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解析人教版(共4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7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解析人教版(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解析人教版(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7初一语文论语十则知识点解析人教版原文阅读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5.子曰:“由,诲女(r)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ng)也。”(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重点字词第一则: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学:这里所讲的“学”,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时习:按时地去复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3、。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乐:与说有所区别。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愠:生气,发怒。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第二则: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n)字子舆,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x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信:旧注曰:
4、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第三则: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知:领悟以:凭借为:作为第四则:罔(w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第五则:由: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诲:教,传授。女(r):通假字“女”通“汝”,你。知(zh):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也”:通“智”聪明,智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则 2017 初一 语文 论语 知识点 解析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