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6 页)2014 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6 分)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 (6 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2、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3 (6 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 (6 分)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第 2 页(共 16 页)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
3、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5 (6 分)在 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 )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二、非选择题:共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小题,共 180 分分29 (18 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 2.5cm 长的部分(茎芽) 。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 1) ,实验分为 A,B,C 三组,分别培养至第 1,8,15 天
4、,每组再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 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 2。(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间传递 的分子。(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 通过的情况下,起到 的作用,用激素处理时应将 IAA 加在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3)图 2 数据显示,GA3和 IAA 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 作用,第 3 页(共 16 页)GA3的这种作用更为显著。(4)植物伸长生长可能是细胞数量和/或 增加的结果,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 DNA 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 54%,说明 GA3影响茎芽伸长生长的方式是 。(5)从图 2 中 B 组(或 C 组)的数据可知,两
5、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 GA3单独处理的 倍、IAA 单独处理的 倍,由此可以推测 GA3和 IAA 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 的关系。(6)A 组数据未显示处 GA3和 IAA 具有上述关系,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 的量较高。30 (16 分)拟南芥的 A 基因位于 1 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交换频率,a 基因无此功能;B 基因位于 5 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 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 F2中获得了所需的植株丙(aabb) (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 经
6、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2)a 基因是通过将 TDNA 插入到 A 基因中获得的,用 PCR 法确定 TDNA 插入位置时,应从图 1 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 (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 种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 (4)杂交前,乙的 1 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 C、R两代后,丙获得C、R 基因(图 2) 带有 C、R 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第 4 页(共 16 页)丙获得了 C、R 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交换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
7、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四个花粉粒呈现出的颜色分别是 本实验选用 b 基因纯合突变体是因为:利用花粉粒不分离的性状,便于判断染色体在 C 和 R 基因位点间 ,进而计算出交换频率通过比较丙和 的交换频率,可确定 A 基因的功能31 (16 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 HPV 疫苗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1对照剂786383A(接种前未检出 HPV DNA)A2疫苗78484B1对照剂1125126B(接种前检
8、出 HPV DNA)B2疫苗1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 HPV 外壳蛋白 L1 基因与 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 为原料翻译出 L1 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 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 侵入机体, 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第 5 页(共 16 页)HPV 结合,阻止 HPV 所以 A2 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 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 组,据此推测感染 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 组与 B1 组人群总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
9、能明显诱导 清除体内 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 第 6 页(共 16 页)2014 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6 分)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
10、被的典型的细胞核【解答】解: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故 A 选项错误;B、蓝藻和酵母菌均能进行有氧呼吸,故 B 选项正确;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 C 选项错误;D、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不能,故 D 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蓝藻和酵母菌为载体,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异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中的一些特殊实例,如: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2 (6 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11、(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分析】1、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第 7 页(共 16 页)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A、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 错误;B、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B 错
12、误;C、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 错误;D、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D 正确。故选:D。【点评】以冬泳过程中的体温调节为命题切入点,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3 (6 分)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第 8 页(共 16 页)【分析】分析图解:图中两种膜对甘油、二氧
13、化碳、氧气三种物质的通透性相同;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解答】解:A、图中看出,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 H2O 通过的物质,故 A 选项正确;B、图中看出,人工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相同,并且均处于较低值,而生物膜对三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 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故 B选项正确;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不含载体蛋白,故 C 选项错误;D、图中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
14、率,故 D 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和识记能力,考生要识记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题中提出“人工膜为双层磷脂”,由此解题。4 (6 分)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
15、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分析】首先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第 9 页(共 16 页)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传播作用【解答】解: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 正确;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高考 生物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