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语文学科教案设计主备人:.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第 周授课班级课时安排1课时课 题咏物百志诗课 型复习课教 学 目 标 分 析大纲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到达如 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 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 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又双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2、常见的 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 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 方面内容:一是默与,一是赏析。知识与 能力掌握咏物言志诗的解题方法、技巧。过程与 方法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物言志诗的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重、难 点阐释学法指导教具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导 二次备课【经典诵读】咏蝉虞世南垂区委饮清露1,流响出疏桐2。居高声自远3,非是藉秋风4。词句注释1 .垂区委(rui):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局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
3、冠缨。也指 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 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2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3 .居图:指栖息在局处,语意双关。4 .藉(jie):凭借、依赖。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一 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 “自”字、“非”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滓(tud),笋壳。帙,包书
4、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 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5.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i司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o (2分)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6. (10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
5、,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 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7. 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高考诗歌鉴赏题答案1、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
6、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 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2、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 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 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3、(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 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f禺尔存留的孤山与
7、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4、(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那么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例如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例如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5、梅花与雪花大自然手法:比照(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6、(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 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
8、,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 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7、(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 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 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 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
9、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课堂小结】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照。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解题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 性的形容词和副词)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作者本人或所附注解),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 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教学反应(后记)字,正反相
10、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 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译文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 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 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 气
11、。石灰吟1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2,烈火燃烧假设等闲3。粉骨碎身浑不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5。词句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1 .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金追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2 .假设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假设: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3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白话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燃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
12、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 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 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 给人以启迪和激励。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 可贵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烈火燃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假设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 士仁人无论
13、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沉着不迫,视假设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o “粉骨 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 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 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 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言在物,而意在人,不 言
14、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1。遥知不是雪2,为有暗香来3。词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1 .遥:远远地。知:知道。3,为(we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白话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单独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 来阵阵的香气。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 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 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 诗语言朴素,写
15、得那么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1,立根原在破岩中2。千磨万击还坚劲3,任尔东西南北风4。诗词注释L咬定:咬紧.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2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3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诗句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 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 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
16、“咬”字,劲竹的个 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 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 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咏柳贺知章碧玉1妆2成一树3高,万条垂下绿丝绦4o 不知细叶谁裁5出,二月春风似6剪刀。 诗词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1 .妆:装饰,打扮。2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
17、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3 .绦(td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4 .裁:裁剪。5 .似:如同,好像。诗句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暧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 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茏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 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薛,新梢才出墙。色侵
18、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争,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戈,会见拂云长。词句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滓(tud):笋壳。含薛,包有笋壳。帙(zhi):包书的布套。书帙,书套。娟娟:美好。旦:只翦(jidn):同剪。白话译文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 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严郑公宅同咏竹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 耐人寻味。诗的首两句说明诗人赞咏的是“半含集”、“才出墙”的新竹;中间四句
19、,着重写了新 竹的色和香;诗的末两句从新竹可以长达云霄的角度,希望对新竹加以保护,“勿剪勿伐”。全诗 以动驭静,结合作者生活,用开展变化的眼光写竹,选择了不同生长期的特征,显现出不同环境中 竹的风韵。【学习过程】一、咏物抒怀诗题解及常见意象、特点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 的诗作。“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困 物而兴怀”。因此 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 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创造性的劳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 物的
20、咏叹表达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 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 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 总关情”。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 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 鉴赏 系列 咏物诗 教案 2022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