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生_电小学生版_2.docx
《2022小学生_电小学生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小学生_电小学生版_2.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小学生_电小学生版 小学生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电小学生版”。 小学生心理障碍案例分析孙淑芳(学员) 发布时间: 2022-05-05 09:42:46 案例一:自我中心 小迪的母亲逢人便夸她的好女儿多么的聪慧,在班上学习总是前几名,而且,在书画、歌咏竞赛中获得了市里的一二等奖,可谓多才多艺。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她与同学相处不好,同学关系惊慌。由于小迪多才多艺,学习又好,再加上家庭比较富有,她时常瞧不起班上其他同学。在学习上,假如有同学向她请教问题,她会随口说:“这问题太简洁了。”当看到别人的、穿着一般时,她也会说:“这衣服太不好了,买件贵点儿的穿上吧
2、。”她就是这样,给人的感觉仿佛她就是“小公主”。她很傲,有时自己做错事了,也不承认,还多方辩解,甚至有时为了获得荣誉还弄虚作假。 分析: 自我中心是现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阻碍了小学生的正常交往。这种现象产生的缘由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化。在家庭中他们处在中心的地位,就曾有小学生说过,“在家里爸爸听妈妈的,妈妈听爷爷、奶奶的,而爷爷、奶奶听我的;家里我老大!”在家庭中形成的这种自我中心的特性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听从自己,而且以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四周的事物,不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 方法: 1帮助小学生认清自己身上的不足及其危害性,树立变更自我的信念和决心。 2赐
3、予家长必要的指导,寻求家长的合作,使小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形成的环境。 3在家庭中逐步变更小学生的自我中心,采纳行为转变方法,如厌恶法、代币法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其交往实力。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自我相识实力,使对自己的相识比较接近现实,能开心地接受自己,调整自己,形成健全统一的特性。 6培育小学生的集体意识,相识集体规则,培育集体荣誉感,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和谐相处。 案例二:不合群 小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非常正常,课间同学们都到室外活动去了,可他却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他不愿和同学们一起玩,慢慢对四周的环境没了爱好,对四周的人和事不予理睬
4、。大家都说他是个“不合群”的同学。 分析: 不合群的状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爱好或因为焦虑、担忧等缘由而不能与人交挚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宠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不合群的缘由是多种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 1婴儿早期与同伴隔绝导致以后的适应问题。曾有探讨表明,婴儿从诞生后半年即起先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社交行为,1618个月是婴儿交往实力发展的关键期。有的孩子由于在婴儿早期缺乏这种必要的同伴交往,有可能导致不合群。 2由于身边没有同龄伙伴和挚友,在家里主要同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能给自己爱护和支持的成年人很
5、好相处(如老师),而不会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 3家长的过分爱护,不让孩子与其他“坏孩子”来往,怕孩子受欺压,这样教化出来的孩子往往或是急躁、自我限制实力差,或是胆小、软弱,均不受同伴的欢迎。 4曾在交往中遇到过挫折,失去信念,不愿交往。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因尿裤子而遭到同伴们的哄笑,于是就产生躲避集体场面的心理和行为。 特性缘由。有些孩子由于种种缘由,形成了呆板、不爱活动的性格,因此不简单与大家交挚友。 6患有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的儿童对交往根本不感爱好,也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 方法: 对于不合群的儿童,首先做的应当是查找缘由,依据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确定不同的矫治重点。问题比较
6、严峻的儿童应建议寻求专家的帮助。 1区分不合群的儿童原委是受到忽视还是遭到拒绝。对于遭到拒绝的儿童,赐予交往技巧和原则上的指导;对于受到忽视的同学,老师要赐予更多的关切,查找缘由。要区分这两种状况,可利用提名测验,让每个同学写出班上三个最想交往和三个最不想交往的同学,那些两种状况都未被提名的往往就是被忽视的儿童,老师也往往忽视他们,应对他们实施行为变更安排。 2行为强化法。激励儿童主动交往,老师赐予相应的强化,如表扬、留意等,同时争取得到家庭的帮助。 3认知重建法。交往障碍经常源于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新相识自我,树立信念,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4教学一指导技术包括指导、供应榜样、练习、强
7、化等环节。如教会儿童问问题、提建议,给他们供应交往技能较高的同伴做榜样,再赐予同伴的支持和帮助。 5交往实力训练。 6多组织集体活动,创建交往的机会。 案例三:对抗 李强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喜爱和别人对着干,特殊是在和老师的接触中,学校不让穿拖鞋上学,他偏要穿;上课不许讲话,他偏偏要窃窃私语,说个没完,搅得大家都上不好课。而且,在他的带动下,班上几个捣蛋鬼形成了一个小团伙,让老师头疼不已。 分析: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希望孩子能在成人的意愿范围内行事,但是偏偏有很多不听话的孩子。其实只要找到孩子这种对抗心理产生的缘由,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1对抗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缺乏良好
8、的教化造成的。例如,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让孩子承受过重的压力,压制了小学儿童正常的爱好和爱好;有些家长教化方式欠妥当,动辄打骂孩子,使孩子的心灵过早蒙上了阴影;有些老师在言语或行为上不敬重孩子,使孩子反感,从而引起学生的抵触、对抗和逆反心理。 2小学生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有的行为是由于天性使然,并无恶意。 3.小学生有时把这种对抗作为一种不满心情发泄的途径,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方法: 1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弄清儿童产生对抗心理的缘由,查找自身教化方式、方法上的不足,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还孩子一个欢乐无忧的童年。 2对待这种儿童切忌急躁,以关切、爱惜削
