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五篇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1 知识与能力
2、 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使西域: 1、西汉时期,
3、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四、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
4、,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始。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在我国历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5、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重点和难点 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
6、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三、小结: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3)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 4)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四、作业: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附:板书设计 一、匈奴 1、匈奴的首领称为单于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公
7、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三、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汉元帝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 四、东汉明帝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五、列举两汉时期汉与匈奴的关系的事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
8、、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历史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