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离骚》教案微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二单元-《离骚》教案微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教学设计主备人:刘琳【教学目标】1.用关键词解读文本,探究离骚的精神内涵。一、问题设计:梁启超:“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不虚生此国。”离骚太难读懂了。作为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一共373句,2490字。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 一“上下求索”。把握屈原追求的目标与心路历程,就不难读了。主问题设计:晋陆云:初读楚辞不甚爱之,但过几天再读,竟读出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 “清绝滔滔”之感。“清”是至简,却也是至难的事情。诗常常被视为“清物二清代的熊士鹏曾说, 诗之所以被称为“清物”,是因为她抗拒“嚣而杂”、“昏而浊”、“粗而肤”、“冗而散”,排除了这些 杂乱的因素。自然就成为纯净之诗
2、境了。宋代的林景熙更认为,天地间只有“正气不扰”,才能“清 气不浑”。诗歌就应该是这种正气与清气化后而成。荷尔德林认为“作诗乃是最清白无邪的事情。” 读读文本,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屈原?读到了一篇怎样的离骚?试着将你的感触提炼为 一个以清字开头的词语:清 O二、解读示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解读:太息:叹息。掩涕:掩面拭泪。民生:百姓的生活。屈原推崇的“美政”思想有两层含 义:一是圣君贤臣的政治。二是他宣扬的民本思想。他关心百姓疾苦,关注民情,体恤民意。正如 另一句话“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屈原害怕的不是自己遭受祸害,而是恐惧“皇舆败 绩”,害怕君王乘坐的车辇倾翻,其实是害怕
3、楚国走向灭亡,害怕人民遭受危难。所以,屈原之“离 骚”,绝不只是自己遭受不公的怨愤之辞,更是对天下苍生的深深悲悯的一身正气、忧国忧民之辞。所以,我将这句概括为:清正一一太息掩涕 民生多艰(忧国忧民一身正气)三、学生探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以上问题: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屈原?读到了一篇怎样的离骚? 试着将你的感触提炼为一个词语:清 O教学路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研读文意,提炼内涵。然后各自发表观点,老师进行随机 引导归纳提升。最后形成一个创生性的解读成果。参考解读(可根据学生的解读做调整。)(1)分层:注: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解读成果,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分析,逐渐明确诗歌的情感层次。当然,划分
4、方法绝不止一种,以下仅作参考。写诗人对民生艰难的哀痛之情 写诗人的清白与时俗的黑暗。 写诗人宁死也要守正的决心。 写诗人内心挣扎与“悔恨”。 写诗人对美好品德的坚守。 写诗人坚守德行的决心。文本共26句。分六层。第一层:第一句。第二层:第二句到第九句第三层:第十句到第十四句第四层:第十五句到第十八句第五层:第十九句到第二十四句第六层:第二十五句到第二十六句(2)以“清”解诗注:学生的分享中一定会产生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解读,教师可大胆加入到解读成果中。板书初拟如下:清正 清白 清傲 清醒 清俊 清决(3)民生多艰 灵修数化 莺鸟不群 回车复路 香草美人 九死不悔 文本细读清绝滔滔 好修为常 时俗工
5、巧 方圆不周 退修初服 芳泽昭质 体解不变浪漫楚骚(忧国忧民) (正道直行) (傲岸不屈) (独立不迁) (志洁行高)(坚定不渝)对偶兮叠词双声叠韵比兴象征反问对比联想想象香草美人直抒胸臆清白:余虽好修垮以鞍羁兮,骞朝谛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做兮,又申之以揽苣。划横线句子充分体现了屈原对美好品德的推崇与追求。曲线部分的四个动词连用,且“替”字 反复,表达了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怨愤之情。在自己的品德修身与不公遭遇之间的巨大反差之间,突 出了作者对自己的清白的证实和申诉。(自证清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涿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俺规
6、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竟周容以为度。/一个“怨”字,道出了屈原遭遇不平的苦闷心情,也引出了导致这样的遭遇的原因。一是灵修 浩荡,也就是怀王善变。二是众女谣涿,群小党人对自己的诬陷。三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污浊败坏。 从中可以看出君王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也可以看出屈原同群小之间尖锐的冲突,更能看出当时的 楚国政治风气,行为没有准则尺度可言,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际遇之因)香草美人的情意:开创“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将心中最美好、最崇高的人物形象,用“美 人”意象来代替。以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爱情象征君臣关系,在屈原之前绝无先例。在屈原心中,爱 情是最纯洁最不容亵渎的情感,所以用来比喻他心中同样圣洁
