌行体诗、咏物诗等诗歌会在诗题中有所体现。如山坡 羊潼关怀古送元二使安西燕歌行咏柳,从诗歌体裁和题材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诗中的情感、 主旨。4诗题表现诗歌主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可以看出诗人想要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愿望。(二)析作者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思想、创作风格等,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知人论世如文学史 上重要的诗人,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如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经
4、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创作风格因此不同。前期反映了闺中情感,多写自然风景和离别愁思注要是抒 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浓重的孤独和哀愁。(三)看注释注释的内容非常重要,有些题目之下会给出注释,可能是生僻字词的解释、写作背景或是典故的阐释等等, 这些内容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或诗人情感。(四)悟意象“意象”指的是凝结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所包含的情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可以从意 象中推测诗人情感和主题思想等信息。在备考中应注意积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杜鹃、梧桐、芭蕉等意 象大多表达愁苦,酒、柳、长亭、短亭常在送别诗中出现,月、捣衣、鸿雁等景物牵动着游子思妇的思乡 之情。但是,某
5、一个意象并不表iA唯一的情感,比如“月”也可以表iA时空的永恒,春江花月夜中有“江 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有可能是单纯地描绘景色,表现山水的清幽雅致,山居秋暝中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五)关键字、词、句在诗歌中往往有一些表达情感的字、词、句,这些都是我们品析诗歌的关键。例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另外,诗人还会在诗歌中抒发深沉的感慨,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达诗人的惋惜之情,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注】同年: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14 .下列
6、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第一联自叙攻读和及第的经历,借“十年”和“一上”的对比表达感情。B.“擢第”一联表达了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更看重家乡父老的情谊。C. “时辈”句呼应题目中的“诸同年”,“送我”句交代“留别”的原因。D “轩车,一联写离歌声中乘车出发时的情景,视听结合,富于动感。15 .“及第”和“留别”让本诗呈现了两种看似矛盾的感情,诗人是怎样处理这两种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加 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 . B【解析】“诗人不看重功名利禄”曲解诗意。诗人回乡向父母报喜心情很好,但表示“考中进士也不算什么”,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词。15 .诗中“及第
7、”之“喜和“留别”之“恨”并存,自然合理。科考及第,喜悦不言而喻;但面对与 同年的分别又难免离情依依。(2分)作者主要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离情是次要的陪衬。诗人写十年苦读 后得偿夙愿的欣慰,写回乡可以向父老报喜的荣耀,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翩然归情,整首诗萦绕着兴奋欢 欣的喜气。(2分)虽然同年相送牵动离情,但春风得意减淡了离愁别恨,欢饮微醺使遥远的路途也不放在 心上了,写离情更衬托出喜悦之情的强烈。(2分)十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思王逢原三首(其一)侏)王安石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荤高才独见君。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麟腰裹2跨浮云。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
8、知半路分。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注】王逢原:王令,北宋诗人,与作者王安石为莫逆之交。此诗作于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腰袤: (yao niao)古骏马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标题中的“思”,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有以诗代祭之意。B.?诗歌前四句称赞王令虽出身贫寒,却才华横溢,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C?全诗叙写与故友交往的回忆和感叹,似对故友倾诉衷肠,凄恻感人。D.?诗人痛惜故友早逝,肯定其高尚节操和卓越才华,也感喟自身遭遇。15.?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典故,表达了深沉的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 B【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错。是回忆他们两 人在江西会晤的情景,不是说“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故选B。15?运用了典故“运斤成风 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 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对天不怜才的悲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 的能力。挥斤,意思是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人用“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诗人说“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是说王令去世之后世间再也没有如此“
