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对点练:表达技巧题型(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对点练:表达技巧题型(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对点练:表达技巧题型(附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对点练:表达技巧题型(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脩然尚闭关。【注】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 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更声报晓,作者揽镜自照,一种迟暮之感 油然而生。B.颔联“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紧扣诗人隔窗“听”和开门 “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使人如临其境。C.全诗一韵到底,平仄相间,诗中“颜”“
2、山”“闲”“关”都押同一个 韵,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具音乐美感。D.王维以袁安自比,表达了对袁安清高风骨的赞美,和自己固穷守志、安 贫乐道的信念。16.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 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答案】15 . D16 .借景抒情。前六句写诗人独居山中,见雪满山,营造寂静清幽的氛围, 引出尾联对友人的忆念之情;用典,想象。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 土雪中高卧,赞美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 慕与怀念。【解析】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D. “以袁安自比和自己固穷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错误,尾联借用
3、袁 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活的关切。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 容颜;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飘洒空中 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15.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答案解析】14.D解析“彻底解脱”表述不当,“此心到处悠然”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 无论到哪里总是悠闲安适,更饱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 而安、自寻解脱的意味。15.动静结合水天一色为静景,沙
4、鸥自由翱翔为动景,一动一静,动 静结合,描绘出一幅充满蓬勃生气的画面以景结情一结尾两句用水天一色、沙 鸥飞起的和谐之景表达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 之情。如果学生答案为用典,也可得满分“鸥鸟忘机”的典故,典出列子? 黄帝,比喻教人勿萌机心,以诚相见,相互亲善:或指隐遁自适,不以世俗之 事萦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小溪李纲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漾月下摇金设施,涵虚不动镜澄泓。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注: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 新内政,
5、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濯吾缨:取自屈原楚辞渔父中 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脉脉”句描写小溪清澈见底,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B. “临流”句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色”和“声”。D.颈联中“涵虚不动” 一句以镜做比,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16.柳宗元被贬柳州所写小石潭记中所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留,乃 记之而去”。本诗结尾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赏析。(6分)【答案解析】15. (3分)D.解析:“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
6、人内心的宁静”理解有误,结 合尾联的“自怜逐客难淹泊”和注释的内容可知,诗人因被罢免,内心是不平静 的。16. (6分)柳宗元说自己离开是因为“其境过清”,而李纲说自己离开 不是因为“景太清”。本诗尾联以“逐客”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写自己不能长 久停留与眼前的景色无关,实则表达了诗人被贬后身不由己的哀叹和漂泊他乡的 凄凉的心情。二者都是直抒胸臆,以对景色的态度来映射诗人心境,触景生情, 强调自己离开与自身际遇有关(每点2分)解析诗歌前三联描写小溪,最后一 联抒发感情。首联上句描绘小溪的清澈,“脉脉”描写小溪流淌的样子,“彻底 明”写出小溪清澈见底的特点。下句“濯吾缨”运用典故,暗示诗人坚持操守的
7、 品格。颔联描写小溪的“色”与“声”,分别以“琉璃”与“环佩”来比喻,视 听结合,生动形象。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描写小溪在月下波光激 能与小溪倒映天空更显水清而深的特点。尾联上句直接点明诗人的“逐客”身份, 突出诗人被贬官后的失意,下句诗人说自己难以在此处停留不是因为溪山的景色 清冷,言下之意是怕自己触景生情,内心更加不平静。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夏初雨后寻愚溪柳宗元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螟注注炎天气极热。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来到清澈
8、的小溪旁,顺着弯弯曲曲的溪岸行走oB.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运用了动作描写,刻画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感 受。C. “寂寞固所欲” 一句写诗人被贬官至偏远之地后内心的孤独无助与痛苦。D. “幸”字有“有幸、幸运”之意,写诗人对到这里来休养生息感到“有 幸”。15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和所抒发的感情。(6分)【答案】14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写 诗人被贬官至偏远之地后内心的孤独无助与痛苦”说法不当。“寂寞固所欲”的 意思是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15 .前四句借景抒情。前四句借助“清溪” “荒泉” “新竹”等景物营造 了 “愚溪”宁静、空旷
