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设计.docx
《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1世界的物质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事物本质,自觉按规律办事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反对神创说、绝对静止观点以及形而上学相对 主义、诡辩论。教学重难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在第一单元,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 “思维 (意识)和存在(物质)究竟谁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通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
2、根本观点的学习,结合我们的生活实践,我们已经能明确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而 自觉地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认定这个世界是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究竟谁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这实质上是 对世界本源的思考和回答,而这又是一切哲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是物质?为什 么说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探究的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质呢?我们先来看看物质的概念。一、什么是物质我们看到课本29页,大家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物质。(板书物质概念)教师:大家看看,物质这个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几点呢?(因为学生比较习惯我的分析方式,所以都直接找到了主干:物质是
3、客观实在。) 教师:没错,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过,我们还需要注意前面两点:“物 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客观性)”,通俗地说,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 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消失而消失。比如我们窗外的 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是不会依赖于人 的意识的。“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性”,它不是虚无飘渺的,它能为我们所感觉、 抽象出来。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在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对物质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感觉,但这种感觉还是我 们说的“感性认识”)教师:大家要注意噢,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木
4、是物质,但物质是不是高山、树 木呢?(学生稍为思考就会回答,物质很明显不是高山不是树木)教师:那怎么区分呢?我们来举个例子。苹果、雪梨是水果,大家没有意见吧。(学生笑了,肯定没有意见啦!)教师:那,水果是苹果、雪梨吗?教师:其实,水果是对苹果、雪梨等东西的本质的概括。所以,我们哲学上讲的 物质概念也是对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这里需要停顿下,让学生有点时间去思考、消化)教师:而刚才我们说的高山、树木仅仅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我们说的物质是世界 的本源,那是P29段一利段二(划线部分)。既然咱们明白了什么是物质,那大家来看看,我们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怎么来的 呢?比如说天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的物质性 2 教学设计 世界 物质性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