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与有理数对应的是无理数,如根号2无法用整数比表示。有理数的小数部分有限或为无限循环。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
2、。 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 神,撰写小论文进一步了解数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前准备 复习正负数,尝试将之前学过的数进行合理的分类。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现在请同学
3、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 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 学生可能只给出很粗略的分类,如只分为“正数”和“负数”或“零”三类,此时,教师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例如: 对于数5,可这样问:5和5. 1有相同的类型吗?5可以表示5个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数吗?(不可以)所以它们是不同类型的数,数5是正数中整个的数,我们就称它为“正整数”,而5. 1不是整个的数,称为“正分数,。(由于小数可化为分数,以后把小数和分数都称为分数) 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不断完善,以及学生自己的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
4、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按照书本的说法,得出“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看书了解有理数名称的由来。 “统称”是指“合起来总的名称”的意思。 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画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说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 练一练 1、任意写出三个有理数,并说出是什么类型的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2、教科书第8页练习。 此练习中出现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学生作如下的说明。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
5、负数集; 数集一般用圆圈或大括号表示,因为集合中的数是无限的,而本题中只填了所给的几个数,所以应该加上省略号。 思考:上面练习中的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体有理数的集合吗? 创新探究 问题2:有理数可分为正数和负数两大类,对吗?为什么? 教学时,要让学生总结已经学过的数,鼓励学生概括,通过交流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到如下的分类表。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理数是怎样定义的? 2、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具体是怎样分类的? 3、有理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都是有理数(圆周率除外),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6、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作业 教科书第14页习题1.2第1题 板书设计 有理数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
7、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
8、.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理数 七年 级数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