9、的氛围,描写了诗人利用手杖去试探清泉的“深浅”,把 那些倒伏的嫩竹捆扶起来的情状,表明诗人内心的平和、恬静。后四句直接抒情。诗人再也不愿为了功名利禄之类的事情而沉吟不已,来 到这里再也没有了蝇营狗苟,表达了内心的豁达、乐观,不再为眼前的处境而忧 虑。(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抒情方式和情感的能力。抒情有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之分。直接杼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 讽今、借物寓理等。答题时先明确抒情方式,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情感。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杜甫雀啄江头黄柳花,青鸟溺幡满晴沙。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
10、华。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注】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廷史官。 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濡楣(jiao jlng): 水鸟。Iltt (xi chi):水鸟。近侍,即左拾遗。才力,一作“文力二 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 故称青门。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江边动人 的春色。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含蓄而 委婉。C. “近侍即今难浪迹” 一句
11、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处境进退两 难。D.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承转合, 层次分明。16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案】15 . B16 .尾联引用邵平种瓜东门的典故,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说郑八丈 才力犹健,不应当学邵平在青门种瓜。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勉励郑八丈积极出仕, 有所作为之意。十三、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过淮甸曹勋长淮烟静是天津,兵里因循一半分。尚有旧时鸥与鹭,夕阳归处记南
12、云。【注】淮河:南宋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中 原地区割让给金国。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 来到淮北后触景伤怀所写的绝句。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诗都是因眼前淮河的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但景物各有不同。B.杨诗“波浪交涉”后著以“亦难为”三字,凝聚着作者的深沉感喟。C.曹诗首句写淮河上空烽烟已逝,可惜那河边的渡口已成宋的边塞。D.两诗用笔微约、风格雄浑,都能在对客观景物的叙写之中怨而不怒。16 .两诗都描绘了鸥鹭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作用。(6分)【答案】15 . D (“风格雄浑”错误,这两首诗风格
13、都是沉郁的)16 .虚实相生,杨诗侧重从其可以南北自由飞翔的角度入手,表达作者对 国家统一、人民自由来往的强烈愿望。反衬手法,曹诗侧重从其尚能知晓在夕 阳暮色里,循着南云回归旧林,批判了南宋小朝廷纸醉金迷、不思故里、苟且避 战的现状。(每点3分,其中手法1分。共6分)十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杜甫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节选)皎然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飒然风至草不动,
14、始悟丹青得如此。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披图拥褐临水时,脩然不异沧洲叟。注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赤岸:泛指江湖的岸。脩(xio)然:自在超脱的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诗的前四句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 石,极力赞扬王宰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B. “尤工”两句以对比高度评价王宰画作在构图布局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 巧,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里江山的景象。C.两首诗都摹写画作。在王维的沧洲图里,我们可见水中沙洲I,萋萋春 草,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D.皎然的诗作中首句是全诗的枢纽,下面的诗句着
15、力用墨,反复渲染,全诗 呈现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严密的特征。16 .这是两首题画诗,但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分别从画作的风格和诗人 再现画作的手法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6分)【答案解析】17 .C; “画中人敛起衣裳,采摘水中香草”错。这是观画者的想象。18 .画风不同:王宰的画作壮观(壮阔、雄浑),由“壮哉昆仑方壶图”可见; 王维的画作有远离尘俗的闲淡(恬淡、超然、淡远),由尾句“脩然不异沧洲叟” 可见。杜诗侧重于对画作的直接(正面)描写,写山从昆仑到方壶,写水由洞庭、 长江到日本东,夸张地表现出画作气象阔远。皎然诗侧重于观画的感受(想象、虚写),诗歌通篇都是从观者的主观感受 侧面表现出画作
16、的传神之处。(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共6分)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金山寺(节选)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波涛。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注】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苏 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中泠,泉名,在金山 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正是 诗人经历的写照。B.三至六句,描述了诗人登临所见的景象。诗人想到自己的仕途遭遇惊涛 骇浪的