7、的君臣之情。“香草”的意象,象征 高洁的品德,或理想中的贤才。“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深谓予余以善淫。”屈原将自己比作美貌坚 贞的女子,而怀王身边那些小人则被比喻成长相丑陋却嫉妒别人美貌的女子。这位美女无与伦比的 美貌和清高,引起了 “众女”的嫉妒,于是她们叽叽喳喳在君王那里编造谎言陷害“她”,说“她” 根本不是自己标榜的那样纯洁坚贞,而是一个放浪淫荡的女子。屈原首创“蛾眉”比喻忠臣的典故。 “蛾眉”原本指那些出色的美女,变成了形容才德出众的贤臣、忠臣。而嫉妒美女的“众女”,则 代指那些妒忌别人才华、背后馋陷别人的奸臣、佞臣。“蛾眉曾有人妒”(辛弃疾)。“香草美人”象 征着有才有德的贤士。在“恶
8、草”、“丑女”横行的现实中,哪有“香草”、“美人”的出头之日呢?炖郁邑余在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终于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一个“独”字,一个“也”字,“悔”“郁邑”“隹僚”三 个词语的连用,足见其忧闷之深。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 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长的诗句, 作者似乎将胸中郁积已久的愁闷尽情倾吐出来,震动人心。小结:诗人在表达着自己的一腔怨愤之情,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清白辩解申诉,为这个昏暗的国 家忧心烈烈。屈原是清白的,当楚国朝廷被群小左右,被利益缠绕,唯有屈原坚守着清白的人格。 清傲:鹫鸟之不群兮,自
9、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工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作者虽然为自己的遭际悲愤万端,却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节操,因此他喊出了“宝淹死以流 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掷地有声地表明自己不会与群小同流合污,这矛盾不可调和,更不愿调 和。接下来,要注意两组词语“莺鸟不群”“方圆不周”,诗人将自己比作“莺”,凶猛的鸟;将群 小比作“鸟”,一般的鸟,这既是在表明自己不与之同流的态度,更是对群小充满了蔑视,即使屈 原最终失败了,也是一个傲然的姿态留在后世人心中。以方衲圆凿之不相合再次表明志向。两个反 问句,使得情感大大加强。诗人坚定地表白了自己的信念一一“伏清白
10、以死直”,并且以前贤人为 榜样,追求理想。这一层里,我们能读到一个哪怕遭遇深重苦难,依然能够在群凶嚷嚷之时,以孤 傲不群之姿态,藐视着如蟋蚁般的上官之流。清醒: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一个“悔”字,我们能读到屈原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的怀疑,他后悔当初没有认清形势,没有选 准道路,赶紧抽身退出来吧,从“延伫乎”“回朕车以复路”“步余马”“止息”,我们能看到一个犹 疑、彷徨、苦苦思索的诗人。其“悔”其“退”,足见其承受的磨难之深。然而,这位诗人政治家 真的会退回来吗?他的初服又是什么呢? “步余马于兰皋
11、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诗人确实是在徘 徊啊,痛苦地挣扎,然而他不自觉地奔驰的方向是“兰皋”是“椒丘”,正如唐代吕延济说:“行止 兰椒,不忘芳香以自洁也。“所以,再读那句“退将复修吾初服”,这退绝不是陶渊明那“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而是更深沉的对“初服”,对美好德行,对美好理想的坚守。这清醒, 犹疑当然有,犹疑后的坚定是更值得关注的。清俊: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芳与泽其杂糅兮,唯强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香草美人:蕙矮、揽苣、蛾眉、芙荷、芙蓉、高余冠、长余佩、佩缤纷。一一品行高洁、内在 的美好品德,修养品德。灵修一一楚怀王。众女
12、一一小人。 鹫鸟一一自己。鸟一一群小。本层从 各个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美好的服饰,意在表明其修身之严。王逸云:“芳, 德之臭也。”易日:“其臭如兰。泽,质之润也。言我外有芬芳之德,内有玉泽之质。” 清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又一个,独,字,与前文“独穷困乎此时也”遥相呼应,前者是低谷的哭号,后者是山巅的呐 喊,气势磅礴,不可阻挡。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自勉之严、自决之勇,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 仅又回到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 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
13、突的两个方面一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 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做出了选择。坚信理想,坚守美德,至死不 渝。(5)话题总结梁启超:概括屈原的为人,“极高寒的理想”、“极热烈的情感”。这“极高寒”与“极热烈”都源自于这“清”字。屈原在渔父中满怀激愤地说:“举世皆 浊独我清,众人皆醉独我醒。”前者说自己的清白,后者说自己的清醒。屈原的一生都在毫不动摇 地坚守着这个“清”字,他将生命的归宿选择在滔滔的汨罗江里,也是为了 “伏清白以死直兮二诗歌既然是朗朗乾坤之清气凝结而成,则“作诗者非钟夫清气,弗能为也J ”诗家清境最难”, 难在何处呢?难就难在诗人之清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屈原仿佛生活在楚国的高空,鸟瞰着世间纷纭的一切,心中洞明,却无能为力。因为“清”,屈原极其珍惜着自己,不能容忍哪怕是一点点的混浊;因为“清”,屈原的视线时 时从纷扰的现实中逸开,在香草美人中寻找自己的生命寄托;因为“清”,屈原为我们留下了洋溢 着如此丰盛的思想与人格光辉的诗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不愿意“以皓皓之白”而“蒙 世俗之尘埃”。坚守一份心灵的纯净与清澈,屈原的一生,从生到死,虽然命运多舛,但这个“清” 字是写得光明正大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