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备课-.pdf
《三年级语文备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备课-.pdf(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材分析第一组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本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西南边陲的一所民族小学。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 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 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 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团结友爱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
2、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教学策略教学时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进行,将作者所抒发的自豪与赞美之情作为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词语卡片。2学生预习课文。第一课时课时任务 1.分段读议,理解课文。2.进行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我们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
3、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四、分段读议,加深感悟2 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d 朗读这一段。2第二、三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
4、,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3第四自然段。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
5、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五、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上课学习美丽下课活动自豪赞美难以忘怀3 第二课时课时任务1.诵读课文,加深理解感悟。2.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继续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三、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
6、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五、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教后札记4 2金色的草地
7、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具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学会生字词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2读了课题你
8、有什么疑问或想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三)学习字词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读写“盛开、一本正经、使劲、假装、这些、引人注目等词语。2注意多音字如:假、朝;“耍“的上面是“西”,并注意和“要”分开。5 3、合作学习想办法记住生字。板
9、书设计金色的草地玩耍细心观察发现秘密第二课时教学任务:仔细研读课文,进一步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一自然段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第二自然段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想象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
10、英带来的乐趣。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第三自然段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2出示填空题: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是-,草地是-。中午,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1)同桌互相说一说。(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3齐读本段。第四自然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6(四)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五)机动:摘抄好句子。教后反思7 3爬天都峰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
11、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相互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登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课文运用了大量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须细细品味。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会认 6 个字。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4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读懂爸爸说的“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句话。教学策略: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天都峰有感官印象,扫除障碍。2鼓励学生利用字典和已有知识自学字词。3让学生利用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1.字典、练习本、生字卡片、绳子、图片2.教师、学生分别搜集关于天都峰的资料。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会认 6 个字。2理解课文中的难懂词语。3理解课文
13、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8(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大约有15 公里长。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 1 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出示天都峰图片给学生看。二、初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3检查自学情况。(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陡、攀、辫、决、勇(2)字形难点:颤:左右结构。第十三笔是“”。学生在练习本上学写生字。(3)理解词语:(学生使用字典理解词语意思
14、,然后教师帮助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具体意思。)犹豫:拿不定主意。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本来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课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汲取:吸取。三、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板书设计:爬天都峰“我”害怕受鼓舞奋力爬终于登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3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5、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9(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学生练读,评读。4小结。作者写天
16、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2出示句子: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小结。(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4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1
17、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2出示句子,填空,再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我()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 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3朗读课文。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
18、的。)(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10(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9、课文。八、课内练习(一)、读读写写下面的词。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攀登终于纪念辫子勇气决心(二)、选字填空。纪、记年()()住日()()念作、做工()留()()()业相、像()声()片好()照()(三)、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1我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2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反思:11 4、绝招(略读课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
20、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教学策略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
21、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设计意图 从启发谈话入
22、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12 2讨论: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23、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3讨论: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他练习了什么绝招?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什么是绝招?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
24、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13 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
25、强,不服输。)你最佩服谁的绝招?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3你佩服周围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备课
限制150内