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供
2、大家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礼记 教学目标 第1课时虽有嘉肴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一、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
3、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掌握背景,疏通课文文意 1.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2.分类积累,疏通文意。 (1)正读音 嘉肴(jiyo)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 弗食(不) 不知其旨也(味美) 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虽有至道(的道理) 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教然后知困(困惑) 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
4、:意义,用意,目的。) 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4)翻译下列句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亲自品尝,就不会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确: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明确: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明确文章主旨 1.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2.本文主
5、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6、。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第2课时大道之行也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一、导入新课 儒家学者早在2000多年前就曾对社会进行了美妙的设想,从孔子的天下归仁、近悦远来、四海之内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
7、乐、百姓“亲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协调、群居和一、四海之内若一家等等,无不勾画出一幅社会稳定和谐的美妙蓝图。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所勾勒的理想社会。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学生初读课文,认识字词。 选贤与能(j)讲信修睦(m)幼有所长(zhng)矜(gun) 男有分(fn)谋闭而不兴(xng)货恶其弃于地也(w) 2.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3.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义。 4.教师点拨。 (1)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
8、今异义词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道路。) 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 盗窃乱贼而不作 作(古义:兴起。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3)一词多义 闭:A.是故谋闭而不兴(闭塞) B.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关闭) 谓:A.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B.予谓菊(动词,认为)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据文义,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是总说
9、,以下几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确:“大道”,政治上的理想,治理社会的准则,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真理。“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
10、”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2:庄子 教学目标 第1课时、北冥有鱼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
11、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
12、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mng)鲲鹏(kn)抟(tun)徙(x) 齐谐(xi)正色邪(y)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4.文言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
13、看天一样罢了。 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 明确: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
14、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目标导学四:品味语言,体悟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1.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明确:大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
15、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3.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第2课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积累
16、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庄子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
17、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固:A.固不知子矣(固然) B.子固非鱼
18、也(本来)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目标导学三: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 2.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辩谁是胜者。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
19、,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4.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
20、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3:一滴水经过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情感目标: 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丽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以“物”为叙述角度、按地点的转换(游踪)安排结构的写作手法;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教学方法: 1
2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的民俗、故事,了解丽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
22、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的丽。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23、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的一滴水。 学生找文中描写水的句子,说说“水”的形象。参考:憧憬和向往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如何理解这句话? 示例:因为丽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启发学生想象,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墙的角度来写作。 附:板书 这是_的丽丽游记 这是_的一滴水叙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墙)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