10、妙质” 了,而我鼻端 的污泥再也没有人能够运斤成风为我斫去了。“妙质”以及“挥斤”的典故表达了对王令才华的肯定,可惜 天不怜才,“生死那知半路分 这位“卓荤高才”就这样离世了 ;而王令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被世人了解,以至于“行藏已许终身共”,这个典故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无妙质”“罢挥斤”写 出对故友的思念,失去知音的痛惜,以及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十六、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宋】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
11、,风流犹拍古人肩。【注】气岸:意气高昂。华颠:花白的头颅。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 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4追:赶得上,比得上。 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上阕起句运用生动的描写,“一漏天” “似乘船”写出屋内漏雨积水如塘的艰难处境。B.下阕以“莫笑” “君看”等词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的老翁形象,他要和两谢比高低。C.语言表现力强,用重阳天霁渲染心情,以鬼门关的险峻表现作者忘怀得失的傲岸胸襟。D .本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表现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
12、的博大胸怀。15 .这首词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B【解析】“塑造了一个高傲、自大,和世俗格格不入的老翁形象”错误,从词中看来,老翁精神饱满, 意气高昂,不服输,但这不等于“高傲自大”。15 .反问。“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运用反问的手法,词人借这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强调了自己不服老的气概。用典。运用“戏马台”和“两谢”的典故,表现词人意气高昂的精神风貌。运用对比。 “风流犹拍古人肩”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表现词人“风流”不逊古人的豪迈情怀。(答对一点给2分, 共6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十七、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13、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谢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注】畅诸:唐玄宗开元初进士擢第,九年(721)中拔萃科,后官至许昌尉,长期仕途淹滞,有志不骋。)(3 分)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境都很壮阔,但王诗达到美和哲理的统一,独步天下。B .这首诗的 首联写登高饮酒以见豪情,诗人极口赞美鹳雀楼的高峻,正显示出登攀的豪气。C .这首诗的颔联写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不禁感谢世间造物的伟大。D .这首诗结 尾两句写“菊花事”以明
14、别意;亦寓含以菊之高洁自励自况,见出诗人脱俗情志。15 .宋人沈括称赞这首诗的中间四句和王之涣诗都“能状其景”,而景以情见,物由志显。请对这首诗的中 间两联加以赏析。(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 .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不禁感谢世间造物的 伟大”错误,“说r此处为“告辞”之意,表达诗人遗世独立,超脱尘俗之意。故选c。15 .颔联写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表现手法看,以飞鸟之低衬托楼阁之高,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大有高蹈出世之想。颈联写天然形势似本要以连
15、绵山峦围住平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 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样描写,既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也托物言志(或“寓情于景”),显示出诗人 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虽仕途淹滞,有志不骋,但志不苟俗,有一股冲决樊篱的激情。十八、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闲居自述陆游自许山翁懒是真, 花如解语应多事, 净扫明窗凭素几, 残年自有青天管,纷纷外物岂关身。 石不能言最可人。 闲穿密竹岸乌巾。 便是无锥也未贫。)(3 分)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B .第五句写
