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2 .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不过,这不是一个快乐的故事,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 事。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 电影画面。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 够确实地身临其境。能做到吗?在许多许多年以前,一个秋天,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草木萧瑟阴森,江 水波涛滚滚汹
2、涌连天。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已经满身疾病。 他刚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时年他已经五十多岁,已处在人生之秋, 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 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 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之感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可以睁开眼睛,看看这图是不是跟你想象的一样。二、整体感知(一)放秋兴八首(其一)朗诵,学生齐读。(二)自读,初步疏通诗意:让学生分别说说初读诗歌后,自己读出来的每一联的基本意思。(不求准确和
3、全 面,了解学生自读情况)玉露凋伤枫树林,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森。江间波浪兼天涌,一一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丛菊两开他日泪,一一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一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一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 白帝城高急暮砧。一一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三)复习诗歌鉴赏的方法:1 .知人论世看背景:(1)知人:知其生平遭际、性情风格、思想功绩765年4月,严武死,乃决计东下回乡,次年暂寓夔州,迎来创作高峰。杜甫 历经流离,备尝艰辛,
4、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 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但北方军阀割据,剑南川 西唐朝与吐蕃争斗不休。正值多事之秋,国家动荡不安,诗人作客他乡。(2)解题:大历元年(766年)作秋兴八首。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 言律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 情和艺术成就。秋兴,因秋感兴,即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怀。战乱频仍,国无宁 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写此诗时,杜甫已五十 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 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
5、兴这组诗。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 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2 .情景交融看类别:这首诗借景(触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要紧扣此类诗的特 点鉴赏:全诗描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运用 了何种手法?三、小组研讨.意象(1)感知全诗整体基调:凄凉(2)此感是由哪些意象带来的?借助的意象包括哪些?玉露、枫林、波浪、风云、丛菊、孤舟、暮砧、寒衣(3)这些意象有哪些特点?自选一联里的意象进行思考、交流,想想这些意象 带给你怎样的联想?例如:“枫树林”这个意象寄寓了什么情怀?枫叶凋零是秋天特有的景象。预示自然之秋的到来;也喻人生之秋,暗示着 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兴八首 其一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