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2020年10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A.打制的石器B.石器和铁器C.磨制的石器 D.石器和陶器.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主要是因为王位世袭制()A.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B.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
2、进步的要求D.是华夏族开始形成的标志.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 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 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答,诸侯七鼎六箧,卿大天五鼎四箧”的说法,这体现了()A.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B.青铜器主要用于食器C.青铜器的类型和数量成为权力和等级的象征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耙、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 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
3、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 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6 .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 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锌。这些农具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7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D.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o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
4、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 帝所用玉印称“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他人不得使用。这从根 本上说明了()A.秦始皇实行暴政B.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C.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D.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黏合剂”的是()A.确立皇帝制度 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第15题图第15题图8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 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A.B.C. D.12.
5、西汉初年,由于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 致了 “七国之乱故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 央集权,颁行了 “推恩令”,以下对“推恩令”描述 正确的是()A.完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实力C.规定在诸侯王死后,只有嫡长子可以分得土地D.使得郡国并行制度从此消失13.汉书刘辅传说到“中朝” 一词,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中朝,内朝也。大 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以下关 于“中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皇亲国戚组成,是皇帝的咨询机构B.取代了丞相的权力,权倾朝野C.牵制“外朝”,削弱相权D.是政令的执行机构,有
6、名无实.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A.当时的匈奴势力衰弱B.汉武帝个性比较强硬C. “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汉朝国力日渐强盛.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 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设丞相设内朝设御史大夫设司隶校尉A. B. C. D.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 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此可得出结论蔡伦()A.是纸的最早发明者B.因造纸有功而被西汉皇帝封侯C.扩大了纸的用途D.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
7、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 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 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魏晋南北朝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有()A.曹魏、北魏 B.西晋、东晋 C.前秦、东晋 D.前秦、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掌握最高权力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北魏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 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8、()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D.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华民族大融合C.中华帝国的衰弱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下列符合下面示意图中所代表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A.北击匈奴,修建长城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A.北击匈奴,修建长城C.政权分立,民族交融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完成统一,开通运河.“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
9、.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 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第II卷(综合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26分,26题26分,共5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 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 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推动
10、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材料二: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 “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土姓牛,字子耕。材料三: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 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 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材料四: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 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式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基本精神。“百
11、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 了巨大推动作用。请回答:(D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8分)(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 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8分)(4)战国时期在治理国家方面,韩非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对中国发展 的重要意义。(6分)2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 嬴蛤,不待贾(商人)而足,地势饶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
12、,亦 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 粮栖亩,户不业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年号,376396)之世,百许 年中,无风尘之警(战乱),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于大明(年号,457465)之际, 年逾六纪,民户繁育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 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摘自宋书材料三:二月丙子,诏日:“政道未着,俗弊尚深,豪侈兼并,贫弱困窘,存缺衣裳 朕甚忧之。”摘自宋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从汉代到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状况出现了什么变化?(不得照抄原 文)(6分)(2)根据材
13、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和影响。(10分)(3)这一时期北方经济与南方相比因种种原因呈现出不同特点,由此看来,你认为社会经济 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4分)(4)从六朝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出发,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和地区交流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2020级高一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答案L解析:A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生活在距今约70 万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他们过着群 居的生活,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 火种,A项符
14、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北京人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2 .解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如陶器、玉器等多达180多件;有些墓葬只有一两件随葬品,甚至什么随葬品也没有。这种现象说明,随着生产 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 的说法不正确,排除。3 .解析:C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公有制逐步被私有制所取代,与经济基础的变 革相适应,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和时代进步的要求,故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并不能体现该 制度代表了先进阶级的利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山东省 泰安市 宁阳 一中 上学 第一次 阶段性 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