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伯牙鼓琴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时课时目标.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1 .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锤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2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 .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 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叙事简洁、余味悠长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齐读课题。2 .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 走进这个
2、故事一一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 起学生注意。1 .出示自读提示。(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学生自读,师巡视。3 .检查初读情况。课件出示:1 .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2)猜想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花样朗读晓停顿.这是一则文言文,读起来比较拗口,但只要注意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仔细听 老师读,注意老师是如何
3、停顿的,边听边画出停顿记号。1 .教师范读。2 .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课件出示: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斜线是停顿符号,“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颇有 韵律美。).生读课文。(1)你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来吗?赶快读读吧! 一定要注意停顿哦!(2)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读一一男生读一一女
4、生读一一齐读.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每句的前半部分,学生读后半部分,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3 .指名配乐读。【设计意图】读文是初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自由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 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学会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中前后一一对应的 特点,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四、合作探究懂文意.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思考一下,要读懂文言文有哪些方法?课件出示:(1)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2)借助注释来理解。(3)可以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4)结合插图理解。(5)小组讨论,问同学。1 .学生先进行自学,而后开展小组讨论。
5、2 .反馈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3 .预设1: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的意思。师:“方”是刚才的意思。预设2: “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善”字是“好、妙”的意思。通过这个字的意思,悟出理解文言文要注意联系上下文。预设3: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足”在文中的意思是值得。预设4: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师:叠词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 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锤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4 .创设情境,训练语言。伯牙鼓琴志在,锤子期日:5 .小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七 单元 伯牙鼓琴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