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案五篇.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案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案五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案五篇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
2、史课件教案1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情况。 2、 能力目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秦朝的覆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民怨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
3、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了民心,_秦朝是人心所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时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6年 楚汉战争开始
4、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汉朝建立 学法指导 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料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应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入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4.要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从而认识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本质区别,初步懂得判
5、断战争性质的方法。 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九百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去戍守边境,在前往渔阳戍边业的途中,遇到大雨而误期,导致起义战争爆发。但这只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从当时社会现状来看,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的暴政既指秦始皇在位期间的残酷统治,也包括秦二世时的黑暗统治,这种暴政的主要表现是:(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遇雨误期是偶然的,这只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因素,即使没有陈
6、胜、吴广在渔阳遇雨误期,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是时间迟早问题。所以,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2.秦朝的严刑酷法有() 人祭人殉炮烙族诛连坐 A. B. C. D. 3.秦末农民战争中,对_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5.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
7、06年 D.公元前202年 二、材料分析题 6.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 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三、问答题 7.秦末农民战争什么时候爆发?领导人物是谁?有何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教案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
8、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
9、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
10、朝。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
11、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历史 课件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