17、冲击。C.最后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山密布, 诗人赞叹景色之美。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诗歌将写 景、咏怀融为一体。16.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答案】15. C ;解析:“诗人赞叹景色之美说法有误。“江南江北一句写青山 密布,并非泛言景色之美,而是哀叹望乡不见。青山挡住了诗人的视线,“山多” 即愁多,苦多也。16三四两句中,“潮头一丈高”是虚写,“沙痕在”是实写,前者乃是诗 人看到现实中的沙痕而产生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壮阔景象的想象与赞叹。五六两 句中,“中泠南畔石盘陀”是诗人眼前的现实景物,属于实
18、写,而诗人由石盘陀 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潮涨潮落,联想到“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虚写。这四 句,虚实结合非常巧妙,且转换自如。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题。一丛花初春病起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 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 惊,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注】:惊:欢乐、乐趣,心情、思绪。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前四句,写春寒犹重,但已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些许春意了。B.上片后三句,纵然夜寒且长,作者也感到暖意,钟鼓声也渐渐清圆
19、。C.下片前两句,初日半衔山,楼阁笼罩在雾气中,写出春天生活气息。D.下片后三句,陡然逆转,看似曲折波澜,却是紧扣住“病起”二字。16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 . C16 .虚实结合,有实景,也有虚写,如游人寻芳,“应已争先”是虚写(答 “想像”也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小桃杏,应以争先”;侧面衬托, 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来写春意已到、生机勃勃;通过感觉(视、听、触觉)来写 春意。 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浪淘沙秋朱梅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惨栗悲伤。 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
20、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1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 伤。B. “渐渐”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 一样, 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C.二十多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 丰富O田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 感。16.朱梅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 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词人是如 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案】15 . B16 .
21、情感:夏城屯戍客思乡尚有回归的可能,心怀希望,而驻地藩王虽有 南归之心,但没有希望,悲凉绝望中又有怨愤之情流露。手法:用典抒情。借用潘岳诗文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借景抒情。通过 秋天萧瑟的景色渲染忧伤之情,借用鸿雁抒发自己不能南归的忧愁。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4题。(共9分)瑶台聚八仙梅影张炎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 误入罗浮 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 倩人醉里,扶过溪沙。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 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夺。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1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
22、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近水横斜”句,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趣,表现梅树的疏落之 姿。B. “先得月”句,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 瑕。C.“探寒葩”句,“探”字有“探望”之意,生动写出词人赏梅之切、爱梅 之深。D. “竹篱”三句,“乍”字写出梅影时有时无之态,引发作者人生如寄的感 慨。13.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四句中的两句, 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 行分析。(6分)【答案】12. (3 分)B13. (6分)答案示例:“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句,写月色之下,青苔满布,如茵席一样,悔 影散落在上面,宛若墨痕。诗人使用了比
23、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落在青苔上的梅影 如墨笔在纸上晕染,形象生动写出梅影素雅淡洁、不事雕琢的特点,蕴含着作者 以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倩人醉里,扶过溪沙”句,写梅影映在溪边沙地上,摇曳多姿。诗人使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影如醉酒后被人搀扶走过溪沙的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 梅影娇柔、婀娜的姿态,蕴含着作者对灵动柔美的赞许。“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句,写一枝梅花,在月光下投影在白墙之上, 一派空灵。诗人使用烘托的手法,用素淡的墙壁衬托梅影,突出梅影疏淡素雅的 特点,表达作者以清雅空灵为美的审美追求。“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二 诗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把梅 影比作西家子,将江头千树比作东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古代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题型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