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论语》选读四含答案2.docx
《(讲义)《论语》选读四含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论语》选读四含答案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读文本内容,知文理学基础预读先学【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 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 “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 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 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 自己
2、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 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 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 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 “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
3、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 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I.词语理解(1)通假字通“通“通“先前智精明举直带诸枉?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知者利仁答案措安排、安置向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人君之欲平治平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 不能单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组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 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 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
4、,太息而叹日:“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 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 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日:“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聪而行, 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 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 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日:“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 肖,其亡何也? ”曰:
5、“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愿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 知其贱己而傩之。贤者怨之,不肖者解之:怨挚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 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不能筑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B.蝮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C.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D.怨跳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W:同“仇”,仇恨答案B解析贱:认为是低贱的,轻视,意
6、动用法。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美女者/.H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8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1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答案C解析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显然为“者也”式判断句,因此排除B、D两项。“盛德之 士乱世所疏也”也是一个判断句,意思是“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琉远的”,因此排除A项。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衡
7、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 致灭亡。答案B解析 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译文:(2)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
8、人也。译文:答案(1)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 人。(2)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 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参考译文】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 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 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 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
9、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 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 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 弦章回 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 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主人, 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
10、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 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你的士中见到了有过失 的人。”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为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 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而后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 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 ” 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 而
11、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 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 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的,过去是用来 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历史上那些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历史上那些让国家安定昌 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三、语言表达.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20个字。司马谈
12、把先秦诸子划分为“六家”,刘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十家”。这对春秋战国思想的研 究是有贡献的,但应指出,。如杨朱学派在当时影响颇大,而且杨朱与 老子、庄子不同,其观点立场更不一样,不宜列入道家,应是独立的一家。还应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 化,o据韩非所说,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在儒家八派中,影响较大 的是孟子和葡子。孟子和荀子都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而是各有发展。答案(示例)这些划分并不完全正确(科学、合理等)同一家分化出来的不同流派在继承中发展10 .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基本一致。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
13、敢于批评 当世权贵的人。我认为, 孔子 :答案(示例)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 是一个普通平凡,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天下归仁焉:秦伯归女五人:归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臣请完璧用赵:、众士仰慕,若水之灯海:今日之事何如: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回虽不敏,请申斯语矣:、安能摧眉折腰李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学类迩而见义远: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举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戍卒叫,函谷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答案 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举起, 抬
14、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古义:今义:丈夫或妻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答案 爱护别人。可以凭借。(4)虚词归纳舜有天下,选于众:_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君幸于赵王:答案 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2.词类活用举直错诸话,能使枉者声(2)不仁者年矣:(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不可以长处令(5)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尧舜其犹病诸:答案(1)前“直”,形容词作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作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作名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讲义 选读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