16、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C .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D .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15 .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行走在河岸边”理解错误。诗中“岸”是动 词,此句意思是“高高地戴着乌角巾,于茂密的竹林中信步J.此联对仗工整,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将“花如解语”和“石不能言”进行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花与石 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同时,此处作者明写能言的花朵,其实是讽刺朝廷上普
17、遍存在的阿谀奉承,巧言令 色的现象。表明了作者对庙堂之上的巧言令色之人的鄙视。【解析】在表现手法上,此处“花如解语”与“石不能言”相对,“应多事”与“最可人”相对,对仗非常 工整,体现了律诗的形式美和格律美。同时,此处将花和石拟人化,赋予两者人的特征,让诗歌的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同时,此处作何将花与石的表现进行了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花与石来阐明他的隐逸之心。在 思想感情上,虽然诗歌在表面上是说花说石,其实作者是另有所指,此处作者以花暗喻朝廷上的官员,讽 刺花的多事,其实是讽刺朝廷上普遍存在的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现象。表明了作者对庙堂之上的巧言令 色之人的鄙视。也暗含了作者此时闲居家乡,自己的报国
18、之言无法上达朝廷,无奈的自嘲。十九、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湖南见真师戴复古致身虽自文章选,经世尤高政事科。以若所为即伊吕,使其不遇亦丘轲。长沙地窄儒衣阔,明月池干春水多。天以一贤私一路,其如四海九州何?【注】真师:真德秀,南宋学者,世称西山先生。庆元进士,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师,对 人的尊称。戴复古:南宋后期诗人。明月池: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高度称赞真师,他虽然凭借文章优异出仕,但是政治才能也非常之高。B.颔联议论,认为真师若得志可胜过伊尹、吕尚,不得志亦
19、可比孔子、孟轲。C.五句点题,“地窄”“衣阔”形成对比,暗含对真师仅担任地方官的惋惜之意。D.六句寓情于景,明月池本已干涸,今逢春而水满,其实是将真师比作甘霖。15.戴复古在论诗十绝中说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请问其“忧国伤时”之情在本诗中 是如何表现的?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B【解析】“可胜过伊尹、吕尚”不对。“即”是“就是”之意,“以若所为即伊吕”意为真师倘若得志, 尽展其才,则可比商、周时辅弼重臣伊尹、吕尚。15.诗人通过对真德秀不获大用的惋惜,间接表达了忧国伤时之情。(2分)真德秀本应担任宰相,辅佐 君主,挽救颓势,振兴国家,却只能担任地方官,这其
20、实是国家之不幸。诗人忧念时事,深为朝廷不能心 重用贤才,以致国势衰颓而忧虑。(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十、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行香子树绕村庄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秦观 倚东风,豪兴徜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期青旗,流水桥旁。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春光明媚,万物竞发,全词以细描笔法勾勒
21、出一幅色彩缤纷的田园风光图。B,“倚东风”两句,描写词人沐浴春风,表现出其沉醉农村春景欢快心态。C . “画青旗”类似鹏鹄天词中的:“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D.词作一反作者在其他词作中常见的哀怨凄切情调,描绘出春天勃勃生机。15 .你认为词作中的八段景即八个句号所描绘的八般景致,哪一段最能代表美丽乡村的春天?请说明理由 并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4 .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手法的能力。A.“以细描笔法”错误。全词以白描的手 法,粗笔勾勒出一幅色彩缤纷的田园风光图。故选A。15 .示例:树绕村庄,水满陂塘。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写出了乡村的平凡而
22、优美。“绕”字与 “满”字显见春意之浓,是春到农村的标志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景物描写的能力。答题时从选择其中之一分析即可。示例一:诗句:树绕村庄,水满陂塘。本句诗描写了春树、春色、春景,春水、春陂、春塘,描写的景物 是春天极具平常的景物,但却是春天特有的,所以虽然俗气,但辨识度最高。示例二:诗句:倚东风,豪兴徜徉。东风指的是春风,一个“倚”字将东风这一虚景写实,更彰显了春色。“豪兴”写出了诗人满怀豪兴徜徉在春风中,将景和人联系在一起,切入的角度非常地新颖,达到了天人 合一,诗意栖居角度簇新。示例三:诗句: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这两句通过小园中的景色写尽春色,由小见大。并且“几许”二
23、字, 写出了情致,“收尽”二字,却韵味无穷。虽然写的是园中的春色,却别开生面。示例四:诗句: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本句是在描写花开,但这三种花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开放,所 以本句采用了时间叙事、空间叙事、颜色叙事,并且一切景语即情语,这里面对三种花的景物描写却写出 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画面最有诗意。示例五:诗句: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本句诗中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叙事视角发生变换,并且“远 远” “隐隐”为叠词的运用,更具韵律感,书写了乡村景物,地点突出,无人能及。示例六:诗句:场青旗,流水桥旁。运用空间叙事的方法,使联想空间更大,春水、酒水勾连,意趣顿生, 同时采用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训练 突破 古代 诗歌 阅读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