9、减他们心理上的反抗。 3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教化,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心情,但应从旁进行正确的引导,教会他们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4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发觉其中的主动心理品质,如英勇、求异等,合理引导,使他们向好的行为方式转化,培育创建性思维。 案例四:嫉妒 张行在班里总是容不下别人,看到别人长得比自己美丽,衣服穿得美丽,就说人家是出风头;看到别人成果比自己好,就说人家是考试作弊;看到别人比自己行,超过自己,则心中就不开心、焦虑,总想发泄或攻击他人。 分析: 张行的这些表现是典型的嫉妒心理。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意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开心、怨恨
10、的心情体验。嫉妒是人性的弱点,经常发生在两者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简单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简单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损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处在惊慌和担心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情,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偏狭;它会使人丢失理智和信念,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急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
11、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胜利,从而成为一个庸人。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相互积怨,这种积怨会使很多人奢侈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 方法: 1.要教化小学生擅长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气氛的学习生活中客观地对待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看法。不要把学习中最优秀的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仅仅拿自己的特长去与别人的短处比较,而要留意发觉别人的特长,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嫉妒别人胜利是从自我的视野中把别人胜利看成自己的障碍,因此其内心深处潜藏
12、着一种自己不好也不许别人好的自私心理。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觉自己四周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假如能为他们的进步而兴奋,并能为此而感到傲慢和骄傲,就表明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具有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将来的胜利非常重要。 严峻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摘 要 青少年心理问题已日渐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一个案例入手,介绍心理询问的基本理念及询问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提出:询问者面对青少年纷繁困难的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须要更多地了解其特性形成与家庭教养的关系,实行家庭干预;重视学生青春发育期性健康教化。同时探讨了提高青少年心理询问效果的若干问题。 一、个案 来访者:李某
13、,女,15岁,初二学生。初一因胆怯去学校休学了半年,复学后又常跑回家,后来父母怎么劝就是不愿再去学校,因此父母陪伴前来询问。 患者在初一时,给一男生写过一张表示自己喜爱对方的字条,因为不敢当面交给那位男同学,便让另一位女同学帮自己传给对方,那位男生没有任何表示,自己起先没在意,后来觉得那位女同学已经将自己写字条的事告知了别的同学,认为大家都知道了自己的隐私,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看不起自己,遂不愿再上学。父母见其无法坚持学习,便为她办了休学半年的手续。休学在家时,因怕别人说自己有病,就极少外出,在家多以睡觉、看电视打发时间。半年后转学到另一学校,但依旧不敢与同学交往,胆怯同学知道自己过去的事,又
14、因为离家远了更想家,于是常常不去学校,后来就坚决不上学了。因为不去上学,父母对她特殊悲观,常常不回家,这使她很担忧。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13岁时因不敢上学,到医院检查没有明确诊断,曾服用一些抗焦虑的药,效果不明显。未发觉家族史,但其母亲性格也较为敏感,面子观念较强。体格检查无特别,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精神健康检查:年貌相符,衣着整齐,说话虽有些害怕,但语言清楚,思维逻辑正常,未查及幻觉、妄想及其余感知觉障碍,表情不太自然,伴有惊慌、焦虑,自知力完整。协助检查: SAS为32分,SDS为40分,没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二、分析 1.心理询问诊断:严峻心理问题 主要依据:来访者为少女,她的问
15、题是不愿上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所致。造成该心理问题的缘由较为困难,与其早期经验、青春期性的萌动与成熟及其家庭教养、父母及本人的特性特征均有关系。时间经验一年,从无法面对同学,不情愿上学,发展到为了不让他人说自己,尽量不外出。在这段时间里,平常对李某事事迁就的父母,既不能在心理上赐予劝慰和帮助,反而是因为望女成凤心切,多次逼其去学校学习,这使她在精神上又产生了新的苦痛,致使该问题持续时间较长。 2.心理分析 李某心理问题的产生,除特定事务的刺激外,更有其人格及心理社会因素的缘由。从来访者的陈述中得知她从小受父母宠爱,形成对父母的依靠,只要有困难都由父母出面解决,缺乏独立性和推断力。如在青春期发
16、育阶段,少女的怀春心理使其渴望与异性交往,但被老师、家长反对后不敢违背,家长、老师认为不正经、学习不好的女孩子才会与男生交往,这一观念影响着她,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育使她在内心深处更渴望了解异性和两性之间的关系,于是只好从影视节目中得到补偿,又由于影视节目良莠不齐,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对这个年龄的孩子进行健康的性教化,无法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受情爱镜头的刺激不能自持,养成了自慰的不良行为,而从父母对自己与异性交往的看法中她觉得这是不应当的,也因此而自责。这种不良的性经验,还使其产生了怕羞心理。 三、询问经过 (一)目标与安排 1.询问目标 短期目标:消退错误的认知观念及由此导致的胆怯上学的心理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小学生 _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