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docx





《202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_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周佩清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问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探讨、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困难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学问再创建、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实力、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创建实力的
2、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主动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已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子公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索、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 一、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打算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主动主动地去理解和驾驭概念。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 1、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数学由“生疏”变为“熟识”,由”肃穆”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情愿接近数学。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视察。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
3、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围着曲曲折折的电话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方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识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为学生供应了“做数学”的机会。 2、从直观操作引入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显明的感知。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允。从而使学生相识到:众多的
4、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别出心裁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从旧知迁移引入 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到了中高年级,很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干脆引入。例如:“质数与和数”的教学。由于质数、和数是通过约数的个数来划分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从复习约数的概念入手,然学生找出 1、 2、 6、 7、 8、 11、 12、15的全部约数。在引导学生视察比较,他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分分类吗?从而为引出质数、和数做好铺垫。又如:“乘法”的概念可从“加法”来引入,“整除”的概念可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4、从情景设疑引入 丰富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
5、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视察和主动思索,还有利于培育学生通过视察发觉并提出问题的实力。例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可以先将两个同样的玻璃容器盛满水,然后拿出两个大小明显不等的石块,分别放进两个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视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石块放进容器后,水要往外溢?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相识,为引出“体积”做好了打算。 5、从动手计算引入 有些数学概念很难让学生视察或操作,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获得感性相识。例如:“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10/3,58.6/1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发觉他们
6、都除不尽,并且留意到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时,商也不断跟着重复出现,从而感知循环小数。 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须要协作运用几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说明本质属性三个过程。 1、强化感知 感知是人们相识事物的起先,没有感知就不行能相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依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安排地向学生供应
7、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视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相识,为概念形成做好打算。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楚地感知。同时,变静止的为活动的,给学生留下清楚而深刻的印象。 2、重视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是多层次感知的结果。表象接近感知,具有肯定的详细性,同时又接近于概念,具有肯定的抽象性,它起着从感知到概念的桥梁作用。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靠,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静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小学 数学 概念 教学 基本 策略 基本概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