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教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大学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节选教案成都市大弯中学支悦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掌握大学常识;2、学习文言现象,翻译选文;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文本,疏通文意2、理解内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加强个人修养、实现人生目标。教学重点: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要让学生明了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学难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第一课时研习第一段,完善个人人生修养规划一、导入: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引出学生的人生规划(找两个同学交流,找两个 同学点评),教师归纳点评意见,引出要学内容
2、大学二、知识积累:1、大学简介:“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 “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道理。2、大学的影响: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但却是先秦、秦 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 政治纲领。它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 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示。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 议论结合在一起,讲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3、解题: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文。(1)
3、大人之学:“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 “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 识和礼节。(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第一段【原文】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 则等
4、,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 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 使动词,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 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 使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 高境界“至善”。(5)得:收获。【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
5、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 旺发达。(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 物:研究万事万物。【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o其本乱而末治者 否矣(12) o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10)庶人:指平民百姓。(11)壹是:都是。本:根本。(12)末: 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13)厚:重视。薄:轻视。(14)未之有也:即 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人教版 高中 选修 系列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第四 单元 修齐治平 大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